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独家:新疆干部驻村日志

2014-04-21 陈轩波 瞭望

  陈轩波是新疆自治区工商局的一位干部,3月初,他离开了日常的工作岗位,下驻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成为了新疆“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的一员。

-------------------------------------

3月4日

“这个阵地我们不去谁去”

  

  2月14日,新疆自治区党委召开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动员大会,决定全疆20万机关干部分三年轮换下基层驻村。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应该第一批下基层。

  

  动员干部下基层,是因为目前三期叠加,昆明的“3·01”事件更说明这一点。基层尤其是南疆,缺干部更缺汉族干部。这个阵地必须去占领,要从群众和基层工作中来扭转,我们不去谁去?公务员吃的就是这碗饭,所以,必须要去。

  

  最近,每天都能接到不少朋友的电话,说得最多的是安全。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孩子10岁了,用一直攒着的压岁钱给我买了双运动鞋,说去南疆走路多。

  

3月5日

把身子沉下来

  

  乘飞机约3小时,从乌鲁木齐来到了南疆的阿图什市。

  

  我所驻的阿孜汗村在松他克乡,该乡约有3.8万人,全乡各级干部近400人,平均每村有干部35人,这意味着,一名干部约对应100位村民。自治区党委真是下了决心,把重心前移,把身子沉下来。

  

  我们工作组由7个人组成。组长杨建新,今年63岁,三年前退休,精通维吾尔语,下基层是他主动请缨的。7个人里还有两位女干部。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将工作生活在阿孜汗村,一共可休假2次,每次14天。

  

  阿孜汗村是个城郊村,以农业为主。全村10个组,共638户,3563人,流动人口261人,2013年人均收入5252元。该村耕地1470亩,人均仅0.4亩。村里有29名党员,105名团员;共有11个清真寺,除每个小组都有清真寺外,还有个主麻清真寺,共有11名在职宗教人员。

  

  村委会是座2层小楼,村里专门腾出了3间办公室给我们当宿舍。厨房设在院子里的村警务室内。厕所在楼外,是旱厕。洗澡还得想想办法。大家商定每天轮流做饭,因为没有下水,洗菜刷锅有点麻烦。生活中,大家都得尽量节水节电。村里的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但尘土大,出去走一趟,鞋子和裤腿都是白灰一片。

  

3月7日

紧紧地握了手,大家就是朋友了

  

  到阿孜汗村后,天天和维吾尔族同事、老乡打交道。和维吾尔族交朋友要学会握手。维吾尔族非常讲究礼节,我的维吾尔朋友介绍,按理说,同一个办公室的两个人,出去一下再回来,都应该握手。男士对待长辈一定要双手握住,女士握手以双手相贴为主,关系好或长久未见面的,要行贴面礼。而男女之间,除同事关系外,一般是不握手的。

  

  所以,与维吾尔族同事、老乡,无论认不认识,见面时一定要握手。也许是刚刚锄完地的手,也许是干燥粗糙的手,只要你把双手伸出去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喊一声“艾赛拉姆艾来库木”(维吾尔语意为“最好的祝福送给您”),那大家就是朋友了。

  

  这两天为迎接“三八”妇女节,村里搞活动,热热闹闹的,我们在乌鲁木齐单位里搞活动时有的节目,这里也都有,每个人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就连维吾尔族儿童玩的游戏也和我们汉族儿童一样。维吾尔族妇女喜欢戴头巾,五彩缤纷,非常漂亮。她们不少人骑着电动车,见面后围在一起,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自治区搞“三民”活动,到了村里我理解了,特别是当满会场只有我们几个汉族人时,我想,我们几个人和维吾尔族乡亲们坐在一起,大家虽交谈不多,但我们的眼神、行为都在互相影响。当我拿着相机拍下天真的孩童、质朴的老人和姑娘清澈的眼神时,我相信,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孩子们会记着有个汉族叔叔给他们照过相,老人们也知道有个汉族人和他们一起欢笑。

  

3月9日

我们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

  

  阿孜汗村的困难之一,是有50户居民用电容量较小,经常跳闸。与当地电力部门、村支委沟通后,我们了解到,当地弱电改造项目已完成,跳闸是因为这一片区后增容量较多,需从主干线接入新线。而主干线位于邻村买谢特村。2年前,电力部门已把电线杆运入现场,因安装位置与买谢特村村民的院落距离较近,该村村民不同意电力施工。

  

  今天,我们与阿孜汗村支部书记、买谢特村支部书记及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阿孜汗村跳闸的50户居民片区,实地走访。然后,又来到相邻的买谢特村,做村民的工作。经反复劝说,邻村村民终于同意电力施工。拖了2年的难题,得以解决。

  

  这件事,当地电力部门最着急,但他们单方面解决不了问题;阿孜汗村也着急,可其中又涉及到第三方买谢特村。我们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集合起来,共同商议,共同解决,我们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

  

3月11日

访问阿孜汗村小学

  

  阿孜汗村小学有13个班,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在校生共301人,教职工40人,全部是维吾尔族。现有校舍分别建于1980年和1983年。

  

  到村里的第一天,我们就“瞄”上了这所小学,看能不能进行改扩建。了解得知,学校曾立项改扩建,但一直未动工,直至项目取消。我们与有关部门联系得知还可重新立项。

  

  今天,我们到学校实地调研,准备重新起草改扩建项目报告。

  

  学校的主要校舍是个“工”字形建筑,还有一排教师办公室。学校有个标准篮球场和一个非标足球场,还有一些体育设施,图书室、音乐室也都有。但校舍因长期未修缮,顶棚多处已经烂了,取暖靠生炉子,上下课铃靠敲打一个废轮胎的钢圈。

  

  到学校时,学生们正在上课。有的班在学习汉语,孩子们发言积极活跃,就像乌鲁木齐的小学生一样。六年级的尖子班共15人,通过考试后,可以去石河子市读初中,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除学前班以外,学生们都穿着国家提供的校服,还有午间加餐,标准每人3元,费用由国家承担。今天的加餐是每人一包牛奶和一袋饼干。

  

  下课了,学生们四处奔跑,有做游戏的,有玩器械的,校园里充满了欢笑声。看到我们拍照,孩子们立即拥过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学校的老师多是女老师,有的老师就毕业于这所学校。我们遇见一位刚从新疆教育学院毕业的维吾尔族帅哥音乐老师,他说,希望能把民族乐器冬不拉、午他尔等发扬光大。

  

  下午,我们便起草好了项目报告,希望能早日让这些欢乐的学生在新教室里学习。

  

3月12日

一瓶无花果酱

  

  进入维吾尔族人家一般要脱鞋上炕。上炕后,先面对主人行礼,双手合面然后再向下摊开,主人回礼后示意落座。在炕上,要盘腿坐在炕左侧的长条垫子上,右侧是主人的座位。较富裕的家庭会拿出馕、茶水、水果、干果等招待客人,只要对方拿出东西,都要吃一点儿,表示礼貌。我们去家访时也做了准备,给每家拿2块砖茶。砖茶和方糖是维吾尔族喜爱的食品。

  

  买买提大爷,今年70岁,结婚46年,养育了8个儿女。现在,他和老伴与2个儿子同住,全家共9口人。一家人住在个大院子里,院子左侧是老宅,右侧是抗震安居房,建房时政府补助了2.8万元。

  

  买买提大爷家有5.5亩耕地,其中3.5亩种无花果,2亩种木纳格葡萄,家庭年收入约3万元。另外,每月还有国家补助的360元。

  

  买买提大爷告诉我们,他老伴去年生病,花了2600元,新农合报销了1900元。家里每年用三吨煤,每吨价格约1200元,感觉价格高了,村里都用自来水,每吨水5~6元,也觉得挺贵。不过,用电便宜,每度0.57元,老人对此最满意。大爷说,他的儿女都已成家,有孙辈11人,现在适龄孩子都在上学,有2个在读内高班,国家承担一切费用,老人很满意。

  

  老人家中墙上挂了张他18岁时的照片,很帅。刚进门时,老人并没有拿出食品招待我们。家访结束要离开时,老人变得热情了,有些依依不舍,他让大儿子拿出家里自制的无花果酱,一定要我们吃了再走。盛情难却,我们每人都吃了一瓶,酱甜,心也甜。

  

3月14日

“好嘛,党好嘛”

  

  买买提·乌拉伊姆拄着拐棍,今年40岁,腿脚自小就有残疾。一进他家,他高兴地向我们介绍,201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问他为什么入党,他只是憨厚地说,好嘛,党好嘛。

  

  买买提·乌拉伊姆家比较贫穷,父亲早已去世,母亲轮流在他和兄弟们家生活,他有个女儿上六年级。他家只有1亩无花果地,树龄7年,无花果树要15年才能进入高产期,所以他家的无花果产量不高,年收入仅4000元,除去种植成本,赚不上什么钱。他是低保户,每季度能领取500元。去年,他家养了六只羊,已经下了两只小羊羔,自己从没有舍得宰过。

  

  买买提·乌拉伊姆最想去城市开个干果店,但却缺乏资金。他有辆三轮车,改装后可以拉人。在村里,这种车就是村民们的“出租车”。买买提·乌拉伊姆每天出去跑点脚力,赚些小钱。

  

  我们去他家里时,他正要准备晚饭。他说,家里一天就吃两顿饭,今天的菜是素炒圆白菜。

  

3月17日

想开修车厂的扎伊尔·买买提

  

  扎伊尔·买买提,是个年轻的维吾尔小伙,中等身材,很瘦,穿着讲究,留着短络腮胡,开着一辆蓝色别克车,很拉风。他今年28岁,之前一直在北京等地倒卖二手车,对车很有研究,汉语能听懂70%,自己的想法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由于常年在外,他可以说是村里见过世面的青年人。

  

  他准备投入40万元开办一个汽车修理厂,附带汽车维修培训,想带领更多人致富。工人已经招聘好了,共30人,有4名汉族、4名柯尔克孜族,其余都是维吾尔族。

  

  听说我们来了,扎伊尔·买买提找上门来,请教我们怎么办理营业执照。连续两天,我们陪他看场地、准备资料、起名字。经过商量,我们建议他先办个体户营业执照,开办“阿图什民福乐汽车修理部”,同时预名“新疆阿图什民福乐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等发展起来后再升级。

  

  今天一早,我和扎伊尔·买买提来到阿图什市工商局办好了个体户营业执照,并预名了有限公司名称。我常年与企业打交道,过去经手的都是大企业,自治区第一份商事执照也是我办理的,但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兴奋。执照办好后,我代表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给扎伊尔·买买提,我们都很高兴。

  

  扎伊尔·买买提是个随和的小伙子,有什么想法都告诉我们。他说,他就想好好做生意,把老婆娃娃养好,就像很多汉族家庭一样,营业执照和公司都是用他老婆的名字办理的。

  

3月19日

做无花果酱是个好项目

  

  无花果是村民们的主要农业品。每年7~11月,无花果可以收获3次,前2次只能当水果销售,无花果每100个(约6公斤)可以卖约50元;第三次收获的可以做成果酱。第三次的产量约占总产量40%。当地农民几乎家家都做果酱,1公斤鲜果可以制成4公斤酱,比卖鲜果每公斤多赚40元。

  

  阿图什市号称无花果之乡,阿孜汗村的无花果产量又占阿图什市的50%以上,可以说是无花果之乡的中心。但是,多年来村里没有一家有QS生产认证的工厂,无花果酱都产于农民的手工作坊,既没有生产许可,味道也差异万别,只能家庭自用或街头买卖,进不了超市,更不要谈注册商标了,没有体现出当地无花果酱的价值。

  

  今天,我们跑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发改委和经信委,咨询了无花果酱生产项目,希望能帮村民们发展制作无花果酱的产业。

  

3月20日

认真干一次农活

  

  这几天是村里开挖无花果树的日子。越冬时,无花果树要埋起来,开春再挖开,这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前两天家访时我们得知,有户人家没有劳动力。于是,我们决定帮这家挖掘无花果树。

  

  大家从早晨一直忙到下午5 50 31807 50 15989 0 0 2882 0 0:00:11 0:00:05 0:00:06 3147点,终于把一亩地的无花果树清理出来了。挖完无花果树,又帮邻居家抬了支撑葡萄树的水泥桩,大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这一天,我们和村民们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口渴了,就用一只碗轮流转着圈喝水。中午,农户家给我们做了拉条子,为了不添负担,面和肉是我们带去的。

  

  邻居家小伙子叫伊凡,在维吾尔语中是“智慧”的意思,我的孩子叫奕帆,两个名字的读音都一样。休息时,我们俩坐在田间地头,你一句我一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什么是朋友?这就是朋友。

  

  以前有人说,握千次手不如喝一场酒,我觉得应该改成,喝千次酒不如认真干一次农活。认真干一次农活,工作组的同事更亲近了,一起干活的各民族兄弟也更亲近了。

  

3月25日

“稳定高于一切,绝不要排汉”

  

  阿不来提·库尔班大叔,今年69岁。他曾在原阿图什县知青办工作,知青办解散后,1987年他到县劳动服务公司工作,但是,劳动服务公司破产后,他就一直失业。2001年,他办理了城镇低保,现在与儿子住一起,每月除了260元的低保,再没其他收入。

  

  大叔说,希望能解决退休金问题。他的儿子毕业于克州技工学校,目前也没有工作,想找个正式工作。

  

  阿不来提·库尔班大叔特别拥护党和国家,他告诉我们,他家的祖传家训是,“稳定高于一切,绝不要排汉”。

  

3月26日

该怎么惠民生?

  

  今天,扎伊尔·买买提又来找我们了。原本,他计划一步到位配备好所有的修车设备,但资金缺口30余万。

  

  于是,我们陪他走访有关单位了解创业扶持政策。金融部门说,办理贷款需担保或抵押;劳动保障部门表示,可提供5万~10万的创业贷款,但办理周期约1个月,也需要担保,这些条件扎伊尔都不具备。我们劝他先不要一步到位,发展一步,扩大一步。扎伊尔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我们村和阿图什市政府办公室是对口单位。今天,政府办来了几个年轻人。原来,当地政府早就开展了一对一帮扶结对子活动,这几个年轻人都有帮扶对象。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访问帮扶对象,他们认真记录下帮扶家庭的困难,还决定由个人赞助2000元帮助其中一家完成庭院路面硬化。

  

  20多天来,我们工作组走访了很多家庭,家家都有困难,小到路面硬化、围墙维修,大到就业困难、想谋发展……这些问题,有的工作组当即就能帮助解决或规划解决,但有的仅靠工作组还解决不了,例如,扎伊尔的资金缺口问题。

  

  访到了民情后,该怎么“惠民生”呢?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个工作组面前的任务。我感到,在“访民情”后,工作组应将更多的共性问题反映上去,从政策环境上加以解决,例如,改善创业环境、出台扶持贫困群体的更多措施,等等。

  

  同时,在走访的过程中,用我们的所知、所见、所识来感染当地群众,也是必须的。现阶段,哪怕仅仅是帮助老百姓挖无花果树、疏通渠沟、打扫卫生,也都是一种体现,不能浮躁,要伏下身子,从点滴做起。

  

3月29日

该怎么访民情?

  

  驻村后,该怎么访民情?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访民情”是“惠民生”和“聚民心”的基础,概括来说,“访什么”和“怎么访”的公式是:真挚感情+良好作风+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能力。还提出了许多具体做法,例如,农户倒的水一定要喝,便饭也可以吃点,不能因感觉不卫生拒绝而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等等。在实践中,我们也在摸索“访民情”的具体方法。

  

  进入农户家,一般应由当地女村干部敲门。因为春天正值农忙,开门的多是在家做饭的女家属,按照维吾尔族习俗,男主人不在家时一般不接待客人,由女干部敲门,可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如果开门的是男主人,那么工作组人员应主动上前握手,如果是女主人,若她不主动握手,点头微笑示意即可。

  

  天冷时,主人一般会把我们迎进屋里。进屋后,应脱鞋上炕行礼,然后盘坐在右侧垫子上。天气转暖,维吾尔族家庭的院子里都有像炕一样的高台,上面铺着地毯,可以脱鞋上去盘坐,也可以坐在台边。若要拍照,需先征得主人同意。

  

  访问中,首先由村干部介绍人员,然后由工作组人员介绍来访意图,在介绍时,可以说得详细些,要把自治区党委“三民”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说清楚。态度要坦诚,多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多用些通俗易解的词汇。询问农户家情况时,要避免机械式询问,不要让对方有“查户口”的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先从困难谈起,循序渐进,把问题与每个家庭成员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很快拉近距离,而且能迅速了解情况。

  

  维吾尔族老乡们很热情,走在外面,只要你对人笑一下,对方就会立刻微笑以示回应。

  

4月2日

解决贷款难题

  

  贷款难、缺乏创业资金是村民们的共同困难。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上门讲课、上门办理。全村60余户有贷款需求的人专程来听课。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现场讲授了办理贷款的手续、流程和相关情况。

  

  据了解,贷款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两种形式,由于上一年度村里有户人家没有按时还贷款,根据贷款互保协议,阿孜汗村今年贷款全都无法发放。经过我们工作组、村干部、农信社工作人员及未还贷人员共同商议,决定先还利息,其余本金按照今年新贷来延续,这样,就能继续给村里有需求的人发放贷款了。在授课现场,十余户人家当场就和农信社达成了初步协议。

  

4月4日

想办法发展养殖业

  

  赛买提·木沙老人今年80岁了,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他骄傲地说,他当了50年的村小组长,党龄也有50多年了,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大政方针,拥护党的领导。老人有5个孩子,目前与一个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生活在一起,家里有4亩多地,全家人身体健康,日子过得很顺心,“每个人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我现在80岁了,家里有六只羊,我还想大力搞养殖,把家庭收入再提高一下。”

  

  艾克拜尔·艾力,一直等着我们来访。艾克拜尔有块3000平米的空地,有30多头种羊,每头羊的价格都上万,他准备开个大型养殖场,希望我们能给他出谋划策。我们看了场地,给他讲了办理养殖场的方法,提出了建议,我们还将全程介入帮他尽快完成养殖场的建设和手续办理。

  

4月8日

扎伊尔的修车部开张了

  

  扎伊尔·买买提的修车部终于开张了。从3月15日开始,扎伊尔基本每天来和我们商量有关情况。从勘察地点、准备材料、起草报告,直到审核发照,在我们全程的帮助下,他办理修车部进程很快。目前,烤漆房已经建设好了,其他厂房还在建设。烤漆房建好后两天内已经完成三辆车的整车喷漆,每辆车收费约3500元,三辆车收入已达1万元了。

  

  在今天的开业仪式上,扎伊尔准备了一口直径1米的大锅,宰羊做抓饭招待乡亲们。真心希望我们结束“三民”活动时,他的企业已经做大做强了。

  

  扎伊尔的亲人朋友都来祝贺了,他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应他邀请,我为他拍摄了一张全家福,瞧,多么幸福的一家人!

  

4月12日

找到致富的方法

  

  一个多月来,我们走访百余户人家,发现村里贫困户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家庭人多地少;二是,家中只有老人,缺乏劳动力;三是,因病致贫、因伤致贫。

  

  村民们多种植葡萄和无花果,一般能养几只羊,最多的一户有20多只。条件再好点的,就去城里开个水果摊或理发馆。更好一点的,在外做生意。村里较为富裕的家庭有80余户。

  

  这些较富裕家庭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经商。阿孜汗村所属的阿图什市,在维吾尔族人眼里相当于我们汉族人眼里的温州。改革开放后,这里的人们就开始经商,并最早实行了股份制。生意一直延展到中亚五国。在阿孜汗村,我们发现有护照的村民超过500人。村里有200人常年在国外经商,有400人常年在外地经商。

  

  第二种情况是自己能就地发展,延伸产业链。例如,村里有13户人家开办了制作无花果酱的手工作坊,他们都是中等富裕家庭。

  

  第三种情况就是勤劳。例如,走访中我们发现,有的孤寡老人在家手工刺绣,一年也能收入6000元左右;再如,村里七队34岁的地力夏提·阿不来提,没有责任田,他从一只羊开始养殖,发展到20只羊,靠自己勤劳逐步致富。

  

  对比这几种情况,我们感到,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思想。因此,在走访中,我们从最初的单纯询问,变为以讲解政策为主,通过介绍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引导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

  

4月14日

怎么发展农村经济

  

  在阿孜汗村,村里的事情,大多由村委会下设十个小队的小队长来联系通知农户。但通知往往是单向的,不易进行沟通。那能不能再设另一条沟通渠道呢?走访中,我们有意识地询问村民成立农村合作社的意向,几乎家家都愿意。

  

  从农村合作社的组织构成来说,合作社最低由5名成员组成。村里人一般子女结婚后就分家,若能把分家后的兄弟姐妹们组织成合作社,那么既有血缘关系,还有经济利益关系,组织成员关系稳定;从经济利益来说,共同生产,可以互补,但仍按照出资额来享受权益,进出自由,保证了各户不受限制,一旦有了效益,示范效应可吸引更多的人入社;合作社还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从税收到无息贷款甚至到项目补助。

  

  经过初期摸排,村里有意向成立合作社的家庭达上百户,可成立20~30户农村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我们准备逆向发展,在全村成立养殖、无花果两个合作联社,进而再成立阿孜汗村实业公司,形成从实业公司到联社再到合作社的三级架构。成立初期,初步估算可覆盖总家庭户数的30%,今后还可吸引更多成员。

  

  建立这样的经济架构,有很多好处:可以在全村树立发展市场经济的理念,改变群众小农耕作的传统模式;可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形成人、财、物的联通效应,并建立信用平台;可提升村两委的威信,有利于当地和谐稳定;还可以实业公司或联社申报项目享受较大政策优惠,个体经济也可通过合作社享受优惠政策。这样可以通过各类经济主体,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层层落实下来。

  

4月15日

成立合作社,说做就做

  

  今天忙了整整一天。我们组织召开了第一批合作社成立大会。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门口也站满了人。村民们听我们讲解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成立的过程、原则,等等。大家对合作社充满了热情,积极响应,当场确定的就达30户。

  

  今天很忙碌,但真的很高兴,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当地农民对我们的期望。

  

4月17日

驻村一天的12个小时

  

  早晨9点,阿孜汗村天刚亮不久,我起床洗漱,跳绳800个。

  

  9点半,我准时拍摄了村委会后院的无花果园和果树,我要在同一时间地点记录它们一年间的变化。

  

  10点半,出发家访。上午走访了2户人家,说得最多的是成立合作社的事,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过去家访,农户主要说困难,现在都在谈要怎么发展,都希望我们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午休后,下午4点半,我们刚出发要去家访,就被阿图什市电力公司一行人追了上来。原来,前天我们反映了15户居民用电的问题,今天电力公司的负责人专程来了解情况。于是,我们临时改变计划,一同前往现场。在现场我们了解得知,新架修的电线因树木过高妨碍,若通电会有漏电危险,但村民不愿砍树,因此,新线路迟迟不能运营。我们和电力公司、村干部一起给村民做工作,达成一致意见,树不用砍伐,但要打顶,保证树枝距电线3米以上,树枝修剪后,立即用新线路通电。

  

  送走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后,我们又接着家访。我们来到了艾尼瓦尔·艾则孜家,他家比较富裕,养了7只羊,其中一只种羊(俗称刀郎羊)、6只母羊。刀郎羊高1.5米,每只价值在3万元以上,繁育的小羊每只可卖到5000元以上。他家还在城里开了个服装店。和村里的多数农民不一样,他家里睡的是床,用的是水冲式马桶。他盛情邀请我们搬到他家来住,我们婉言谢绝了。

  

  傍晚,大家吃了面条,然后去村小学打篮球。晚上9点,天渐渐黑透,我回到住处,整理今天的日志。

  

  这一天,走在路上,不时有村民和我们打招呼,吃馕饼的会掰一块儿邀我们尝尝,骑车的会停下来问声好,铲肥料的也要聊几句,孩子们会用不熟练的汉语大声地喊“叔叔好、阿姨好”,进了农户家院子,一家人都围了上来,问东问西。

  

  这是我一个多月前还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阿孜汗村吗?这里似乎就是我的单位、我的家,处处是熟人,家家有亲人。

-------------------------------------

  在阿孜汗村工作生活的一个半月里,陈轩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自己不仅适应了当地维吾尔族的习惯、饮食、礼仪,甚至连自拍的照片,都更像维吾尔族了。

  

  在这40多天里,陈轩波和他的同事们,走访了当地百余户人家,摸情况、交朋友,他们帮老乡挖无花果树、疏通渠沟,他们发挥所长为农民创业、村小改建想办法、提思路……

  

  翻看陈轩波的40余篇驻村日志和百余张照片,“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变得生动可感,这具体到每一次握手问好,具体到一个馕饼、一碗茶水,具体到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人。这也许是驻村干部做的一件件实事,是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是维吾尔族小朋友用不流利的汉语说出的“叔叔、阿姨好”……这些汇聚起来,就是心的交融,情的互通。□

  (作者为新疆自治区工商局驻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第十组副组长,《瞭望》2014年第16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订阅和分享:

我们的微信号是outlookweekly1981

回复“目录”,可获得瞭望微信刊文目录

瞭望微信,给你有营养的深度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