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片入学”应加强配套改革

2014-05-09 瞭望

  今年不少城市开始推行中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本刊记者调研发现,这一政策对堵住“递条子”、“送票子”的择校现象能起到积极作用,受到不少家长的欢迎,不过也引发出越来越明显的“拼房子”现象。专家认为,应加强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更加有效地推动教育均衡化和公平化。

  

多地加速推进“划片入学”

  

  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到2015年,全国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加速落地。

  

  北京市4月18日出台的《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上海市教委已于去年底下发《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上海将坚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重庆市也从2013年起,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选拔性考试,任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择校乱收费。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还将出台具体的改革方案,推进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取消各类初中招生选拔性考试等。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对划片入学的政策表示欢迎,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堵住“递条子”、“送票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济南市长期以来实行100%小学划片招生,100%初中学校采取学区内对口小学整体直升,中考优质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数额的80%作为指标生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中考录取中先录指标生,再录统招生,后录择校生,指标生只要不低于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提档分数线,高中就必须按照指标生计划录取。”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品木说,这些“组合拳”措施大大降低了择校“收益”,缓解了“择校热”。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生物医疗器械企业工作的任先生说,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减少特长生招生的政策总体是个好消息,不用再逼着孩子“上奥数、学乐器、练体育”,也让相对弱势的家长感到相对公平。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教育综合改革当中最容易也最需要突破的是中小学升学政策,北京市教委近半年来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市倡导学区制,有利于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不均推高房价

  

  本刊记者了解到,中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及“九年一贯制”等措施对治理“择校热”作用明显,但这些措施仍难以解决甚至会催生“择学区热”问题,其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困境仍待重视解决。

  

  “划片入学”引发的“择学区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学区房价畸高。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是公认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其周边的学区房不少都是老旧平房,其市场行情是,不足10平方米的单间,要价税后实收300万元,不还价。中介表示:“不是一房难求,甚至是一平难求。”

  

  上海静安区的一些学区房单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8万元甚至更高。在济南胜利大街小学周边,一套31平方米小户型住宅,近期的成交价格达到每平方米2.4万元,高出济南城区住宅平均价格约一倍。

  

  二是同一地区因学区不同产生了“旧楼比新楼贵”的怪象,凸显出同一行政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培新小学是区内知名重点小学,周边近30年的六层老楼价格已经被炒到每平方米6.5万元以上。但毗邻的一个小区,尽管外观时尚、配套现代化,但由于配套小学一般,每平方米价格就低了约2万元。

  

  三是不同行政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部分地区“重点学校”扎堆,出现学区房抱团涨价现象。例如,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教育质量相对较高,成为家长们选择学区的重点地区;在北京中关村等传统学区,由于重点小学和中学众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学区房价格高地。居住在北京昌平区的任先生说:“昌平区和西城区学校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只能拼命赚钱尽可能买东城区或西城区的学区房。”

  

  四是一些学区房的涨价速度较快。以北京中关村二小为例,“去年每平方米才8万多元,现在学区房已经往10万元以上飙,最便宜的总价也要300万~400万元。”一家地产中介公司的经纪人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等专家认为,一些房子因“傍上”名校而出现价格飞涨现象的背后,是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作怪。

  

  上海某知名媒体近期联合“市民信箱”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2.17%的市民为了孩子上“好学校”会买学区房。在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学校名气以76.09%高居第一位。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划片入学使“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是把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转变并提前了,“就像堵车,只是堵车的路口提前了”,并没有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

  

亟需深化配套改革

  

  本刊记者了解到,大连市早在1986年就取消了全市统一组织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城区小学毕业生按学校划片采取“对口直升”的办法就近升入初中,实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厦门“小升初”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也已经坚持了16年;沈阳市从2006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部按学区招生,一律不得招收“择校生”;杭州在2012年宣布实行“零择校”,所有公办初中、小学的招生信息全部“上网”,招生结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地方经验或为落实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熊丙奇表示,有关部门改革的初衷不错,但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应该优先于就近免试入学,“如果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就近入学也难免是句空话。”现在堵住“递条子”,也难解“拼房子”。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教育改革不能光靠“末端治理”,应该多从教育部门自身“开刀”,不能总是折腾家长和孩子,要学会用最小的“伤口”换取最有效的改革推进。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软件的公平,“零择校”才是理智的,而不是强制的。

  

  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认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教师普遍轮换,待遇全部实现平等,加大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和教育经费投入补贴。“高峡出平湖,没有了落差,教育资源自然合理分配。但我从业近30年,向有关部门建议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动。”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城乡均衡教育始于2003年。十年来,成都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对城乡中小学实施了一系列建设改造,同时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悬殊差异得到扭转。

  

  由成都市政府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成都市小学教学质量的校际差异系数仅为0.04,初中减小到0.33。2011年,成都市主城区部分小学学校择校生占新生比例下降17%,包括公立名校在内的部分初中学校下降41%;2012年,这一数据在原有基础上保持稳定。

  

  天津市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使每所学校都达到现代化学校的标准。同时采取联合学区发展模式、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及骨干教师的流动输出等措施,使各学校之间的“软件”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受访专家认为,中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制度为解决“择校热”迈出了重要一步,应借鉴有关地区的试点经验,进一步加强配套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最终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他们建议:

  

  一是加强投入,强化标准化建设,不断缩小学校资源差距。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等人认为,治理择校、择学区乱象,根本上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首先是要推动学校硬件资源的标准化建设,缩小差距。

  

  二是适当提高学区房入学门槛,减少炒作,为学区房降温。例如,上海市静安区今年要求每户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对口入学机会。

  

  三是增强优质教育师资流动性。据了解,近年来杭州、济南等城市加强了教师等教育资源的流动,对教育资源均衡起到了明显作用。据王品木介绍,从2010年至今,济南已累计交流教师11972人,占在职教师的28.5%,大大拉动了“弱校”的教育水平。

  

  四是适当推动教育集团化。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应采取成立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名校+新校”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普通学校的管理水平。上海市教科院傅禄建研究员建议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以提升一批普通学校的质量,创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五是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动“名校”带动“弱校”。今年以来,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已经陆续搭配推出十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且大多是名校搭配普通学校的模式。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说,“强带弱”的模式实施之后,短期内可能会促使一些之前是普通学校的周边的房价有上涨冲动,但总体来看,对一些传统热点学区房价格会有平抑作用。□(文/袁军宝 仇逸 孔祥鑫,《瞭望》2014年第18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