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而生,欧亚经济联盟未来挑战不小
■成员国受俄经济形势消极影响 ■其他国家受一体化发展现状入盟节奏慢 ■失去乌克兰,联盟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 |
2015年1月1日,由俄罗斯倡导的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机制——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在俄罗斯因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大跌的双重冲击,经济形势急剧衰退的背景下,这一新的地缘经济体逆境而生,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引人关注。
如果说苏联解体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终结,则独联体的成立意味着该地区一体化时代的开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历经风雨,从纸上谈兵到实质性发展,历经3个时期:
1993至1999年——虚多实少、缓慢低效期。这一时期,俄罗斯在经济上急于摆脱独联体国家的负累,尚未顾暇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独联体各国初获主权独立,国家经济疲弱,政局不稳,各国间利益分歧突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政治意志和现实基础还相当脆弱。一体化进程纸上文件颇多,但实质进展极为有限。
1993年9月,独联体12个成员国签订《关于建立经济联盟的条约》,拟参照欧洲一体化模式,分阶段建立自贸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1995年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达成《关税同盟协定》;1999年2月,俄白哈与吉尔吉斯斯坦签订《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这些协议因现实条件并不成熟,基本停留在纸面。尽管如此,它们却为日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俄白哈“关税同盟”奠定了思想和法律基础,积累了正反面经验。
2000至2006年——蓄势待发、积极酝酿期。普京上台后,他的大国复兴雄心和欧亚主义思想引领俄罗斯走上倡导地区一体化道路。2000年以来,独联体各国历经10年动荡之后,也集体出现积极的增长态势,为一体化迈上新台阶创造了物质条件。
2000年,俄白哈塔连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签订《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其宗旨即实现成员国经济一体化。2001年5月,欧亚经济共同体宣告成立。此后,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相继成为成员国或观察员国。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诞生使欧亚地区一体化走上了机制化道路,也为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2007至2014年——强势推进、务实发展期。普京将欧亚经济共同体作为俄罗斯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工具,在其基础上分阶段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形成了从自贸区、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到欧亚联盟的一体化发展路线图。
2007年10月,俄白哈三国签订新的《关税同盟条约》,至2010年7月,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启动。2012年1月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投入运行。成员国致力于在统一经济空间框架内实现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2011年10月,普京公开发表署名文章“新的欧亚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此文提出了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并最终发展为“欧亚联盟”的区域一体化构想,成为俄罗斯将推进欧亚联盟作为对外政策之核心的战略宣言。
2014年5月,俄白哈三国签订《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联盟之发展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及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2015年1月1日,在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卢布大幅跳水、成员国经济同受波及的严峻考验之下,欧亚经济联盟逆境而动,如期诞生。
在欧亚经济联盟宣告问世的次日,亚美尼亚成为正式成员国。2015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也将结束全部法律和技术程序,完成入盟之旅。欧亚经济联盟拥有1.7亿人口、4.5万亿美元GDP总值的共同市场。按照既定目标,未来,欧亚经济联盟还将相继建立统一药品市场、共同电力市场、统一油气和石油产品市场,以及创立调节联盟金融市场的超国家机构。
俄罗斯外焦内困之际,在舆论的质疑和猜测声中,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和首轮扩员安排能够如期完成,实非易事。因而,欧亚一体化机制的优势与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自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以来,对拉动成员国经济发展已取得诸多实际成果:其一,提高相互贸易额。联盟成员国在过去3年间,相互贸易额增长了50%,总额达660亿美元;其二,贸易结构得到改善。过去三国经贸合作中能源和原材料占比70%~80%,联盟成立后这一比重降至40%,而机械设备和粮食作物的比重得以大幅增加;其三,促进了技术合作与进步。联盟基于苏联业已形成的产业链,在统一经济空间内加强了在航空、造船、发动机制造、原子能等领域的合作;其四,增加了财政收入。俄白哈三国在关税同盟内部进口关税分配比例为:白4.7%、俄87.97%、哈7.33%。这种进口关税支付方式的调整给哈政府带来良好的财政收益;其五,提升了投资吸引力。俄白哈共同市场已成为吸引外国公司大型项目投资的重要因素;其六,机制制度带来便利。比如实现了劳动力自由流动。
但综合分析欧亚经济联盟内外诸多因素,联盟未来发展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初期。
短期内欧亚联盟将难有起色。如前文所述,2007年,伴随俄白哈三国签订《关税同盟条约》,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那么当前的形势意味着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面临严峻的虚化考验。在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走低的双重压力之下,俄经济本身面临严峻考验,恐难有余力为欧亚经济联盟输血,带动联盟实现经济增长。
受俄经济形势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受到波及。2014年,哈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3%,而2013年实现了6%的经济增长。上半年哈货币坚戈贬值19%。今年5月正式入盟的吉尔吉斯斯坦受到冲击更大,吉经济增长由年初的9.1%持续下滑至前10个月3.7%,货币索姆贬值15%。在联盟内部成员国经济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恐将惨淡经营。
而在吉尔吉斯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后,按照一体化的既定路线,其他国家如塔吉克斯坦的入盟也将被提上议程。但当前的一体化发展现状或将使这一进程放慢节奏,更多国家处于观望中。
欧亚经济联盟在逆境中如期诞生并顺利实现扩员,显示了成员国对推进一体化机制的共同意愿,但在成员国整体低迷时期,一体化机制的成长必将受到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这一新的地缘经济体能否避免空心化趋势,更快地摆脱困境,实现增长,焕发生机,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了解多一点
欧亚经济联盟四问
欧亚经济联盟逆境而生,其发展前景存在四大疑问:
其一,经济输血能否长远?
加入一体化对于所有参与国而言,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俄罗斯在经济、技术、国际事务、能源及军事领域的资源。俄罗斯的经济投入更成为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动力和根本保障。诸如,2014年5月,普京在有限的可动用资金中拿出25亿美元资助白俄罗斯;为推动吉尔吉斯斯坦入盟,俄吉签订了总计12亿美元的发展基金和援助资金协议,并许以未来4~5年内给吉70亿~8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问题是,这样的经济输血,俄罗斯能坚持多久?尤其是在未来5年内难脱经济困境的现实条件之下。如果俄承诺的资金难以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参与国如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和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一体化进程还能否继续前行。正像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直言,“白俄罗斯未来对于欧亚经济联盟的立场取决于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假如什么也得不到,那要这个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其二,失去乌克兰的欧亚联盟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毫无疑问,乌克兰是俄罗斯推进欧亚联盟最关键的伙伴,唯有乌克兰庞大的内部市场和更具潜力的多元经济才能赋予欧亚联盟以实质性的意义。为拉乌入盟,俄罗斯软硬兼施,不惜代价。但乌克兰危机使俄乌关系跌至冰点,更使欧亚联盟追逐乌克兰全部努力宣告破产,俄罗斯的一体化战略失去了最重要的力量支撑。而没有了乌克兰的欧亚联盟,能否焕发勃勃生机?就舆论而言,俄国内民众对中亚及外高国家的排外倾向从未消退,“养活够了他们”的口号在俄社会上下大有市场。
其三,政治内涵和施压会否引发忧虑和风险?
对于俄罗斯而言,将体量单薄的区域伙伴拉入一体化机制,其地缘政治动机要大于经济价值。白、哈对一体化的政治内涵难以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一体化的经济属性曾发出公开警告,“如果欧亚经济联盟中规定的规则没有得以执行,哈萨克斯坦具有充分权利退出欧亚经济联盟,哈任何时候都不会加入损害哈独立的组织。”
乌克兰危机中,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引起独联体国家的高度关切。尽管欧亚联盟成员国对此表态极为克制,但拥有大量俄族居民聚居和俄罗斯军事基地的部分独联体国家难以消除对俄的警惕和忧虑。
其四,复杂的经济账怎么算?
关税同盟启动以来,取得诸多实际成果,也存在种种实际困难。比如说物价上涨。近3年来,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生活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速度是近十年来物价平均涨幅的2倍。
再如,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因哈利润税豁免额为29%,在俄白哈三国之中最低,俄为47%,俄罗斯人在哈办企业通过税收可获得18%的利润收益,因此在俄亏本的企业在哈就能转亏为盈,于是大量俄企业涌向哈萨克斯坦,哈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挤压不断加剧。
还有,由于一体化机制的法律基础不完善、统一规则缺失,制约成员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尽管成员国在联盟内部贸易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但俄在实际操作中制定的新规则、管控措施及歧视性政策,使白、哈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俄市场,同时又因在国内受到涌入的俄企业挤压,处境艰难。■(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瞭望》2015年第2期)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