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币国际化加深释放哪些信号?

2015-10-09 文/王俊岭 瞭望

■ 首次跻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 外储依赖减弱,有助于全球分散货币风险

■ 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8日上线


  最近,人民币可谓“喜事连连”。10月8日,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投入运行。稍早之前,相关数据亦显示,以价值计算,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过日元,跻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专家指出,交易地位提高、外储趋于合理、跨境支付系统上线等,都是人民币国际化加深的重要信号,这不仅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和潜力,而且将成为化解全球金融风险、助力世界经济均衡复苏的中坚力量。

  

首次跻身全球四强

  

  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一份数据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所占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79%,不仅较7月份的2.34%又有所突破,而且首次超过日元,跻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早在3年前,人民币在SWIFT的排名还仅仅是第12位,其在全球支付市场中所占份额十分有限。不过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使用人民币支付,超过1700家金融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全球支付,人民币也连续超越7种货币,在支付货币排名上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

  

  那么,在世界经济持续疲软、中国国内经济又遇到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人民币为何能“逆势而上”呢?


  专家表示,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中国对外开放合作取得进展是重要因素。

  

  “尽管现在的压力很大、挑战很多,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球仍然领先,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第一,这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根本因素。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项目落地,与多国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这些都推动了人民币海外使用程度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如是分析。

  

外储依赖逐渐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加深也让外汇储备的变化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51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32.6亿美元,但相比8月份939亿美元的下降幅度,降幅已有所放缓。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目前仍处于本轮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的“磨合期”,国内经济主体一定时期内结汇意愿较弱,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全球仍处于美元流动性收缩的过程中。他预计,未来数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仍然可能出现小幅负增长,但规模可能进一步收窄。

  

  在赵锡军教授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思路、内外部环境以及发展战略已经进入新阶段,国际收支和外汇管理手段同样随之改变,看待中国外汇储备连续5个月下降这一现象时也应该跳出传统思维。

  

  “过去,我们靠出口低端产品拉动经济,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管理压力很大。但在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出口和内需的平衡发展,鼓励在海内外两个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外储的管理和使用需要符合这种新的要求。”赵锡军表示,随着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增多,进出口、顺逆差等正越来越多地以人民币计价,本币国际化趋势增强,外汇需求就会受到影响。

  

分散全球金融风险

  

  人民币地位超越日元的态势能否保持?中银香港不久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日元市场份额已较为稳定,而人民币在亚洲区内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持续增长,将对人民币后续排名及支付市场占比产生实质性的支持。同时,人民币汇率向更为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亦有助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领域获得更广泛的接受。

  

  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将方便国人赴海外从事旅行、购物、求学、投资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且人民币可以让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多元,从而有助于分散全球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缓解单一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时出现的“特里芬难题”。

  

  “当前形势下,世界经济尤其需要多元化,让多种发展模式、不同经济活动充分竞争,这样才能有效释放活力。目前全球有200多个经济体,各自的自然禀赋有所不同、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如果大家只用一种货币、只采取一种发展模式,那么无疑不利于竞争和创新以及国民生活的改善。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货币多元化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鲜血液。”赵锡军说。

来源丨人民日报海外版




附: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8日成功上线运行。CIPS的建成运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民币国内支付和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CIPS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等国际监管要求,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CIPS(一期)投产启动现场,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截至8日9时45分,该系统已完成336笔交易,总金额约6.76亿元人民币。首笔交易由中行悉尼分行发起。

  

  CIPS首批直接参与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星展银行(中国)、德意志银行(中国)、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和东亚银行(中国)等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同步上线的间接参与者包括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


  该系统按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其主要功能特点包括:CIPS(一期)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处理客户汇款和金融机构汇款业务;各直接参与者一点接入,集中清算业务,缩短清算路径,提高清算效率;采用国际通用ISO20022报文标准,便于参与者跨境业务直通处理;运行时间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人民币业务主要时区;为境内直接参与者提供专线接入方式。

  

  现有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主要包括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CIPS(一期)上线后,相当于在清算行、代理行模式上又开辟了一条跨境结算的“高速公路”,时效性将大大提高。

  

  为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央行近期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暂行规则》,规定了参与者准入条件、账户管理要求和业务处理要求等,为CIPS稳定运行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推动成立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独立运营CIPS。

  

  2009年以来,央行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和使用,深化双边货币合作。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迫切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业务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在境内有关商业银行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央行于2012年启动建设CIPS。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系统投产上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要保障系统平稳运行系统成功上线后,业务处理和系统运行进入实战状态,各项功能有待业务时间的检验。运营机构和首批直接参与者要密切监测系统运行,发现异常要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和报告。央行将按照既定标准,做好对运营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要推动业务快速发展。要会同首批直接参与者加快业务拓展,吸引更多的优质参与者加入系统。


  三是着手启动系统二期建设。在工程如期投产上线、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二期将采用流动性更为节约的方式,实现混合结算,进一步延长系统运行时间、覆盖更广的时区,实现与债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全面支持各类跨境业务。

  

来源丨新华社

记者丨高改芳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载请标注【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