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际观察①:五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专题目录
◎ 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 上半年中国外交亮点
◎ 大国竞合博弈“新气象”
◎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
◎ 各主要经济体年中盘点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
◆ “东升西降”势头增强,“中国因素”影响加大
◆ 上半年国际形势六大特点: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安全问题突出,政治危机多发,国际合作续有推展,国际格局与秩序演变提速,中国周边热点升温
◆ 五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 瞭望年中盘点国际大势,点击【阅读原文】获整组报道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两面性交互作用明显。
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势不可当;
另一方面,各国内外矛盾相互激荡,世界变得更加动荡不定,风险和挑战增多增大,考验着各国的政治和外交智慧。
新形势下,各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发展变化,国际合作与竞争继续深化,大国加强战略博弈与推进伙伴关系并行推进。
纵观上半年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个主要特点: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安全问题突出;政治危机多发;国际合作续有推展;国际格局与秩序演变提速;中国周边热点升温。
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各国面临压力和风险增大
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风险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均在半年内两度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4月,IMF将全年预估值由年初的3.4%降至3.2%。6月,世行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年初的2.9%降至2.4%。
总体上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环境收紧,多国财政趋势恶化。而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英国“脱欧”、疫情灾情等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从各经济体看,美国经济减速明显,欧元区复苏放缓,日本经济陷入低迷。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遭遇挑战。表现在初级商品出口国收入锐减,处境困难。拉美的巴西、委内瑞拉等国陷入经济、政治、社会三重危机;非洲的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货币崩盘,南非经济开始萎缩。俄罗斯推出反危机计划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今年经济仍萎缩1.2%。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大量美元回流,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债台加高,风险增多。
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更加凸显。中国面临海外投资、并购、产能合作等新的良机。各国为摆脱经济困境,对华政策更加务实,有求于中国的一面上升。
同时,保护主义和地缘经济竞争加剧,一些针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和打压也趋增。
穆迪、标普均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
夸大中国经济转型的负面溢出效应;
对华经济制裁、反倾销、调查、抗议项目实施等频发;
美欧企图阻挠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抬高中国收购门槛,限制中国钢铁和电子产品出口等。
大国战略博弈加剧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双凸显
大国间的地缘战略博弈走强,传统安全问题上升。
在东线,美国以南海、朝核等问题为抓手,加强对华战略部署。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把美国对华战略态势说成“宛如与前苏联持续近50年的冷战对峙”,“这将是坚决、温和但强有力的长期对抗”。美国欲把最精良武器“全部”派到太平洋地区。
美国力推建立“有原则的”安全网络,借三层安全关系,强化对华防范、遏制。
一是将美日澳、美日韩联盟与美日印安全合作关系叠加;
二是强化与菲、越、印尼的安全同盟或军事关系;
三是加大拉拢和利用东盟。美国纵容日本加紧修改和平宪法,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宣布解禁对越军售。
在西线,俄罗斯与北约的战略对抗呈升级态势。美国欲打破美俄核威慑平衡,谋取核霸权优势。俄罗斯则加快研发新型核弹头系统,保持与美国相互摧毁能力。北约继续扩大,接纳黑山,并在罗马尼亚、波兰启动反导系统,加强部署空间系统、网络战武器、远程轰炸机等,引发北约与俄罗斯新一轮战略对抗。当前,双方战略博弈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陷入“持久冲突”,陆上、空中、海上对峙与险情增加。
在上述大背景下,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上升。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剧南海“军事化”。美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朝核问题与反导问题被捆绑在一起。目前,北约、美、俄及东亚各国等都在增军费、强军备,加紧研发先进武器。日本进行军事扩张,乘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可以看到,美国在东西两线均加强了军事体系的重构,加强了前沿军事部署,努力为盟友与伙伴国撑腰打气。
▲7月13日,在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一名老人头戴反对部署“萨德”的标语参加抗议活动。新华社/法新
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恐怖主义肆虐各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虽然在叙利亚、伊拉克主战场上处境不妙,但加大了向欧洲、非洲、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的扩散。网络恐怖主义危害亦上升。欧洲正面临近10年来最大恐怖威胁,美国史上最严重枪击案接连发生。为此,各方也采取新举措加强反恐。此外,核安全、气候变化、移民难民、疫情灾情等问题对各国安全的影响增大。
西方政治社会矛盾激化
四个思潮兴风作浪
在多重危机叠加影响下,西方国家贫富分化加剧,中产阶级萎缩,民众多重不满情绪发酵,示威、罢工、占领运动趋增,求变之心迫切。在此背景下,西方民粹主义、极端主义、保守主义、分离主义乘势而起。
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等国激进势力崛起,并且有可能胜选上台。这不仅会改变相关国家政党生态,甚至影响其对外政策,使之趋于敏感、保守、内倾乃至过激。
欧盟反一体化思潮上升。英国全民公决“脱欧”胜出,可能造成英国和欧盟“双输”局面,并引发连锁反应。欧盟遭遇经济、安全、社会和反一体化危机,防止分崩离析的压力上升。
英国“脱欧”堪称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历史性大事件,属于西方内部的深度裂变,可被视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扩展”战略与态势的逆袭,牵动欧美、欧俄、欧中等关系的深刻调整,将对国际关系格局与秩序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英国“脱欧”也会强化欧盟内部的危机感和深化一体化的紧迫感。欧盟若能处理好英国“脱欧”带来的短期冲击与震荡,欧盟一体化也许会迎来深化发展契机。但由于欧盟目前陷入内外交困,遭受多重危机的叠加影响,英国“脱欧”对欧洲带来的负面冲击不可低估,有待冷静观察。
国际合作续有推展
全球治理有所收获
大国合作也在推进。
一是合作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欧美对中俄等的反恐合作需求上升。
二是合作应对朝核、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
三是合作应对核安全、气候变化、移民与难民、艾滋病、疫情、灾情、人道主义灾难等全球性挑战。
四是在提振全球经济、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加强合作。
五是进行有限的军事合作。比如中国海军应邀参加美主导的“环太平洋-2016”演习。俄美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上有所协作,北约与俄恢复对话并一再强调对话的重要性。
全球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核安全和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有所收获。各方对中方举办G20峰会寄予厚望。
国际大变局提速
“中国因素”影响增大
总体上,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西方国家政治生态恶化,英国“脱欧”削弱欧盟和西方势力,美国“两洋战略”受挫,中俄战略协作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继续推进,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等等,一并推动国际格局与秩序加速演变,“东升西降”势头增强,中国崛起更加势不可当,“中国因素”影响加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影响进一步显现,左右国际战略格局走向。中俄加强战略协作是大势所趋,这既是维护自身战略与安全利益所依,也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与平衡所需。同时,中俄坚持“结伴而不结盟”,对推进新型大国关系亦大有裨益。
国际秩序的较量也在加剧,主要表现为规制之争。西方国家祭出所谓“法治化”大旗,强调基于西方主导下的规则秩序。美国宣称要主导21世纪的国际规则,急于攫取地缘经济主导权,并企图把中俄塑造成“秩序破坏者”,但已愈发力不从心。
中国周边热点升温
经受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考验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升级。朝鲜在上半年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发射卫星、弹道导弹、潜射导弹,推动“弹弹结合”。朝鲜七大再次强调其“拥核国”定位。朝鲜推进核导技术有触及美国“红线”风险。半岛内部,朝韩关系恶化,开城工业园再次关停。韩美决意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损害了中俄战略利益,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触发了新的战略对冲与抗衡,某些国家恐怕要自吞苦果。
南海安全局势日益复杂化。美国几次三番派出舰机抵近中国岛礁,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两大航母战斗群驶入南海,并力邀地区盟友加入联合巡航,对华施压。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菲律宾提起所谓南海仲裁案,给域外国家置喙南海问题创造可乘之机。美日还借七国集团平台更深介入南海问题。在欧盟最新对华政策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南海问题。在东盟内部,南海问题被绑架成为考验东盟团结的试金石。
五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最明显、最重要的趋势是,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定的世界里国际格局与秩序正加速演变。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秩序之争趋于激烈,“中国因素”更加凸显。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聚焦发展,排除内外干扰,努力为国内“五大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强维护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
第二,地缘政治对抗可能由目前的“东急西重”演变为“东急西缓”。美国现在是两线出击,在欧洲和亚太均加强防御和威慑能力,同时与中俄加强战略对抗。但美国战略重心将继续东移,俄罗斯纵横捭阖,欲设法减缓战略压力,俄美或在中东进行利益置换而达成妥协;俄欧关系有望逐步走向缓和。日本则积极拓展战略空间并加强对华行动,在安理会改革、南海问题上成为“麻烦制造者”,并插手东南亚、南亚、中亚,缓和日俄关系,加大对华制衡与掣肘。
其三,国际政治环境可能更趋复杂严峻。西方政治生态可能进一步恶化,民粹主义、极端主义、保守主义、分离主义将继续兴风作浪。美国的政治走向,欧盟的一体化前景,日本的修宪扩军,都具有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可能爆发更多危机。这将对国际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产生复杂影响。
其四,全球治理将在艰难中继续推进。将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将推进全球经济治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签署。联合国高级别会议将推动“大规模难民和移民流动问题”的解决。全球治理的“区域办法”将更加重要。
其五,大国关系的两面性将继续发展。应当指出,大国竞争对抗加剧的同时,协调合作也将向前发展,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必不可少的。因此,中国也将面临大国务实合作的新机遇,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依然大有可为。
总之,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世界更加动荡不定,各国愈发难以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相向而行,携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世界大局,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全球治理,打造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和利益共同体,才是明智选择和出路所在。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29期
原标题《年中国际观察: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上半年中国外交观察
文丨陈须隆 刊于《瞭望》2016年第29期
2016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仍乘势而为,迎难而上,积极而稳妥,成绩突出。
首先,元首外交取得圆满成功,是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捷克、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一是提升了双边关系,二是完善了外交战略布局,三是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其次,周边外交有的放矢,热点问题处理得当。澜沧江—湄公河首次领导人会议启动澜湄合作机制。中国打开与尼泊尔、缅甸关系新局面,拉近与柬埔寨、老挝的关系,推进了中国—东盟关系。中方稳妥应对朝核、南海问题,着眼大局,申明立场,守住底线,行动得力。在应对南海仲裁案上,中国的舆论战、法理战和外交战打得有声有色。
第三,运筹大国关系得力,取得积极成效。通过核安全峰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稳住中美关系,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俄元首在北京会谈并共同签署多份重要联合声明,还见证了经贸、外交、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农业、金融、能源、媒体、网络、体育等领域30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以空前有力举措,加大了相互支持,增进了政治和战略互信,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继续深化,“大欧亚伙伴关系”迎来契机。
第四,积极推进和引领全球治理,彰显中国特色大国作用。在核安全峰会上,中国彰显“国际安全引领者”角色。《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成为峰会亮点。中方推动G20成员国先签署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作为G20杭州峰会的早期收获。
第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显示决心和能力。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外利益和涉台外交上,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应对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多次表明立场,批驳有关方面的错误做法,并争取到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维护我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支持。LW
原标题《上半年中国外交亮点纷呈》
点文末【阅读原文】获整组报道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