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动作 | 景海鹏、陈冬成"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天马行空33天”专题对话幕后英雄
◆ 厉害了! 景海鹏、陈冬成为"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飞船在轨运行期间,两位航天员将首次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身份持续发回报道,形成全媒形态系列报道产品“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
◆ 太空记者之外,新华社还将携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三位航天人,推出《天马行空三十三天》系列专题片,以视频连载的形式,对话中国航天事业最权威的幕后英雄,详解神舟与天宫相见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展现绚丽天宫中数十项有趣实验。
从左向右分别为航天人戴堃、申聪聪、朱峰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两位航天员将首次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身份持续发回报道,形成全媒形态系列报道产品“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
此次两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完成既定任务之余,将作为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对他们的太空工作、生活情况,通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进行报道。
“很憧憬从太空看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祖国。”陈冬说,把任务完成好之余想“拍拍照,多看看窗外的风景”。景海鹏说,他第一次执行太空任务时忘了拍照,第二次才得以如愿。他们在太空期间拍摄的照片也会由新华社播发。
同时,这两位航天员将首次与受众互动。
新华社各新媒体、网络终端将广泛征集海内外受众的提问——比如在推特和脸谱上发起话题标签“#提问中国航天员(#AskTaikonaut)”——整理网友最想知道的问题,发给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
这些内容将被加工制作成文图通稿、融媒体页面、H5页面、视频短片等,向媒体用户播发,并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华网等终端呈现。
“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系列报道是新华社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除了邀请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作为“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新华社还有什么大动作?!
当然是“天马行空”!
“天”——祖国伟大的航天事业;
“马”——本次出征的两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生肖属相恰巧都是马;
“行空”——两位航天员将在整个太空任务中飞行33天。
在这段旅程中,新华社携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三位航天人,推出《天马行空三十三天》系列专题片,以视频连载的形式,对话中国航天事业最权威的幕后英雄,详解神舟与天宫相见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展现绚丽天宫中数十项有趣实验。
太空中,“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这两个比子弹速度还要快8倍的空中飞行器如何安全、无误差实现对接?太空中如何种庄稼,可以实现未来航天员长期驻留时“有菜吃”“有饭吃”,无需全部从地面补给?全球第一台冷原子钟,如何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一系列“中国奇迹”等你一起见证。
这样的科普大餐,岂能错过?!
这里先请三位年轻的“航天主播”亮个相!
从左向右分别为戴堃、申聪聪、朱峰登
戴堃:86年生,学霸男神,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调度,代号“北京”,飞控中心年轻的老同志,帅帅的“宫二先生”。
申聪聪:87年生,飞控女神,天宫二号上行控制副主管设计师,如假包换的“聪白甜”。
朱峰登:88年生,“航三代”,神舟十一号上行控制主管设计师,跟随家族的初心,一路前行。
再过几十个小时,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灿烂星河中,神舟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如约相见。
在未来33天的太空旅程中,“天马行空”将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与你不见不散。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瞭望杂志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