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图闻|新旧动能转换,烟台做了什么?有何可复制的经验?

2017-07-06 记者/喻千桓 瞭望

▲ 今日烟台 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6月发布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1季度,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度的7.9:46.8:45.3调整至3.8:45.1:51.1,成为新近实现产业结构序变的省份之一,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

烟台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2016年,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万亿元,居山东省首位、全国城市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01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87%,居全省第二位。

  作为一个由工业提供近五成经济总量,同时拥有重工、化工产业的城市,烟台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课题中,做出了哪些思考与实践?

  瞭望记者深入烟台,记录下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路径和案例。

文 / 记者 喻千桓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之一的烟台市,工业为其提供了近五成的经济总量,同时拥有重工、化工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变革中,烟台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思考与实践?


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是定海神针



做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是一座城市转换新旧动能的定海神针,必须规划好,把握住。


今年5月,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担负此次试采重任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一号”,即为烟台制造


▲ 巍然矗立在蔚蓝海面中的“蓝鲸一号”,是个净重超过43000吨、37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今年2月刚刚“诞生”,就从烟台起航驶抵南海,投入了这项试采任务。(资料图)

  

  “蓝鲸一号”由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是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上可燃冰的开采过程包括中国六大技术体系、20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点此了解更多)。相比于传统的钻井平台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蓝鲸二号”预计年底可交付使用。

  

  从1978年交付中国首座座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到如今的“蓝鲸一号”,已陆续有12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大型重器从烟台芝罘岛驶出,奔赴挪威北海、墨西哥湾、巴伦支海等全球海域作业。

  

▲ 试采南海可燃冰的“蓝鲸一号”平台由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此为企业在烟台基地深水港的鸟瞰照片。(资料图)


  也因此,在去年中国海工联盟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尽管在研发设计、配套、效率等方面我国与美、韩、新加坡等国还有差距,但总体上我国已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第一梯队。


而就在四年之前,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才刚刚从“第三梯队”脱颖而出,在这一过程中,拿下了全球海洋平台25%市场订单的烟台,贡献不小。目前烟台已建成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龙口湾三大造船工业园区,集中了来福士、京鲁、巨涛等龙头企业,以及配套企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成为烟台市的一条优势产业链。


统计数显示:在2016年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所实现的7000余亿元产值中,有3549.27亿元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的,占比50.6%。这其中,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欣欣向荣,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 烟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烟台市委外宣办供图)


真正的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


与迈入“第一梯队”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同,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尤其是高端化工新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少差距,而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要靠自己,这方面,烟台万华化学集团成功突围MDI核心技术垄断的历程,成为这一观点的生动注解。

 

▲ MDI是一种合成聚氨酯材料,由于技术壁垒高,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其核心技术的公司仅有8家,烟台万华是其中之一。上图为万华产品谱系,覆盖能源工业、医疗卫生、家庭电器、建筑工业、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喻千桓 摄)


  在获取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上,烟台万华曾走过弯路。1984年,万华从日本引进了三套MDI装置,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十年不能达产。万华还曾向欧美MDI巨头寻求技术换市场,并按照对方要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但对方企业却在看过调研报告后,发现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决定单独在中国建厂。

  

  两次引进的受挫揭示了一个现实: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1993年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走上MDI自主研发的道路,到上世纪90年代末终于掌握了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MDI核心技术——光气化学技术,从而闯进了这个由跨国公司垄断的领域,使中国成为了继德美日之后,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

  

▲ 在万华石化一体化质检中心色谱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质检操作。(喻千桓 摄)


  今年3月,我国首个表面材料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烟台开发区,主要研究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可辐射建筑、金属、木器、纺织等领域。


攻克技术,填补空白,激活产业

  

烟台的生物产业产值并不突出,但近年增长迅速。2015年实现产值215.40亿元,增长17%;2016年产值225.21亿元,增长10.5%。目前,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医药园区21个,其中6个园区规模达50亿。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烟台荣昌生物制药研发的“RC48”。作为我国首个"ADC“类抗肿瘤药物,RC48已于2015年末获批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目前已进入临床二期研究。试验将在HER2阳性的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开展。 


▲ 荣昌生物医药园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物药研制。(喻千桓 摄) 

ADC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简称,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把高效抗肿瘤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这类药物抗癌效果好,毒副作用低,是当前国际上肿瘤药物的研究前沿。因涉及一系列关键技术,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目前仅有美国的两个ADC药物在临床使用

  “RC48”作为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临床研究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在ADC类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诠释了“攻克一项关键技术,填补一项空白,激活一个产业”之路。


烟台市提出,争取到“十三五”末,医药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5%以上。


▲ 国际生物科技园内,在绿叶制药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实验。由烟台绿叶制药所研制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预计将于2017年底在美国上市。目前,该公司已有7个在研产品在海外注册。(喻千桓 摄)


在创新和差异化中瞄准“刚需”


       烟台的另外一个正在起步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两年来,产值分别以45.2%、37.8%的增速快速增长。

  

  2012年,烟台海德,一家生产了20余年传统内燃机车的企业,乘着政策扶持的东风,突然转型,杀入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彼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如雨后春笋,如何在这一波“绿色大军”中脱颖而出呢?

  

  这家企业将目光瞄向了环卫车和商用车市场。在引进法国PVI纯电动商用车改装技术的基础上,公司与东风、五十铃及长安等公司合作,推出了3~16T系列纯电动商用车底盘。该底盘可广泛应用于市政、环卫、机场、城市物流、邮政等城市服务类车辆。同样工作8小时,纯电动扫路车的使用成本比内燃机扫路车低3倍,并且零排放,零污染。

  

▲ 工人们正在装配纯电动扫路机。(喻千桓 摄)


  目前,海德的主导产品已囊括了10类城市服务车辆,150多个品种,销售收入连续五年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前三位。

  

  同质化竞争,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这一点,不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如是。只有在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寻找到新的“刚需”,主动谋求差异化产品的创新研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新路。


传统产业如何走出新路?



烟台市产业特色突出,黄金产量占全国的1/3,葡萄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47%,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10,MDI产能占全国产能的2/3,汽车、电脑、手机、造船海工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这些传统的优势产业、产品是烟台的优势所在,也是烟台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老树,如何生出新枝?


利用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技术


例如智能制造、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等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中小企业可量力而行,从相对成熟的技术开始,从急待升级改造的部位入手,逐步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改造。

  

▲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大型金属“激光3D打印机”。(喻千桓 摄)

  

  图中的这台机器全称是“大功率汽车模具五轴激光熔覆精密成形机”,简单理解就是大型金属3D打印机。

  

  这项被称为“汽车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的技术,是由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历时三年合作研发的。

  

  “柔性制造”技术优化了生产工艺,可降低制造成本30%,缩短生产周期1/3,同时提高了产品性能;打印尺寸可达4m×2m×8m,为目前行业最大。


▲ 工作人员正在测量的这具模型的金属部分是分层打印的,先以廉价金属打印出模具基体,再以激光熔覆将高品质金属塑形。这样的模具能以低廉的成本实现高质性能。(喻千桓 摄)


  更有价值的是,这项技术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除各类汽车模具外,还可适用于大多数金属产品的生产制造,这就使泰利将产业链向装备制造业拓展升级变为可能。据测算,项目达产后,仅汽车模具3D打印技术装备这一项,就可使泰利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4-5亿元。

  

  除3D打印外,这家企业还将“虚拟装配”应用到了生产环节之中。可轻松完成产品开发、制作工艺检验、设计评审等多项工作,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损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190u3s6d&width=500&height=375&auto=0

▲ 这是虚拟现实实验室。(喻千桓 摄)


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和附加值  


  以“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例。工业,能为旅游提供新资源,如历史遗存、高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等;旅游,则能为工业带来巨大的附加值,比如品牌提升、产品推广、形象宣传等。

  

  烟台张裕,中国葡萄酒业的龙头企业。作为烟台名片之一,这位125岁的“老古董”,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颇为“前卫”——1992年至今,张裕发展“工业+葡萄酒旅游”已有25年。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张裕公司旧址院内。1992年,在“企业博物馆”这个名词才刚刚被写入英国学者的著作中时,这座博物馆就已经建成了。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博物馆每年可接待海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以上,极大地扩大了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实物、老照片、名家墨宝等,讲述了以张裕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以及酒文化知识。

  

  而今,另一个更为庞大的工业旅游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一座集葡萄示范种植、葡萄酒研发生产、主题旅游和交易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产业园区。

  

  酒城分为研发生产和主题旅游两大板块。目前生产、研发板块已投产,可年产葡萄酒25万吨、白兰地15万吨。


▲ 自动化灌装线。(喻千桓 摄)


  葡萄酒生产中心从欧洲引进了10条世界先进的自动化灌装线,最大单线能力可达每小时灌装2.5万瓶,为目前葡萄酒行业最高速度。灌装线配有自动化检验检测设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生产效率比老厂提升三倍,用人只是原来的1/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13197emm68&width=500&height=375&auto=0

▲ 这是生产中心车间内的全自动叉车。通过立在车间内的反射板,它们可以辨识自己的行进轨道和充电桩,并可躲避前方来人。(喻千桓 摄)

  

  而旅游板块将包括两大酒庄、葡萄种植示范园、葡萄酒交易中心、葡萄酒小镇等七大主题功能区,力求打造我国首个葡萄酒工业旅游的5A级景区。

  

  除带来经济收益之外,工业旅游在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核电、化工类企业的偏见方面,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山东核电科技馆,是由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打造的公众科普宣传场馆,距海阳核电厂约100公里。在这里,人们可以更清晰、全面地了解到核能、核电的基础原理与应用,从而消除对核的偏见和恐 55 32624 55 18023 0 0 6868 0 0:00:04 0:00:02 0:00:02 6868。场馆共设有人类与能源、神奇的核电、走进核电站、未来能源等四个主题内容、 51个展项。

  

▲ 在山东核电科技馆,记者正在做互动体验。(烟台市委外宣办供图)


  在万华工业园,人们也可以乘车游览整个化工园。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发现,整个工业园区都非常安静整洁,既听不见隆隆的噪音,也闻不到任何异味。据介绍,这源于万华的“三不见”理念,工业园内除了要“听不见,闻不见”外,还要求“看不见”任何跑冒滴漏。

  

  此外,整个工业园中所产生的废气,要全部排放到“地面火炬工程”进行充分燃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废能,要通过“能量回收装置”全部回收,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从而做到园区生产零排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而这样的生产理念和执行力度,非公众亲身体会是难以相信的。

  

▲ 万华烟台工业园夜景。(资料图)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房健民,海归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烟台荣昌生物总经理、首席科学家。他的加入,给以“肛泰”等中成药为拳头产品的荣昌带来了新的突破:

  • 8个国家一类新药产品在研;

  • 其中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新药“泰爱”,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 我国首个“ADC”类抗癌药物“RC48”,已进入临床二期研究。


▲ 房健民博士告诉记者,我们中国以前最大的技术问题就是细胞培养大规模表达产量太低,规模太小。但这种技术在最近这十年取得了很大进步。(喻千桓 摄)


  生物医药领军人才稀缺,往往已就职于驰名跨国公司,享有高薪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单靠工资很难吸引;而荣昌身处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生物医药行业,也难以甩出超高薪。在这样的境况下,企业该如何将高端人才招进来呢?


  荣昌制药董事长王威东决定变“招人才”为“找伙伴”,让高端人才凭技术持股,同时挂帅总经理,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向着一个目标一同打拼。这种改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用王威东的话说,房博士与荣昌的合作 “一直处于蜜月期”。

  

  像这样的引才模式在烟台开发区并不罕见。截至去年3月,开发区内25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有8位担纲董事长、3位担当总经理,占比达44%。

  

  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烟台市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始终保持政策优势,加强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进;以项目攻关、讲学、兼职、短期合作、聘为顾问、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咨询、在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 杨小平博士,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副总经理。(喻千桓 摄)  


引进来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让人才不想走呢?

  

  烟台市提出,要从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公共服务、成果保护、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政策:

  • 通过安家补助、专家公寓、周转房等多种形式,落实好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

  • 对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提供优惠条件;

  • 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 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

  • 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

  • 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保障科技人员潜心研究;

  • 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带技术、项目、资金来烟投资创业,降低人才创业门槛,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减免相关费用。

  

  此外,还需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体制,推行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在这方面,杰瑞石油的做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科学的人才发现机制:

  在一进入杰瑞生产车间的通道处,两块橙色的看板非常醒目,其中第一块名为“提案改善管理看板”。


▲“提案改善管理看板”。(瞭望记者喻千桓 摄)


  这里展示着各生产环节的员工们,在工作中提出的方方面面的改善建议。这些提案和改善建议中合理可行的部分,都将在之后的生产之中逐步得到改善。

  提案旁醒目的数字,是分班、分战区累计的 “改善之星财富值”。这一期,液压班暂时以14分领先了“财富榜”。

  一块看板,完善着生产环节中的边角细节,也使得“从群众中发现人才”的难题变得直观易行。

  

  ②多元化的分配体系:

  第二块看板名为“党员·持股人行动计划”。


“党员·持股人行动计划”看板。(喻千桓 摄)


  持股员工们纷纷记录下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待提升点,并提出了切实的“小目标”,比如“负责项目内可记录质量问题为0”,“吃透图纸”,“成本节约1年7500元”等等。

  员工持股,可使员工与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使员工更为积极主动,也能增加员工收入,更是对工作效益增减的清晰反馈。

  

  ③科学的激励机制:

  从鼓励创新、表彰突出贡献,到不同岗位的个人和团队荣誉,再到奖励老员工等等,杰瑞设置了多种激励形式,贯彻着“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原则。

金钥匙奖:授予为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效益做出特别贡献的员工

金牌奖:表彰老员工,按入职年限从5年到30年,分为6个奖级

荣誉奖:表彰日常工作中的优秀员工和团队,分为个人奖(敬业类、市场类、技术类、业务类)和集体奖(团队类)

创新奖:表彰在创新领域做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分为一、二、三等奖和创新鼓励奖

HSE奖: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并及时填写HIC(隐患识别卡)

……


  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对学识、技术的尊重,也是其价值的体现。


▲ 杰瑞油田装备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双机双泵固井车 。红色部分为杰瑞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喻千桓 摄)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有人则企,无人则止”。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能力也必须随之“升级”。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

  

  最后,还需搭建高水准基础研究平台、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技术项目合作平台等创新创业平台,打通产学研用,让技术不再停留于论文和实验室阶段,使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完成成果的转化、落地。


  对此,烟台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亦有详细规划:

  • 到2020年,要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5家以上;

  • 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家以上,孵化面积500万平米以上,在孵企业突破3000家;

  • 全市众创空间达到80个,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5万人;

  • 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突破50家;

  • 建设完善烟台市产业导航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智能推荐、智能聚合和即时推送。


结语:




▲ 烟台风光(烟台市委外宣办供图)


  核心技术的突破,新旧产业的融合,以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烟台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之中着手的三大方向。


  从记者此番走访的几家企业中,也能发现轻、重工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所做出的多种尝试。


  从上世纪的三环锁、北极星钟表、飞轮罐头风靡全国,到本世纪初的汽车、电脑、手机畅销世界,再到如今的新能源环与节能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烟台代表作的悄然变化,折射着这座工业重镇对转型发展的执着追求。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主编 | 潘燕

新媒体编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