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承认其头目巴格达迪已死,了解一下这个人
新华社快讯:据伊拉克苏马里亚电视台网站11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发布声明承认其头目巴格达迪已经死亡。
延伸阅读
巴格达迪是谁?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interxinhua)
他是“伊斯兰国”最高头目,也是继本·拉丹之后最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领导人。
图中左为巴格达迪,右为“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丹。
若巴格达迪真被击毙,无疑是全球反恐一个重大胜利,对大势已去的“伊斯兰国”可谓沉重打击。
读到博士开始“走偏”
1971年7月28日,巴格达迪出生在伊拉克古城萨迈拉,地处首都巴格达以北约120公里。
他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穆斯林,在萨迈拉当地一所清真寺教人们诵经。
在邻居印象中,少年巴格达迪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开口说话也轻声细语。
1996年,巴格达迪从巴格达大学伊斯兰教教法学院毕业,然后进入萨达姆伊斯兰大学攻读诵经学硕士,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专业。
1999年巴格达迪获得硕士学位,并继续在这所大学攻读博士。
伊拉克研究极端主义与恐怖问题专家希沙姆·哈希米说,在校期间,经过叔叔、同校任教的老师伊斯梅尔·巴德里的介绍,巴格达迪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
2014年7月5日的视频截图,一名据称是“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男子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讲话。
这个当地穆兄会团体以和平的萨拉菲派成员为主,他们虽然希望在国内实施伊斯兰教法,但并不主张通过反抗和叛乱活动达到目的。
然而,这个团体中也有极少数成员思想极端,坚持要推翻政府,指责当权者背叛了伊斯兰信仰。
这些人自称萨拉菲圣战派,巴格达迪很快成为萨拉菲圣战派的追随者,他对穆兄会的主流派别越来越反感,认为这些人“空话连篇”。
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后,巴格达迪参与组建叛乱组织,并在伊拉克北部和中部与美军及伊拉克政府军作战。
2004年2月,他在费卢杰探访一名被美军通缉的朋友时被捕,并被转移关押到位于伊拉克南部的美军布卡营地监狱。
巴格达迪在这里被关押了10个月。外界认为,巴格达迪就是在这段时间创立了“伊斯兰国”的极端意识形态,并将其散播开来。
可以说, 他是在美军监狱里设计了“伊斯兰国”。
2009年4月1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名伊拉克警官打开一名囚犯的手铐。
在监狱的10个月里,巴格达迪不断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囚徒中传播伊斯兰教教义,每天按时率领囚徒们祈祷,每周五还会给囚徒们讲经布道。
当时这个监狱共关押着2.4万名囚徒,其中多数人都是曾在萨达姆政权军队和情报部门工作的逊尼派阿拉伯人。
随着萨达姆政权倒台,伊拉克什叶派开始掌权,这些人受到了清洗,不仅失势,还进了监狱,自然满腔怒火。
于是,就在布卡营地,巴格达迪的极端圣战思想在毫无知觉的美国人眼皮底下肆意传播。
很多萨达姆政权的追随者在这里成了巴格达迪的朋友,不少人此后追随他建立“伊斯兰国”,在中东乃至全世界兴风作浪。
背靠“基地” 从幕后走向台前
2004年8月,巴格达迪出狱后很快就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多个极端组织建立联系。2006年初,他宣布效忠于“基地”在伊拉克的分支头目扎卡维。
两年后,扎卡维被美军炸死,极端分子马斯里继任。2006年10月,马斯里宣布解散“基地”伊拉克分支,正式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这段时间,巴格达迪曾被派往叙利亚活动,后来回国又担任组织顾问。
2010年4月,在马斯里被美军击毙后,巴格达迪被推举为组织新头目,他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2014年7月5日的视频截图,一名据称是“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男子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讲话。
在巴格达迪领导下,“伊拉克伊斯兰国”势力开始不断扩张,2013年已越过边境,扩张到叙利亚境内。
这一年4月8日,巴格达迪宣布建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2014年起,“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北部和西部攻城略地,包括摩苏尔在内多个城市都落入极端分子之手。
同年6月,巴格达迪在摩苏尔宣布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哈里发国,自任哈里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改名为“伊斯兰国”,定都拉卡。
“伊斯兰国”鼎盛时期,拥有约3万名武装人员,其控制范围覆盖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地区,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以及叙利亚东部重镇代尔祖尔和北部重镇拉卡。
“伊斯兰国”不仅在中东活动,还频频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动恐怖袭击。
一时间,“伊斯兰国”的疯狂程度让其“前辈”“基地”组织也相形见绌。
逃犯的下场
伊拉克研究极端主义与恐怖问题的专家希沙姆·哈希米说,“伊斯兰国”的统治残酷而血腥,巴格达迪就是要通过威吓惩罚、暴力折磨维持统治。
2014年8月19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互联网上公布所谓“斩首美国记者”的视频。
在摩苏尔,武装分子将无数平民用作“人肉盾牌”,阻挡政府军的攻势。那些试图逃跑的平民如果被抓住,就会被砍掉手脚,甚至被砍头。
过去两年多来,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重整旗鼓发动反攻,在各方力量协助下,不断收复失地,“伊斯兰国”控制的地盘逐渐萎缩。巴格达迪也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只能想尽办法保命。
哈希米说:“巴格达迪现在是个逃犯,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少。”
据悉,为了抓捕巴格达迪,美国开出了2500万美元的悬赏金,还成立一支专门的追踪队伍,专门负责搜寻巴格达迪下落。
这支部队包括特种部队士兵、中情局特工等,还得到其他情报机构支援,可以使用包括间谍卫星在内各种情报技术手段。
巴格达迪非常担心下属可能为了拿到高额悬赏而出卖自己。
为了躲避追捕,巴格达迪不用手机,只通过很少几个线人跟“伊斯兰国”指挥官联系。为了掩盖行踪,他出行也只乘坐普通汽车或者伊拉克农民常用的小型卡车。除司机以外,他只带两名贴身保镖。
俄空天军5月28日晚上对“伊斯兰国”位于拉卡南郊的指挥部实施空袭。而“伊斯兰国”高级成员当时正在开会,讨论从拉卡撤离的路线。
这次空袭歼灭了“伊斯兰国”军事委员会一些高级成员和总计大约330名中层成员和武装分子。此外,有消息显示,巴格达迪出席了当晚会议并且身亡。
伊拉克军方日前宣布,政府军在摩苏尔控制了具有象征意义、此前遭炸毁的努里清真寺——“伊斯兰国”就是在这里宣布“建国”的。
2017年6月30日,伊拉克摩苏尔努里清真寺的断壁残垣。
在叙利亚,“叙利亚民主军”已经完全围困了“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所谓“首都”拉卡,收复已指日可待。
延伸阅读
攻克摩苏尔,彻底消灭“伊斯兰国”还要做什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24234nqr&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7月9日访问伊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庆祝政府军取得摩苏尔战役的胜利。
尽管摩苏尔尚有零星战事,但按阿巴迪的说法,“伊斯兰国”的势力被赶出这座城市已成定局。分析人士认为,拿下摩苏尔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转折点,但并非终点。
伊拉克总理办公室9日发表声明说:“伊武装力量总司令阿巴迪抵达已解放的摩苏尔,并祝贺伊拉克英勇的士兵和人民取得重大胜利。”
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在摩苏尔与军方官员握手。新华社发(伊拉克总理办公室供图)
根据伊方公布的画面,身着黑色制服、头戴黑色帽子的阿巴迪在摩苏尔与军警代表握手。总理办公室说,阿巴迪在摩苏尔发布了一系列命令,要求针对“伊斯兰国”残余继续开展军事行动,巩固胜利成果。
7月9日,伊拉克人聚集在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庆祝摩苏尔战役胜利。新华社发
在阿巴迪抵达后,摩苏尔的伊拉克部队挥舞国旗,庆祝胜利。巴格达等地的民众也举行了庆祝活动。但9日当天,摩苏尔仍能听到枪声,清理“伊斯兰国”残余的战斗还在继续。
伊拉克军事专家阿卜杜拉·朱布里认为,收复摩苏尔是伊拉克反恐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溃败已成定局。该组织在伊拉克控制的区域仅剩数个城镇,面积较2014年减少近90%。
尽管在伊拉克遭受重挫,该组织仍可能卷土重来。在叙利亚,“伊斯兰国”控制着东部和东北部大片地区,仍有生存空间;在埃及、利比亚和也门,“伊斯兰国”分支也十分活跃。
7月9日,在伊拉克摩苏尔,军事车辆行进在老城区内。新华社/法新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易卜拉欣·阿梅里认为,“伊斯兰国”预计还将在欧洲等地发动更多袭击,宣示存在。
反恐启示:搁置分歧 精诚合作
摩苏尔战役的胜利对国际反恐和地区稳定具有积极启示意义,因为这是相关各方摒弃前嫌、同仇敌忾、通力合作的结果。
7月9日,在伊拉克摩苏尔老城区,警察搬运“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用于自杀式袭击的腰带。新华社/路透
摩苏尔2014年6月被“伊斯兰国”占领,作为该组织在伊拉克境内的大本营和指挥中枢。随着“伊斯兰国”恐怖活动对国际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相关各方逐渐意识到联合打击这一恐怖组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016年10月,伊政府军、库尔德武装、什叶派和逊尼派民兵近10万人在国际联盟战机支持下打响摩苏尔战役,最终收复该市,取得反恐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这是7月9日拍摄的伊拉克摩苏尔老城区。新华社/法新
中东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相关各方若能参照摩苏尔战役,搁置分歧,精诚合作,无疑将有助地区和平稳定,有助击败恐怖主义。
起底IS“发家史”
“伊斯兰国”是目前中东地区最为活跃的极端组织,其前身由约旦籍极端分子扎卡维2002至2003年间在伊拉克创立,名义上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
该组织2011年后利用叙利亚内战的机会将控制范围从伊拉克北部扩大到叙北部,2014年6月更名为“伊斯兰国”,将所谓的首都定在叙利亚拉卡。鼎盛时期,“伊斯兰国”拥有约3万名武装人员。
通过征税、走私石油和文物、抢劫公私财物、绑架勒索以及从捐助者那里获取资金等手段,“伊斯兰国”据称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恐怖组织。
该组织不仅在中东活动,还频频在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发动恐怖袭击。近年来,多起重大恐怖袭击都与“伊斯兰国”有关。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