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吸引外资政策缘何加码?
◆ 先看一条最新消息: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通知》明确,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提升我国引资新优势,促进吸收外资实现稳定增长。《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尽快在全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支线和通用飞机维修、国际海上运输、铁路旅客运输、加油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呼叫中心、演出经纪、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对外开放。
二是制定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发挥外资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积极作用,促进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支持重点引资平台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充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管理权限,支持国家级开发区项目落地和拓展引资空间,提升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四是便利人才出入境。完善外国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为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提供便利。年内出台外国人才签证实施细则,完善外国人才评价标准,扩大外国人才签证发放范围、放宽有效期限。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抓紧完善外资法律体系,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保障境外投资者利润自由汇出,深化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优化重组,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研发环境国际竞争力,保持外资政策稳定性连续性。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利用外资工作,按照职责分工,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 《瞭望》最新一期稿件,解读“吸引外资政策加码深意
外资是多重竞争力的载体,不仅是资本,还富含管理、技术、知识、营销等,这些是全方位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资源
当前外资在华新增投资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领域,但这些领域的开放和市场准入恰恰相对较慢
根据本国产业竞争力,把握好开放的时间和顺序
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开放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工作要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宫超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所所长何曼青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力度明显加码:“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国内不缺资金,但从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以及全球资源配置等角度来讲,继续吸引外资并不奇怪。”
根据8月16日新华社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在此前的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引进外资力度。
今年以来,强调吸引外资,无疑是对外开放的重头戏。回顾刚刚过去的7月份,从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个月时间,党和政府四次高级别会议谈及外资,并且都强调要改善营商环境。
年初,中国政府明确将通过继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推进投资便利化,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来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而在过去几个月里,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新负面清单,到最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再到此次“干货”满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年初的表态正在逐步兑现为具体的政策、举措。
“例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版)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特别是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非常大胆,超乎想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向《瞭望》记者表示,面对要素成本优势的丧失,优惠政策空间的压缩等挑战,中国想继续通过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全球化进程,显然无法继续沿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世界经济也正处于大转型、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要减少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好外资在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告诉《瞭望》记者,内外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并赋予吸引外资新的时代使命。从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不难发现,为外商提供更为广阔、公平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完善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吸引外资的重中之重。
争引优质外资
“外资是多重竞争力的载体,不仅是资本,还富含管理、技术、知识、营销等,这些是全方位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资源。”桑百川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今,中国通过继续利用外资,其产生的技术、知识、管理、服务等外溢,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如果外资不稳,经济势必承受压力。”霍建国说,近40年时间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总体保持迅猛增长,由1983年的9.2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260亿美元,累计规模已超过1.6万亿美元,外商在华设立企业累计已达83万多家。
在受访专家们看来,中国一直秉持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随着国内外环境变迁,我国的外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这不仅源于国内要素价格上升等导致的传统吸引力逐步减弱,更源于金融危机后全球直接投资放缓所引发的愈演愈烈的“外资争夺战”。
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再工业化,以及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推进税收改革,尽管其直接考量是促进国内就业和所谓的“贸易平衡”,但不可避免会影响资本流向。在霍建国看来,国际资本市场这一新形势将对我国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另一方面,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亚洲新兴国家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大引资力度,培育外向型经济。例如,越南2016年将经济区内企业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期限从目前的15年延长到30年;就在7月中旬,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对在自贸区为海外客户提供货物出口等四项服务实施豁免消费税,以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
从近年数据来看,东南亚国家外商投资也确实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泰国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超过790家,投资额2260亿泰铢,较2015年增长超过两倍。而越南仅2017年上半年,已注册的FDI金额就达到了170亿美元,同比增长50%,已落实的FDI金额也已经达到了77.2亿美元,同比增长6.5%。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外商投资目的地,面临比以往严峻的外资竞争压力。”在霍建国看来,不管是从维护经济稳定,还是从发挥外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来华都是及时、必要的。
营商环境成重心
“只有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抓住外商投资的需求点,才能形成对外资更强大的吸引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桑百川讲到。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便利度近三年来在全球跃升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6位。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得益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等均有明显提升,中国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跃升至第18位。
即便如此,专家们表示,中国的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仍有改善的余地。
市场竞争层面,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开放度过低;
政策层面,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还需强化;
管理服务层面,政府机构层次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此外,外籍员工就医、子女教育问题也存在诸多不便。
例如,当前外资在华新增投资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领域,但这些领域的开放和市场准入恰恰相对较慢。
“实际上,中央此前已经明确提出养老、建筑设计、教育、医疗等领域要放开。”有专家讲到,但是这些领域开放的具体政策仍待明确落地。
近期,政府明确宣布全国范围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取消或放开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些领域股比限制,完善外资法律体系,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加快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领域的开放……在专家们看来,一系列举措出台,加码推动政策落实,就是瞄准外资痛点,通过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竞争的营商环境,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
谋求开放新红利
“如果回顾近40年改革开放就会发现,那些开放程度高的行业,并没有被外资击垮;相反,那些保护程度高的行业,也未必就发展得好。”何曼青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中国加入WTO,一些产业的确受到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讲到,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应对“狼来了”的冲击,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推动中国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在专家们看来,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引进外资,将进一步激发相关行业的活力,同时也倒逼相关领域推进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痼疾,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总体而言,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谋求更长远的新‘改革开放红利期’,助力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并推动全球经济的进步。”桑百川强调,包括优化环境、引进外资在内,通过各个环节、层面的改革,中国正在逐步从过去外向型经济体制过渡到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如果单从外资角度看,中国投资环境更加规范,市场准入更加开放,‘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未来清单还会进一步压缩,中国外商投资有可能迎来又一个高潮。”张燕生并不认同当前业内流行的“外资增速进入平台期”的观点。在他看来,如若未来中美、中欧投资协定签署,中国还有可能出现如当年加入WTO那样的外资井喷。
“进一步开放是大方向,但这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压力,对一国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霍建国提醒,这就要求一定要根据本国产业竞争力,把握好开放的时间和顺序。
对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开放的重要节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工作要做。
其一,抓紧提高对事中事后监管的研究。“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事中事后监管就变得异常重要。如果监管跟不上,开放所带来的冲击会是巨大的。“监管不是‘抓坏人’,监管的关键在跟踪,准确把握问题,针对问题对管理做出调整,以保证市场平稳运行,行业健康发展。”有专家讲到。
其二,完善反垄断法细则,通过实施严格的反垄断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其三,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包括明确并公布安全审查的主要评估因素,完善安全审查程序,以及提高安审制度的法律位阶等。LW
原题为《吸引外资政策加码深意》,刊于《瞭望》2017年第33期
延伸阅读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主编 | 潘燕
编辑丨张静瑾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