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7-11-01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全面准确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丰富内涵:

  • 全面开放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建设

  • 指出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两个方向

  • 坚持“三共”原则

  • 形成“四维”开放的立体空间布局

  • 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

详细分析↓↓↓


全面开放新格局路径与动力

文/邢厚媛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开放发展,是过去近40年来中国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重要法宝,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使命的基本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支撑。


把握全面开放新格局丰富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且在新时代赋予对外开放新的内涵和范畴——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应全面准确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丰富内涵。


  一是全面开放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当前和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重点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指明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市场方向,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必须提高对“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即“一带一路”建设在未来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是重要方向、重点区域,是国际国内联动发展的纽带,同时也关系到政治外交格局


  二是指出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两个方向。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双向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们此前对“一带一路”建设范畴的认知。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而且是要与引进来并抓共举,两个轮子一起转,既要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也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总抓手,促进国内的开放发展,这不仅写进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顶层设计之中,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十九大报告中,都有明确阐释。


  三是坚持“三共”原则。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推进全面开放各项事业发展。对外开放,不仅仅是个数量规模概念,而且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引领者姿态,要以和平促合作,以包容的心态促开放,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去学习互鉴,以谋求共同利益为目标推进开放。


  四是形成“四维”开放的立体空间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也就是说,过去近40年,我国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需要,设定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包括沿海开放、沿江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时代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总抓手形成海陆并进、内外联动、东部西部互帮互济的开放态势。这既提出了全面开放形态的广度、深度,更提出了全面开放的内在联系。


  五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创新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理论文化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体现,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战略实现的核心支撑之一。因此,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领域或者聚焦点,就是通过开放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以创新加快强国建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对外开放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从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再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内涵的不断丰富,广度、深度的不断变化,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战略姿态的适度调整


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条件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密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需要,提出的构建中国与世界新型互动关系的一个新方略。这里,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世界将展示更加开放的姿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开放质量水平将更高,贸易和投资将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开放的国际合作舞台。“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号召世界各国和中国一道,共同建设地球人的美好家园,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世界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选择、新道路和新动力。


  其二,中国需要世界形成一个对中国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增长动力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传统大国大兴贸易保护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设置重重壁垒,增加投资限制性措施,严重阻碍了世界投资和国际贸易,进而遏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打开国门搞建设,同样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因此,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国将更加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参与区域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以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其三,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各国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度日益加深,但也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等严峻的挑战。对此,中国政府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中国的智慧和行动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必然需要更加优化的外部环境,反过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然造福整个世界,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全面开放新格局新动力


  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路径上,既要解决对外开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要解决对外开放层次不高、质量不够的问题,这关乎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新空间、新动力。因此,要在准确认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范畴基础上,在创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路径上找准突破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推动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方面,重点是从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拓展对外贸易,即以跨境电子商务、境外产业园区等业态创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交易模式创新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在吸收外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方面,包括三个突破点:

  • 一是大幅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聚焦最敏感、开放度最低的服务业;

  • 二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三是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给予在我国境内注册的所有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


  在优化开放的区域布局方面,

  • 一是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解决开放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 二是解决改革开放不充分问题,路径是赋予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并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让国际货物、服务、资本和人才更加自由便利地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由经济区。


  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要在对外投资总量规模和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将低端的投融资推向高水平的投融资,将分散的资源和产业形态形成上下游的产业布局,以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我国在全球贸易、投融资、生产体系中的价值链地位,加快培育和形成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44期


延伸阅读



☞ 收藏!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发布

☞ 权威专家教你读懂十九大报告精髓

☞ 瞭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 瞭望述评|以“四个伟大”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 瞭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黄金时代”

☞ 瞭望|为迈进新时代注入“极不平凡”价值底色

☞ 瞭望|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

☞ 瞭望|“一词之变”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力量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十九大”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