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四风”藏于“借”中
■ “借吃”、“借车”、“借玩”官员往往会以另外的形式“投桃报李”,这为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埋下隐患
随着反“四风”力度逐步加大,少数地方手握“实权”的干部在吃请、用车、游览等方面玩起了以“借”转嫁,不吃公款吃“老板”,怕用公车用“借车”,令基层下属单位、企业、协会或服务对象不堪重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河北、湖南、内蒙古、安徽等地调研,多位受访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以“借”转嫁“四风”问题由来已久,目前仍然存在。
“不能帮人办事的‘清水衙门’或‘虚职’干部,一般很难找到人帮忙承担消费支出;而能够转嫁‘四风’负担的,多是掌握实权的干部。”多位受访者认为,转嫁“四风”,背后是权力寻租中的“互惠互利”,当前需警惕转嫁“四风”蔓延成为新的官场人际交往“潜规则”,建议中央对此展开专项整治。
“借车”:坐车补贴“两头通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某地级市采访时发现,当地一家公权力机关的几位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乘坐着一辆进口大排量豪华越野车。
“车是一个在深圳经商的朋友的。他车多得用不过来,我们单位公车又不够用,就借来开开。”发现记者注意到这辆豪车,开车的一位干部赶紧解释。
本刊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在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压力下,多地公车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现有公车管理也越来越严格。
在此背景下,有的人“借用”下属单位、企业等的车辆,有的还要出车单位或个人负担司机和车辆运行费用,还有的将借用车辆作为专车,坐车不要钱,但车补照常拿。
今年年初,江西省某市多家市直单位在领取车补后,仍违规使用公款租用公车,这种“两头吃”做法已被当地纪委点名批评并限期整改。
北方某市一位股份制企业的副总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至少八辆车被各级领导借去。目前仍有4辆车外借,有的车一借多年,杳无音信。
今年4月21日,河北省纪委通报称,邯郸市国资委两位负责人违规借用下属企业车辆,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一些地方干部频繁“借车”,不仅让“出借人”不胜其烦,还成为“四风”甚至腐败问题的诱因。多地受访纪检机关人员说,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不管被借单位或个人有没有事情,某些党政干部“借”起车来,往往是“一个电话,车接车送”,被借人不敢不从,有苦难言。
有的单位甚至还想办法花钱或找关系借其他人的车来“伺候”某些领导干部。而某些干部“借车”,是因为不敢乘坐公车到高消费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地,“借车”实为奢侈消费或权钱交易暗度陈仓。
中部某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借车”是借车的领导干部受益,被借的人早晚也会受益。“两头有利,无人举报”,这造成纪检部门核实查处“借车”很伤脑筋。
“借吃”:吃“老板”仍是吃“权力”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在执纪执法高压下,公款“饭局”已大为收敛。但一些单位或领导公务接待活动,转嫁他人的“借吃”现象却有所增多。
中部某省的一位受访干部告诉记者,他近日到某县调研。临近“饭点”,县里既不在宾馆饭店安排,也不去农家院或私人会所,七弯八拐来到郊外一家企业食堂。虽无鲍鱼燕窝等名贵菜品,多数均是家常菜品,但吃得安静安心,喝得酣畅淋漓,没有监督和公车麻烦,似乎“找回了过去的感觉”。
本刊记者走访发现,如今一些地方干部让企业或被服务对象陪吃陪喝或直接埋单的现象仍然不少。受访企业经营者反映,他们常被有的干部叫去宾馆饭店,名义上陪吃陪喝,实为直接埋单。发现规律后,就不上桌陪吃陪喝了,改为安排人后台直接结账或挂单。
还有知情者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有的国企的公务宴请安排在公司下属餐饮企业,内部结账,不用开发票,外人很难摸清底细。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通报说,个别干部公然违反廉洁从政规定,兼任民营企业相关职务,不仅领取薪酬,甚至报销吃喝等费用。
还有的地方,公务接待机构有企业和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双重性质”。例如:
有的政府宾馆(招待所)部分向社会开放经营,部分客房和宴会厅等设施只对内,用作公务接待。宾馆(招待所)“老总”同时也是当地机关党政机关接待办负责人。据了解,这个职位的一项使命,在于在公务接待费用有限、接待不超标的前提下,通过“借力”对外经营收益,来维持内部公务接待“高标准”。
“借玩”:免费消遣“变装”
当前,公款旅游现象明显减少。本刊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干部转而想着法子向外部转嫁游玩费用。例如,泉州市纪委发现,一些人打着帮助孩子完成假期社会实践等幌子,出资支持官员和老板家庭共同出游互动。
多地干部反映,有的干部“免费游玩”的操作模式往往是一家或几家出游,车辆交通、门票、食宿甚至购买贵重商品等一应费用,全部由企业等负担。一些企业或老板深谙此道,将其作为与领导干部“联络感情”的主要手段,个别干部乐此不疲。
还有的干部,将旅游费用由企业或服务对象报销。
2014年9月,河北霸州市一家单位时任主要负责人等7人前往西安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后,他们“顺道”去秦始皇兵马俑、华山景点游玩,返回后将旅游费用在其管辖范围内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报销。经群众举报查实后,霸州市纪委对此作了查处和严肃问责。
一些干部热衷“免费消遣”,让基层叫苦不迭。河北、内蒙古等地一些旅游景区的干部说,有时候上级领导来了,不敢用公车公款接待,只好自驾私车,自掏门票,私款请客,极大增加了个人负担,“经济负担实在撑不住了,就找做生意的同学或朋友帮忙,有时也找下属单位或企业帮助分担。”
查“借”:根除权力寻租
河北行政学院一位法学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借吃”、“借车”、“借玩”现象背后,思想根源在于某些干部的特权意识仍难根除。个别人过惯了享受高灰色收入、高福利待遇的“甜日子”,一下子要“由奢入俭”,心有不甘。
多位受访者认为,转嫁“四风”负担根子在于权力寻租,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软,“借吃”、“借车”、“借玩”官员往往会以另外的形式“投桃报李”,这就为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埋下隐患。
多位受访者担心,转嫁“四风”不止,腐败就会卷土重来,建议中央加大整治力度,让热衷此道者心生畏惧:
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让违法违纪行为置于阳光之下,是遏制部分领导干部转嫁“四风”负担的主要手段。
河北省纪委党风办主任陈玉祥等人说,由于“借”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强社会监督是破解难题的主要手段。从近两年查处的案例看,群众监督和举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抓好“一把手”,是遏制转嫁“四风”的关键。
石家庄一位市级领导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关键在“一把手”。如果“一把手”不讲规矩、不守底线,那么,主体责任就是一句空话。
多位受访干部建议党委、纪委紧盯“一把手”,不仅要看“一把手”作风正不正,更要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管理好班子和下属。如果出现违法违纪而未尽到责任的,就要“一案双查”追究、处分当事人及“一把手”。
记者丨杨守勇 苏晓洲 张丽娜 王圣志 谭畅 徐海涛
刊于《瞭望》2015年第47期
转载请标注【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