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东:2016酝酿新变局/欧洲:难民危机带来多重不利影响

2015-12-29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此为瞭望“2015国际观察报告”中的两篇,整组报道见文末【阅读原文】



中东:2016酝酿新变局


▲ 11 月12 日,在伊拉克北部辛贾尔镇,库尔德武装人员望着硝烟弥漫的远方


叙利亚政治过渡进程有望重启,巴沙尔去留仍是焦点

■ 反恐形势继续向好,但IS仍难铲除

■ 也门危机难化解,但内战烈度可能降低

■ 巴以问题或重回视野,但和谈恐难重启


文/唐继赞

作者单位: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即将谢幕的2015年,中东局势虽然出现一些亮点,但依旧是乱象纷呈、世界大国博弈加剧、地区强国角力不减。展望201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乱”字当头的大趋势中,新变局似正在酝酿。

  

  回顾2015年的中东局势,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亮点主要有三点:

  • 第一,伊核全面协议达成,从而拆掉伊朗同美以的战争引信,有利于中东和平与稳定,并为政治解决其他热点问题树立了榜样,令人鼓舞。

  • 第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重创“伊斯兰国”,打破了美国主导的中东反恐格局,促叙利亚危机出现重启政治过渡进程的迹象。

  • 第三,“阿拉伯之春”阴霾消散,埃及和突尼斯的转型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开始走上正轨,社会总体趋稳。

  

  忧主要也有三点:

  • 第一,内战不止,百姓遭殃。叙利亚内战依旧,4年多来已造成25万人死亡,1200万人背井离乡,其中400万成为境外难民;也门战事成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成千上万的百姓沦为教派纷争的牺牲品。

  • 第二,乱局持续,民不聊生。伊拉克战争结束逾12年,国家仍陷严重混乱,暴恐事件层出不穷;利比亚战争后遗症愈演愈烈,武装派别林立,两个议会、两个政府分庭抗礼。

  • 第三,巴以问题被边缘化,双方民众冲突加剧,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新的巴勒斯坦起义或在酝酿之中。

  

  展望2016,中东新变局可能出现四大看点。

  

  一是叙利亚政治过渡进程有望重启,巴沙尔去留仍是焦点。12月18日,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确定叙利亚和平进程的目标和时间表。这意味着,新一轮叙政治过渡进程即将开始。

  

  促巴沙尔下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既定方针;俄罗斯尽管支持巴沙尔留任,但有回旋余地,俄也不一定死抱巴沙尔不放;伊朗出于维护中东什叶派弧形圈的战略考量,还是会力保巴沙尔继续执政,不到万不得已伊朗不会轻言放弃。分析人士认为,叙政治过渡进程可能重启,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随时可能出现变数。土耳其近期击落俄战机和向伊拉克境内出兵,无疑就起了搅局作用;美俄博弈和地区大国争锋更会直接影响过渡进程走向。

  

  二是反恐形势继续向好,但“伊斯兰国”仍难铲除。俄罗斯自9月30日发动空袭以来成效显著,普京日前表示,俄有能力提高在叙军事力度。此外,加上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的空袭和叙、伊政府军的地面打击,“伊斯兰国”在叙、伊境内已遭重创,元气大伤。有传言说,“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已逃往利比亚。

  

  全球反恐意识加强,联合国安理会也已授权有能力的国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致该极端组织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之中。除了美俄,法、英、德等欧洲大国也已加入空袭“伊斯兰国”的行列。全球反恐形势总体向好,甚至有向更大规模地面战发展的趋势。但截至目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不愿率先出动大批地面部队。而伊拉克和叙利亚,也都以维护主权为由,反对他国派地面部队参战。许多分析认为,“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在中东仍有生存空间,影响还在,短期内难以铲除。

  

  三是也门危机仍难化解,但内战烈度可能降低。也门近一年的拉锯战已造成6000多人死亡和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为化解也门危机,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调停,均未成功。最近,安理会再次出手,促双方临时停火,并开始和谈。但能取得怎样的成果仍待观察。应当指出的是,也门危机的化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后台的意愿。受近期传出的政局不稳和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困扰,沙特或会逐渐减少对也门战事的支持;而解除国际制裁后的伊朗,也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一变化,可能会成为促也门内战烈度降低,甚至实现长期停火的重要因素。

  

  四是巴以问题或重回公众视野,但和谈恐难重启。巴以局势近期趋紧,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暴力事件频发。据报道,冲突至今已造成6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数百人被捕;以色列也有1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事态的发展,或将被边缘化的巴以问题重新推上议事日程。

  

  巴以和谈能否重启,历来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然而,已经两次遭遇和谈失败打击的奥巴马,在其余下的一年任期内是否还有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积极性,令人怀疑。况且,奥巴马已手握伊核全面协议达成、美古复交以及国内医改过关等重大政绩,鉴于此,重启巴以和谈似乎希望不大。LW

    

刊于《瞭望》2015年第52期




难民危机:给欧洲带来多重不利影响


▲ 11 月4 日,难民乘坐小艇从土耳其伊兹密尔前往希腊希俄斯岛


难民危机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 各国普遍对外来移民产生排斥心理

■ 难民潮引发欧洲对恐怖主义的担忧

■ 难民危机放大了欧盟分歧

■ 难民潮严重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成果


文/沈孝泉

作者单位: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2015年初以来,欧洲遭遇规模空前的难民潮强烈冲击,一幕幕惨剧令人揪心:4月份一艘满载难民的船只在地中海沉没,700多人死亡;8月份在奥地利高速公路上一辆冷冻货柜卡车内发现了70多具难民尸体;8月底一名3岁的逃难的叙利亚男孩尸体俯卧在希腊海滩上……

  

  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接纳难民本是一个正常现象,这既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也可补充国内劳动力不足、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2015年初以来难民涌入的数量和速度在短时间内猛增的势头却令欧洲措手不及。据权威方面的数字,2015年前9个月已有71万人以非法方式进入欧洲国家,这个数字2014年仅为28.2万人。在这71万难民中有35万人是穿越地中海通过希腊的岛屿进入欧洲的,其余的人则是通过陆路进入欧洲。

  

  这场难民危机是近年来继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之后,欧洲所遭受的第三次重创,正对欧盟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使陷入困境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2010年的主权债务危机造成欧洲整体的经济停滞,各国目前都面临压缩财政开支、促进经济复苏的艰难任务。接收大批外来难民,对于财政捉襟见肘的欧洲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鉴于此,不少国家政府在接收难民问题上表现出犹豫不决和口是心非。

  

  二是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各国普遍对外来移民产生排斥心理。在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已陆续发生支持接纳移民和反移民的两派民众之间情绪发泄性的对抗事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在英法海底隧道出口加莱地区以及中东欧国家边界地区和城市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了众多难民同警方冲突事件,给当地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坏影响。另外,各国都存在以种族歧视和排外为号召力的极右翼政党,当前的难民潮无疑是这些党派争夺选民、自身发展壮大的机会。

  

  三是难民潮引发欧洲各国对恐怖主义的担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组织头目年初曾威胁说,“难民潮炸弹”将把欧洲搅得动荡不宁。11月13日发生的巴黎系列恐袭事件中,直接参与恐袭的8名恐怖分子中有两人就是一个月前从希腊登陆的“难民”。有分析认为,从叙利亚等地大批涌入欧洲的难民中接受“伊斯兰国”组织指派的恐怖分子大约在千人以上。

  

  四是难民危机放大了欧盟分歧。欧洲各国对难民浪潮的立场存在严重分歧,西欧国家持开放态度,特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许诺要接纳80万难民,但是中东欧国家没有接收难民的历史,持拒绝立场,对欧盟提出的分摊和安置难民计划坚决反对。匈牙利、捷克等4国拒绝欧盟提出的摊派12万名难民的份额。中东欧国家指责默克尔的“慷慨”表态不负责任,助长了难民涌入欧洲的势头,局面更加失控。双方的分歧阻碍了欧盟的行动,欧盟只能坐视难民危机蔓延和加剧而无能为力。舆论讥讽说,难民潮击碎了欧盟“团结”神话。

  

  五是难民潮严重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成果。欧盟1985年签订了著名的“申根协定”,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旨在鼓励各成员国的人员自由流动,促进欧洲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但是,随着欧盟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冲突日益凸显,对“申根协定”的质疑也不断强烈,要求对这一协定增添更加严厉限制的呼声高涨,一些国家甚至威胁要关闭边界。这场移民潮无疑使得“申根协定”更加富有争议,欧盟内政部长在不久前举行的专门会议上提出,如果无法就难民问题达成协议,欧盟可能会暂停两年实施“申根协定”。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遭遇严重挫折。

  

  2015年的难民危机十分严重,2016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预测认为,这股浪潮要到明年年底才会放缓,抵达欧洲的难民总数可能达到300万!不过,欧盟始终不懈努力地为走出危机寻求出路。最近,欧盟已经先后同土耳其以及巴尔干国家就解决难民问题达成多项协议,欧盟还与非洲举行高级别对话,寻求共同应对办法。难民潮的确是欧洲面临的严重挑战,同时也应看到,欧洲一体化始终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中得以推进的。因此,对难民危机不必持过于悲观的态度。LW


刊于《瞭望》2015年第52期

点击【阅读原文】↓,可得整组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