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中东局势的稳与变
2015年6月17日,在土耳其东南部的阿克恰卡莱边境口岸附近,几名叙利亚难民步行返回位于叙北部城镇泰勒艾卜耶德的家。新华社/路透
■ 整体上乱中有治,但地区热点仍高烧不退
■ IS面临困难但难以被消灭
■ 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地区大国角逐激烈
作者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中东国家大使
西亚北非地区爆发“阿拉伯之春”到现在已历五年,整体上地区形势乱中有治,正向趋稳方向发展。除也门、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南苏丹外,其他地区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但另一方面,地区热点仍高烧不退,巴以争端继续发酵,叙利亚危机拖而难决,也门战火纷飞,利比亚动荡不已。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虽然受到多方打击,实力下降,但依然存在,且向地区国家渗透,制造暴恐事件。中东地区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地区大国角逐激烈。
埃及、突尼斯改革初见成效
塞西总统执政以来,彰显出他的治国理政才能和务实精神,埃及由乱到治步伐坚定,效果显著,政局日趋稳定,经济逐步向好,人民满意度增加。
塞西政府主抓了3件大事,并取得积极成果:
其一,强化社会治安,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其二,大抓经济,落实发展路线图。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吸引了世界眼球,被赞为“里程碑式的成就”。埃及旅游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其三,调整对外政策,适度平衡东西方关系。在恢复同美西方关系的同时,埃及加快东向步伐,密切了同阿拉伯海湾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合作。与此同时,埃注意同欧盟发展关系,塞西先后访问了罗马、巴黎、马德里和柏林。另外,埃及将俄罗斯提到优先发展位置,塞西继2014年8月访俄后,2015年又两次到访俄罗斯。
但也应指出,埃及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恐袭事件时有发生。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最初开始的国家,但现在该国已顺利完成了政治过渡,政局逐步走向稳定。2014年12月,突尼斯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党”领导人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成为自2011年突政治变革后首位民选总统。
2015年2月,突新政府成立,哈比卜·埃西德任总理。面对社会治安混乱、经济发展滞后、高失业、高赤字、高通胀的三高局面,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加大反恐力度,清剿南部山区的恐怖势力,陆续逮捕了1500余人。
其次积极发展旅游和磷酸盐两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是突第一大外汇来源,直接或间接从业者多达35万人。2014年,外国游客达590万人次,2015年一度呈现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政府开展多种经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为寻求外援,总统先后访问了法国和美国。他还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并会见了来访的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萨尼,以维护周边安全。
尽管总体安全形势仍然可控,但不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仍然让突尼斯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2014年底,“伊斯兰国非洲行省”(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北部和利比亚北部)宣告成立。突境内几个小极端组织宣布效忠它,成立了突分支。
地区热点跌宕起伏
巴以和谈难以重启。
巴以争端持续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其根本原因固然是以色列一直坚持顽固立场,然而更主要的是美国未能向以色列充分施压,致使该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目前,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问题态度依然强硬,坚决反对巴建国,故不急于同巴和谈。而巴方内部分歧严重,对和谈立场不一,互不相让,无法用一个声音对以。
2015年巴方主要通过联合国向以施压。9月10日,联大表决通过决议,允许联合国观察员国在联合国总部和各办事处升起国旗。9月3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仪式,首次升起了巴国旗。对此,美以表示反对,并称,升国旗仅是象征性行为,不会给地区带来和平。近来,巴以关系紧张,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增加。未来不排除发生大的武装冲突的可能。
叙利亚危机拖而难决。
叙利亚危机的根本症结是内忧外患。一方面叙国内多种矛盾交织,乱而无序,另一方面国外大国插手,尤其是美国,搅乱了一切。
目前,叙执政当局统治集团内部基本团结,仍握有执政党社会复兴党和正规军两大主力。但形势不容乐观。据报道,原有30万的正规军已减至约15万人。巴沙尔承认,政府军损失近半。目前政府仅控制从大马士革至拉塔基亚约40%的国土。战场上,政府军处于守势。经济上也十分困难,市场萧条,日用消费品供应极度匮乏,失业率居高不下,难民多达1100万人,其中逃亡国外约400万人。
反对派方面,势力多且分散,各行其是,尚无服众的领军人物。美国曾物色几个,但未成气候,甚至连由美国人培训的叙“温和反对派武装”也被“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轻易缴了械。
2015年9月30日,应巴沙尔总统的要求,俄开始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实施空中军事打击,在重创IS的同时配合叙政府军收复了部分失地,有利于巩固巴沙尔政权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俄积极推动叙问题的政治解决。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支持维也纳会议政治解决叙问题的各项原则,呼吁联合国秘书长尽快斡旋,力争于2016年1月25日召开叙各方参与的日内瓦和平会议。1月19日,联合国副发言人表示,联合国将积极促成该会按时召开。但能否落实尚待观察。
当前,围绕叙利亚问题,俄取攻势,美处守势。俄掌握主动,频频出招,美处境被动,匆忙应对。尽管如此,双方在反恐和政治解决叙危机方面仍达成一致。但从目前形势看,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条件尚不成熟,日内瓦和平会议即便能按时召开,也难以达成协议,恐怕仍将是拖的局面。
也门局势错综复杂,多种矛盾交织。
目前也门战火纷飞,实际上是一场“代理人的战争”。沙特支持逊尼派哈迪政府;伊朗支持什叶派胡塞武装。现在战场上有6支武装力量:哈迪总统的政府军,沙特主导的阿拉伯联军,什叶派胡塞武装,亲前总统萨利赫的军队,“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支部,以及IS。而正面交锋的主战场是政府军和联军对胡塞武装和亲萨利赫军队。
眼下,也门战局逐渐发生了有利于政府军的变化。政府军在联军的大力支援下已收复南部亚丁市及周边多省,正推至第二大城市塔伊兹,进而直逼首都萨那,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以压胡塞武装作出政治让步。然而,后者压而不服,继续抗争,拒不退兵。连日来,联军不断空袭萨那胡塞武装,造成众多平民伤亡。2015年9月26日,哈迪总统就已由沙特返回亚丁,政府恢复正常办公。但也门问题的解决仍要看战局的走向。目前,双方在战场上呈胶着状态,日内瓦对话迄今无新的进展。2016年1月3日,沙特宣布同伊朗断交,将会给也门局势带来一定影响。
利比亚动乱局势趋缓。
利比亚动乱是美西方推行“颜色革命”造成的恶果。目前,利比亚乱象从生,派别林立,部落争雄。一国两会、两府的局面并未改观。
由伊斯兰宗教势力代表的“利比亚黎明”武装至今仍占据首都的黎波里,支持已废除的国民大会,继续由阿布·萨赫明任议长,任命哈利法勒·加维勒为总理,组成“救国政府”。而由国民代表大会(得到世俗派民兵津坦武装的支持)选举产生的议长伊萨和临时政府总理萨尼被迫迁至利东部小城图卜鲁格市办公。目前,利驻外使领馆均接受其领导。2015年1月,阿盟部长级理事会通过涉利问题决议,明确承认利国民代表大会及其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2014年下半年,IS利比亚分支宣告成立,并借利两大派民兵大动干戈之机,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制造恐袭事件。利两派民兵都打击IS,相互冲突减少。除交锋的两大民兵外,利各政治派别均出席了在联合国特使主持下的日内瓦政治对话,其中部分派别已于2015年7月签署了《利比亚政治协议》。12月17日,利两个对立政府代表在摩洛哥斯希拉特签署协议,同意组建一个民族团结政府。这表明利局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为了阻止大批难民从利进入欧洲,欧盟积极推动利各派和解,稳定政局,恢复其社会正常秩序。
IS面临困难但难以被消灭
极端组织IS成立以来,遭到多方打击,军力在削弱,控制地盘缩小,多名头面人物被击毙,进攻势头被遏制。然而,它仍保留包括伊拉克的摩苏尔和叙利亚的拉卡在内的约7.8万平方公里土地。随着形势发展,特别是俄罗斯军事介入后,空袭其在叙利亚的基地,IS其处境更加困难。
目前看来,IS正在作政策调整,主要有:
一是大力招兵买马。首先就地取材,强迫年轻的逊尼派穆斯林入伍,特别招些娃娃兵,灌输“圣战”思想;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国广谋兵员,欺骗他们可享受优惠待遇。许多极端分子纷纷前往。据报道,其武装人员已由3万发展到5万人。还有报道说,已增至10万,其中包括“来自104个国家的大约3万人”。
二是四处敛财。除向黑市出售石油外,他们盗卖文物,强迫居民纳税,绑架财团大亨、富豪等,以增加财政收入,充实已多达20亿美元的库存资金。
三是加紧对外渗透。现已建立“伊斯兰国”西奈省、也门分支、利比亚分支、突尼斯分支、非洲行省等极端组织,并制造了多起暴恐事件。
四是到处实施暴恐。IS改变策略,化整为零,派少数极端分子化装潜入,与回国的“圣战者”合谋,精心策划,重金私购当地武器弹药,攻其不备,实施暴袭,“全面开花”,使之防不胜防。IS先后制造了贝鲁特袭击、俄客机埃及爆炸事件和巴黎血案,震惊世界。2016年新年伊始,世界恐袭事件频仍,从1月3日至15日,已连续发生6起。而叙利亚成为国际安全形势的风暴眼。据报道,上述事件,均系IS所为。
五是对外宣传增加欺骗性。在IS发布的视频中,杀人画面相对减少,宣传居民生活安定,供应充足的一面增多,还发布了叙儿童在新游乐园玩耍的照片,甚至宣传其官员廉政,比地区国家政府官员更敬业。
六是逃往国外避难。据报道,已有大批在叙的极端分子、头面人物及其家属逃往周边国家,特别是利比亚,以躲避俄空袭的打击。有报道称,巴格达迪已逃至利比亚的苏尔特。
鉴于此,解决IS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是全球性大事。应该以联合国为主导,总揽全局,以调动各方积极力量和资源,使打击IS取得实际效果。世界各国应行动起来,加强防范,互通情报,资源共享,并堵死IS生存渠道,切断其财源、兵源和武器装备供应等,粉碎其施展的各种阴谋,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以维护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地区大国激烈角逐
中东地区总体格局未变,表现为美、以强,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弱。然而,地区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变化。伊朗、埃及、沙特、土耳其和以色列5个地区大国分化组合,纵横捭阖,角逐激烈,此消彼长。
伊朗崛起。
2015年7月14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伊核达成全面协议后,伊朗同美西方矛盾缓解,关系在改善,国际孤立处境缓和,其地区大国地位及其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已被正式确认。2016年1月16日,伊核全面协议迎来“执行日”,欧美宣布解除对伊朗相关全面制裁。鲁哈尼总统表示,该协议正式执行后,伊朗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开启了新篇章,为伊朗经济重新融入世界铺平了道路。对此,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随着协议的贯彻执行,制裁被逐步取消,伊朗经济将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伊朗参与地区乃至世界事务能力上升,影响力增强。在叙、伊(拉克)、也(门)和打击IS等问题上,伊朗拥有较大发言权,作用举足轻重。最近,伊朗接受俄罗斯倡议,同意建立俄、两伊和叙四国集团联合打击IS,并出席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维也纳会议,彰显其在地区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协议的贯彻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还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伊美关系的改善,还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埃及地区影响力回升。
埃通过积极参加地区事务,提出相关方案,增加了话语权,力争主导阿盟政治走向。埃及高举国际反恐大旗,对内严打IS,对外倡议建立反恐阿拉伯联军,并派兵参加沙特主导的联军,打击也门胡塞武装;调整对叙政策,强调应维护叙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支持叙问题政治解决,反对外来军事干涉;改善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关系,宣布其为非恐怖组织。大国关系方面,在恢复同美西方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俄、中等国关系,大大增强了埃及不结盟国家地位。
沙特实现了平稳过渡。
2015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去世后,王储萨勒曼顺利接班。执政伊始,他大刀阔斧,进行上层重大人事变动,实现王储年轻化,为其子穆罕默德接班铺平道路。由此可见新国王的魄力和远见。作为伊斯兰逊尼派势力的代表,沙特组织联军,力挺也门哈迪合法政权,打击胡塞武装,势在必得,但进展并不顺利,目前可以说骑虎难下。加之国际油价下跌,财政收入锐减,沙正面临内外困难。在此背景下,对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沙特作出了适当让步。
2016年1月3日,沙特宣布同伊朗断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给地区不平静的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这是双方长期积累矛盾激化的结果。但双方不会把事闹大,事态尚不致失控。预计对地区局势走向、叙利亚问题的和平进程、也门危机的解决和国际联合打击IS等影响有限。
土耳其影响力下降。
土拥有奥斯曼帝国情结,阿拉伯国家敬而远之;对打击IS,土一直态度暧昧。2015年,极端组织IS杀害土居民,引起土国内公愤,加之与库尔德人闹翻,土开始空袭叙利亚境内的IS,但其重点是打击那里的库尔德武装。另外,土极力推动美国同意在土叙边境建立禁飞区,甚至公开宣称美方已同意。美对此否认,土甚为尴尬。土击落俄战机后,严重影响了土俄关系。俄随即加大了对土制裁,迫其公开“道歉、赔偿损失”,土处境更加被动,压力增大。
以色列国际处境日趋孤立。
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国际社会不乏不满或责难之声。2015年9月30日,联合国总部首次升起巴国旗,表明了人心所向。对此,以色列五味杂陈,却也无可奈何。对伊朗核协议,内塔尼亚胡总理曾公开反对,认为这是一历史性错误,但后来,他也表示希望该协议能得到贯彻执行,个中滋味不言自明。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4期
欢迎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