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人是这个星球上最需要了解全球环境史的民族

2018-03-13 中信出版集团

这两天,北京又开始启动空气重污染的橙色预警了。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显示,预计3月13日为5级重度至6级严重污染,3月14日为4级中度至5级重度污染。



哎...这下子,刚收起来没多久的防霾口罩看来又要掏出来重新启用了,上下班吸毒的日子又要开始了...


其实近年来,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环境治理问题的整治力度。不往远了说,这两天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其中关于生态环境,总理就明确提到: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同时,我们要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并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


全球环境史大家麦克尼尔,在一封致中国读者的信中写到,他认为“相比其他任何民族,中国人是这个星球上最需要了解全球环境史的民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文如下(略有增补)


在地球上的人类中,少有比中国人更能从对环境史的理解中获益的了。我们可以将环境史定义为对人类社会与其所依存的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的研究。


就环境而言,今日中国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中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在快速增长,仍然面临一些可供选择的余地。


那些在50年或100年前完成工业化的社会,已经致力于昂贵的基础设施和观念的旧习,如今难以做出变革。相比之下,摆在中国面前的仍有许多努力和投入可以做。中国对此选择如何应对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环境决策之一。


在19世纪,尤其在20世纪,工业化的欧洲(包括苏联)、北美和日本,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物质需要,并且增强军事实力,纷纷建立了基于化石燃料的资源密集型的高污染的经济。它们成功了,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不仅在其国内,而且在国外都能感受到。



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希望满足其人民的物质需求;像所有大国一样,中国也希望实现军事上的强大。中国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而不让自己和他国遭受那些沉重的环境代价吗?


1850年后,基于煤炭的经济体,如英国和德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美国,均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并加速了环境变化。


比如伦敦。伦敦是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全球最大的城市,这个不断向外扩张的大都会里有数十万个烟囱、数千台蒸汽机,全部都烧煤炭。当时无人仔细监控空气污染,1870—1900年的空气质量应该是最恶劣的。


1952年12月4—10日的一周期间,伦敦发生了全球纪录中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灾难,造成4000人提早死亡。图为河岸街(the Strand)街景,中午时分即为硫黄烟雾笼罩。几年之内,伦敦大部分燃料都改为石油。


仅1879—1880年冬天就有约3000人,大多是因为肺部状况恶化。1952年12月4—10日的一周期间,伦敦发生了全球纪录中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灾难,造成4000人提早死亡。


所有这些国家都变得依赖化石燃料能源体系,在环境代价变得明显之后仍然难以改弦更张。中国将不得不重蹈覆辙呢还是可以另辟蹊径呢?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世界史上最快速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美国,以及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欧洲和日本,汽车主导了城市生活,城市规划者修建了无数的高速公路、停车场和加油站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汽车。


在1966年之前,也就是大约在本图拍摄期间,洛杉矶的烟雾已经声名大噪。当年有约400万辆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了洛杉矶,影响大约上千万居民。


汽车自有其便利之处,但汽车的泛滥,再加之其他替代性交通方式的损毁,经常损害了城市生活的质量,却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新问题。中国将不得不重蹈覆辙呢还是可以另辟蹊径呢?


中国的巨大优势是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工业化、快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经验。


在100年前,没有任何人知晓以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体系的核心将会付出何种环境代价,尽管今日这些代价是如此一目了然。


此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想象一个依赖汽车的社会意味着什么,但现在任何人只要一访洛杉矶即可一清二楚。


在20世纪50年代,没有任何人理解核废料累积所造成的难题,也没有人明白含氮化肥的无止境使用所造成的生态效应。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如果能从头再来,我们将能做得更好。


相比其他任何大国,中国处于一个塑造21世纪世界环境史的绝佳位置。中国在实现其城市化时能够找到一条创造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而没有致命污染的道路吗?中国在建构其能源体系时能够找到一条避免那些20世纪肆虐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代价的道路吗?中国能够设法协调其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地球的健康吗?


答案仍然不确定,迹象也喜忧参半。但是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它们将逐渐清晰。


中国如欲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有所贡献,而不是推波助澜,它必然需要新技术和政治技巧。它还将需要关于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是如何演进的确当知识。


在过去,影响全球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决策是在伦敦或华盛顿做出的,而在不远的将来,最具影响性的决策将是在北京做出的。


欲出色地完成此使命,中国人需要回顾过去以更好地设想未来。简而言之,相比其他任何民族,中国人是这个星球上最需要了解全球环境史的民族。



于是,麦克尼尔写了一本书,讨论人类与环境,想从历史脉络来解释环境变迁。他将环境史与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等研究领域有机结合,并运用医学、生物学、气候学、农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详细的整理出曾经人类与环境所发生的那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付出的代价,而后做出的有效益或无效的行动。


这本书叫作《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还被《泰晤士报》评选为“年度最优秀的科学作品”。


也许治理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大到普通百姓不会觉得自己一丝一毫的所作所为会对它有什么影响,自己多了解一分会起什么作用。


但如果所有人、所有企业都客观正确的了解了环境与人的关系,并且坚信不疑的认为为环保所做的一切都是惠及子孙,非做不可的事。再加之政府的有效的政策和治理,起码会是一份对未来、对子孙的心安之举吧。



也许那时候,我们就不用再担心雾霾是不是会一天天加重,吃一条鱼会不会毒死自己这种问题了。


今天有霾,出门记得戴口罩哦!


相关书籍推荐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 约翰·R·麦克尼尔 著丨2017.7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8.3.13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