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历史 | 这个世界曾经被一群“野蛮人”征服

2018-03-15 年讲欧洲创作团队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集团


编者按

从今天起,阿信会为大家推出每周一期,一整年的深度分析——欧洲全景解读。我们会拿出最好的内容,为你呈现一个最全面的欧洲。另外,每周文末还会有丰富的读者福利等着你哦~


历史迷的专属鉴定来了,能全篇读完并发出声音的,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历史爱好者啦!等着你来留言和我们畅聊欧洲!


作为整个『年讲欧洲』项目的开篇,今天我们提供一些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他们都有大量的支持者,也有反对的声音……


欧洲何以征服世界?



1
身边的欧洲


说起欧洲,你会想到什么?


日不落帝国,还是钢铁战车?是落在牛顿身边的苹果,还是价格瞠目的毕加索名画?是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还是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交响乐?


血脉喷张的欧洲杯,激燃疯狂的奔牛节,明星频频刷脸的时装周,还有高冷不再的三大电影节……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片欧洲大陆。在那片被薄雾和面纱笼罩的土地上,与你亲近又疏离。

说亲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多少少都融入欧洲的碎片:


大到思想、经济模式、文化思潮、艺术审美;

小到服装风格,饮食结构、兴趣爱好,骨子里都流淌着欧洲的基因。


在我国渐渐退烧的自助餐模式,扶墙进扶墙出的调侃,其实是模仿千年前维京时代海盗的日常进餐方式;


号称兴起于日本的极简风和断舍离,法国设计师加布里埃·香奈儿早在一百年前就说过:所谓风格,就是在出门前去掉一件配饰。


加布里埃·香奈儿


说疏离。欧洲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很少有人讲得清楚。


作为由众多明星成员拼凑成的联盟版图,我们可能张口聊聊英法德,可能更爱性冷淡的北欧不爱热情过度的西班牙,但是把这些性格各异的国家拼成整个欧洲时,会有种不知从何处下口的无力感。


欧洲太大,太厚,太烫,太硬。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当下,欧洲的基因在世界各地扭转传承,痕迹却被磨平。


不知是否有人记得。

100年前,欧洲曾屹立于世界的顶点。



2.
为什么是欧洲?


从1861年起,欧洲曾全方位,多维度的占领世界半个世纪之久。


◆ 领地面积占世界84%,但凡有人居住的大陆板块上就有欧洲的殖民地;


◆ 欧洲语言占领世界语言90%以上,诸如美国之类的部分领地取得独立,但上流社会最崇尚的还是地道的伦敦腔,标榜自己为爱尔兰的后裔为荣耀;


◆ 欧洲的货币在全球市场拥有最强话语权,无界流通;所谓货币战争都是欧洲玩剩的把戏;


◆ 欧洲在世界各地部署军事力量,各个殖民地区皆采用欧洲的军队和枪炮维护秩序。唯一能够在当时和欧洲进行军事抗衡的是日本。


可笑的是,日本西学东渐,持续偷师军事力量和技术的还是欧洲。


拨动地球到另一边,中国人、日本人、中东的澳斯曼人和南亚人,都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有声有色。


比如中国,明朝的科学技术持续领先世界,1820年的清朝贡献出占世界三分之一的GDP总量,香料、丝绸、茶叶皆令世界神往


比如奥斯曼帝国,一手控制东西文明的路上联络线长达六个世纪之久,骨子中骁勇善的基因令任何对手闻风丧胆。他们都有比欧洲更强大,更有占领世界的几率。


那么,为什么是欧洲?


这是一个任何答案都经受不起推敲的问题,政客、学者和历史迷们提出了花样反复的角度和观点。我们无法找到一些标准答案,因为太多令欧洲崛起的理由都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各个理由本身也存在着盘根错节的逻辑联系。


从今天起,阿信为大家推出每周一期,一整年的深度分析——欧洲全景解读。我们会拿出最好的内容,为你呈现一个最全面的欧洲。另外,每周还会有丰富的读者福利等着你哦~


作为整个『年讲欧洲』项目的开篇,今天我们提供一些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他们都有大量的支持者,也有反对的声音。


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急于点赞或者反对,而是一直带着质疑与思考跟随我们一整年的欧洲全景解读项目。


当你跟随『年讲欧洲』走过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当你在顶尖历史学者的领读下了解欧洲的艺术,思想,战争,甚至国间的鄙视情绪,明年今日,我们再来重新面对这个论题:欧洲何以征服世界。


3.
属于欧洲的新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是大航海家哥伦布。他是1492年从西班牙港口出发的。


那一年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暗黑寓言:哥伦布的船队将行驶到世界的尽头,再无归路。


占卜的水晶球中折射出彼时欧洲大陆斑驳的轮廓:历经黑死病、百年战争和宗教集权的轮番折磨,焦土遍地荒野无垠,《冰与火之歌》里大量的荒芜并非臆造。


待冰川消融之后,平坦的地势、薄弱的水流冲击和独特的西风带气候,令欧洲大陆土层薄弱养分贫瘠,荒草丛生粮食难存,相比肥沃的两河、印恒、黄长、尼罗河这四大文明区,靠土地生存已无可能。


被誉为历史学之父的西罗多德曾断言:“土质松软的国家养育生性软弱的人民”。


那个被地理劣势倒逼至逼仄困顿的之处的欧洲,于孤死之际开始向外野蛮求生。他们站在惊涛拍岸的山崖颠向外张望,在地中海的对岸,会不会有棉花和小麦来拯救饥饿的胃和钱袋。好在地中海窄到刚刚好,最近对点连接处仅13千米。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从意大利出发的货船满载当地工艺复杂的手工艺制品起航,仅需要半个月的航程就能抵达经济作物富足的北非地区。


登陆后,精明的意大利贸易商用满船的货品交换当地盛产的粮食作物,要知道运回意大利后,这些粮食作物的价格将至少翻百倍。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单小生意,就像我们现在网络购物一样简单便捷。


当越来越多的生意人在地中海周围网状布局,欧洲人骨子的贸易基因逐渐养成,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地中海绝美的碧海和阳光下暗自潮涌。


相同的距离和吨位,海运的费用仅为陆运的八分之一,价格优势非常突出。欧洲商人们自然不满足于在地中海周围做做小生意,受限于有限的矿产贵金属和粮食作物,欧洲商人们,尤其是威尼斯商人们梦想着更广阔的“外面的世界”。


他们渴望东方的香料和丝绸,听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之后封锁了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欧洲通往亚洲最重要的航路(苏伊士至红海)航路被阻断。高昂的“买路钱”几乎吞掉了欧洲商人贸易全部的利润。于是,探索一条新航道,成了迫在眉睫的需求。


哥伦布在哪?他有没有跌落于世界的尽头?

哥伦布四次航海路线示意图


大预言家们从水晶球看到哥伦布的单薄船队披荆斩浪,猛然间天翻地覆船舷飞转……浪与厚雾散去,水晶球中浮现出一块镶着金边的美洲大陆。欧洲的旧世界自此完结。哥伦布的海船彻底颠覆了旧世界的航线,一个属于欧洲的新世界正在来临。


哥伦布在人类已知地理疆域外纳新,引领旧世界跨入新世界。自此,美洲大陆源源不断地为欧洲输血,金银贵金属、品类丰富的经济作物还有廉价的劳动力,让资源贫瘠的欧洲满血复活,摆脱了东亚和中东的主宰,从边缘位置彻底逆袭。


4.
是注定还是巧合?


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认为欧洲领先世界的原因划分为长期注定理论和短期偶然理论。


短期偶然容易理解,欧洲只是在那个时代运气更好,于正确的时期做对的事。


地理决定论被划分于短期偶然的阵列:哥伦布只是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除此之外,工业革命只是偶然发生在英国;伽利略和牛顿只是碰巧出生在西方;地中海和各国的内河水路没有任何分别。甚至,对于欧洲是否占领过世界,短期偶然派都持怀疑态度。


关于长期注定理论,莫里斯在他的著作《西方将主宰多久》中这样写道:


“17世纪,西方知识分子首次开始认真地琢磨中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东方的悠久历史和成熟的文明面前自惭形秽,而少数当时关注西方的东方人对此也认为理所当然。但自从工厂烟囱里排放的浓烟密布英国的天空,欧洲知识分子们便意识到,他们有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一个糟糕的问题,他们似乎正在主宰着世界,却不知为何。


欧洲的革命家,反革命分子,浪漫派和现实主义者都在思索西方为何主宰世界,思索得如痴如醉,产生了千奇百怪的言论和理论,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分两类,我讲其命名为长期决定理论和短期偶然理论。”


长期到底有多长,莫里斯这样论述:


长期注定理论的观点是,自从史前时期,某一关键因素是的东西方判然有别,从而决定了工业革命必须发生于西方。他们中有些人强调是物质因素,如气候,地形或者自然资源,其他人则指向一些无形的因素,诸如文化、宗教和政治等。


那些重视物质要素的人倾向于把长期看得极为漫长,他们中有些人上溯15000年至冰河时期末期,有些甚至上溯至更为久远的年代。而那些强调文化因素的人则把长期看得稍微短些,仅上溯1000年至中世纪,或者上溯2500年至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和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生活的时代。”


长期决定强调的是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单一作用


气候、经纬度、地形、制度、科学、技术,和疾病都是占比较大的因素群,他们协同交互才令欧洲一步步的站上世界的顶端。


任何看似偶然的因素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大概率事件,就好像之前提过的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仅仅是因为距离短。这种结论是否禁得住推敲?或许摊开的两张年份相近的地图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大明混一图》成图年份1389年。


这幅国宝级的地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地图放大后可以看到很多了不起的细节,包括非洲版块和欧洲版块内,山脉,河流与沙漠的分布与实际高度吻合。


显而易见的不足在于各个大陆版块的布局,诚然这里要考虑明代大一统思想政治因素的影响。


成图年份1489年


这张地图的作者为古罗马帝国的地理学家托斯密,成图年份1489年。据传,哥伦布出发时就是凭借这张地图。它已经相对趋近于现代地图版块的布局,但是,对于山脉河流的细节的认识还非常滞后。


此外,图中还首次记录了葡萄牙航海家在1488年发现的南非好望角,证明在南面没有陆地与亚洲相连,欧洲人可以通过海上抵达东印度,而不必绕道穆斯林控制的土地。


诞生于相近年代的两张地图,虽然都有各自的认知错误,但一个优于整体布局,一个长于雕琢细节。


是否能够于此窥视东西方思考方式的一点差异呢?不急作答,我们将时钟后拨一百年,再看这张地图。



在哥伦布之后约100年,一份极尽精美的世界地图册在德国杜伊斯堡出版。这份地图包括了两个完美的半球,明白无误的经线纬线和指南针。


它的主人名叫赫拉尔杜斯·麦卡托。他是个喜欢“宅”在昏暗书斋里的老学究——从未真正看过美洲大陆一眼,对世界版图的所有知识来自于书斋里上千本图书,和无数水手口述的手稿。


由他所独创的 “麦卡托投影法”,给航海带来多大的便利。他将地球仪投影在圆柱筒上,再把圆柱筒上的地图摊平,用平行的经纬线均匀切割,隐约体现微积分的意识;而且,在经纬线中描绘航行方位和距离,也神似我们在坐标系中,画出带方向和长度的矢量。


考察、测量、并用数学方法描述世界的规律——此时的地图测绘,已经透露出近代科学思维的影响。欧洲人换一种方式描绘世界的图景,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不仅要用语言去说,还要用可以计算的方法去概括它。


“科学”这种思维方式,它时常被人吐槽严谨而不浪漫,呆板不近人情,但它确实保证了自然知识的传承。


在麦卡托的世界地图公布于世之前,伽利略已经在比萨斜塔上完成了他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在那之后不久,笛卡尔也将推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牛顿捡起了掉在身边的苹果;构成人体最小的单位基因在显微镜下被发现,甚至可以隐隐勾花出双螺旋的形状;薛定谔、爱因斯坦、马克思·普朗克,这些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们携手将经典力学和动力学推向量子力学时代……


在这样的一根时间坐标上,欧洲诞生科学的时间序列与在世界上大展拳脚逐步称雄的时间序列基本吻合。是注定还是巧合我们并不做判断,可以明确的,基于原始财富的疯狂积累、枪炮和钢铁的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战争的需要,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让哥伦布的小帆船爆裂变形为钢铁之躯的蒸汽轮船,让欧洲人用近乎粗暴的方式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顶点。


5.
稳定和动荡,哪个才是孕育巅峰的温床。


长期决定的理论强调任何因素都是必要却不充分的,“科学本身不会产生统治”即为佐证。


自从罗马帝国消亡后,版块分散布局的欧洲大陆上再难出现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式的庄园经济成为主导,自保、拓张或者被吞灭,公国林立,激荡沉浮。整片欧洲大陆上弥漫着掠夺与侵吞的不稳定感,竞争无孔不入,处处皆是速度与力量的拼争。


这仿佛成为一个略带鸡汤意味的落点:

稳定和动荡,哪个才是孕育巅峰的温床。


地理的优势、科学的支持、革命的需求……究竟哪一种因素使欧洲从大西洋东侧若干支离破碎的落后国家,一步一步地走向富强,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


当我们放眼全球的时候,无论是热爱海洋的天性,对黄金白银的渴望,还是擅长数学的表达,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不足以解释欧洲崛起的秘密。


历史就像这样,是无数注定的原因和偶然的巧合交织构筑的故事。“欧罗巴”公主的美,也源自她与我们既近又远,若即若离,神秘莫测。


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年讲欧洲』 将继续用高质量的阅读,陪伴你一起继续探索古老欧洲的过往。


每周一个话题,从政治思想到军事战争,从文学艺术到美食旅游,中信社科人文编辑团队为读者倾力打造的是一整年的欧洲话题与谈资。


除了邀请你认真读下去,也希望你很能够跟我们互动起来哦~



本期福利:


活动说明:

◆ 送出的10本中信好书为随机中信优质人文历史类图书。

◆ 第二条“点赞赠书”,5本好书,送给转发朋友圈,获得点赞超过50个的前5名朋友,点赞需截图发给阿信,我们会在明日的推文中开奖哦。




本期相关图书

延伸阅读书单

《欧洲何以征服世界》

作   者:【美】 菲利普·霍夫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6月


1492 年至1914 年,欧洲人征服了全球84%的地区。然而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日本、奥斯曼和南亚更为领先,为何却由欧洲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对于“欧洲何以征服世界”这个问题,菲利普?霍夫曼认为传统解释——例如地理、流行病和工业革命——无法提供答案。本书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分析视角和洞见。


霍夫曼运用一个简单的“锦标赛”模型,论证了欧洲各政体的军事对抗和战争如何促使欧洲军事部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并使它们在火药和其他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可逾越的领先地位;这种军事上的优势又如何在其独特的经济、政治和历史背景下,推动欧洲的殖民扩张,进而成为历史性的全球霸主。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作   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0月


本书是由戴蒙德先生关于人类社会贫富兴衰问题系列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以宏观比较视野、自然实验方法来探究各个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异同,进而总结出人类社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并对现代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现代国家的危机和风险等问题展开论述,还特别关注中国这一独特而古老、如今又正在崛起的文明,以其独特的解释系统来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提供了宝贵意见。


本书不仅展示了戴蒙德作为思想家对理论方法和世界各国历史信手拈来的能力,也展示了他作为老师耐心梳理、循循善诱、引导思考的丰富经验。


《征服海洋》

作   者:[英] 布赖恩·莱弗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1月


文明诞生之初,人类活动的领域局限于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另外被海洋覆盖的70%是一片未知世界,被视为“充满变动,令人恐惧的禁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人们无法确定海面下隐藏着什么。


然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未停息。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试水太平洋,拉开了向海洋行进的序幕。之后的几百年里,来自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古代中国的冒险者开拓了海上航路。1492年,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开端,欧洲迎来了征服海洋的黄金时代。海洋曾经是东西方文明融通的重要场所,如今给欧洲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与机遇。。在《征服海洋》一书中,我们将从探险、技术、贸易、战争等方面,一一回望这段文明融通与征服海洋的4000年航海历程。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作   者:[英]布伦丹·西姆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月


在欧洲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核心问题。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文明都创造了宏大的政治框架体系,无论是古代中国文化,还是现代美国文明。迅速崛起的帝国、王国或共和国自然而然地成为标杆。相反,欧洲却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混乱、支离破碎的状态,每一位统治者总是通过一小片地域政治试图统一欧洲大陆。


这本书既是一部欧洲权力争夺史,又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塑造史;既有对过去500年的反思、回顾,又有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的权力、政治格局变化的展望。


《西方将主宰世界多久》

作   者:[美]伊恩·莫里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5月


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

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点击这里,了解本期主题书单购买详情哦


-End-

编辑:刘叶乔 2018.3.15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