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奇葩大会》哭了:下一个50年,可能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2018-03-18 呼吁保护环境的 中信出版集团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上,野生动物摄影师,在非洲和狮子一起住了9年的青山,分享了他在非洲草原上的见闻,戳到了许多观众的泪点。


青山曾经是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外交官,因为喜欢野生动物,放弃了高薪工作,去坦桑尼亚当地的动物保护区工作了10年。


他分享了他与母猎豹希拉一家的相处,当野生动物对人产生信赖后,他们可以深情的对视,可以安静相伴。青山说,这种感觉就像是上帝给你的恩赐。



有一次,一只脊椎受伤生命垂危的母狮子,用极度渴求的眼神呼唤青山救助自己的幼崽。它流露出一种信任、渴望、悲伤又无助的眼神,那么充满感情,而不像我们想象中凶猛野兽的样子。

图片来自《奇葩大会》

然而青山悲观的告诉大家:坦桑尼亚每年因为盗猎要损失两万头大象,照这个速度,10年之后,坦桑尼亚就没有大象了。狮子在50年前,整个地球有40万只,现在不到2万只了。野生的猎豹的数量不到9000只,野生的老虎只有3000多只。


地球上这些美丽的野生动物,很可能在下一个50年,就不复存在了。


陆地上是这样,海洋也没有多乐观。

图片来自《蓝色星球2》


豆瓣评分高达9.9分,震惊了很多人的纪录片《蓝色星球2》,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壮阔神秘的海洋世界,也把那些令人心碎的画面呈现给大家。

环境的变化让极地的冰盖渐渐变薄,带着孩子们的北极熊也变得消瘦。海象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寻找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



导致它们死亡的不仅有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有那些真真切切看得见的污染。


《蓝色星球2》制作团队说,在海上拍摄期间,几乎很少有看不到塑料的时候。

在南乔治亚,一只信天翁小宝宝反刍吐出了塑料。在英属哥伦比亚以外海域,一只坐头鲸被几乎长达一公里的渔网绳困住,艰难前行……

生物圈的主宰


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生物群持续进化了大约35亿年。人类在400万年前出现。在这400万年里,大多数时间生物群未受人类影响而继续进化,因为人类主要集中在非洲等有限的生物圈范围内。


与其他灵长类相比,当时人类数量极少但技术较为优越,只不过是众多物种之一。接着在约50万年前人类学会用火,对植物与动物的影响力也因此大为增加。这也有助于人类移居到非洲与欧亚大陆各地。


大约3万~4万年前,人类发展出工具,沟通方式也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也开始形成更为强大的社会组织。从这个分野开始,人类成为一种对其他生物具有危险性的无赖灵长类,对共同进化具有不成比例的超高影响力。


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改变生物群的能力更上一层楼。这使得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张人口,分工更细,技术也进步更快,这反过来也加速了驯化,形成一个引领了未来人类历史方向与特色的反馈回路。


到了20世纪,人类的数量优势、高耗能科技,以及精细分工下的交换经济体制,让我们有能力全面改变所有生态系统。有些地方生态极少受影响,例如海底喷口。但大部分的生物圈中,共同进化还是败给了“非自然”选择的过程,生存与繁殖的概率主要取决于是否与人类兼容。


在这种新机制下,与人类共生的生物就能大量繁殖,包括符合人类需求与适应人类驯养的生物(比如牛、稻米及桉树),以及在人类改变生物圈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利基的生物(老鼠、杂草与结核杆菌)。


对人类有用但无法驯化的物种(美洲野牛与蓝鲸),还有无法适应人类主宰下的生物圈的物种(大猩猩与天花病毒),不是面临绝种就是只能勉强苟活。在20世纪,我们正如许多文化长期以来所想象的,成了生物圈的主宰。

这张照片摄于1903年,不肯放弃的捕鲸业者已让许多品种的鲸濒临绝种,当时捕鲸仍是一种手工技术。到了1860年抹香鲸已经相当稀少,但在1904年后捕鲸业者凭借20世纪的高科技,开始进攻南冰洋所环绕的南极大陆这个鲸的主要来源。这让全世界的捕鲸船队东山再起,引发了一场持续不断的攻击,以至于到1960年有数种鲸濒临绝种。图中被捕获的抹香鲸重达8吨。(图片来自《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20世纪只是地质时间当中的一瞬,却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开端。类似的灭绝过去在地球史上曾发生过5次。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2.45亿年前,造成9/10的海中生物灭亡。最近一次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终结了恐龙,并为哺乳类的出现铺路。每次生物灭绝,都有利于幸存下来的生物。


过去曾经出现的物种,现在多已绝种。大约有1400万种依旧存在。“自然灭绝率”或许并非一成不变,但据显示亘古以来平均每年有3个物种消失。平均每200年左右就有一种哺乳类会绝种(目前约有5000种哺乳类)。人类开发、在新大陆进行屯垦、森林砍伐以及狩猎都加速了生物灭绝的速度。


自公元1600年以来,至少有484种动物与654种植物灭绝。大部分的生物灭绝都发生在岛屿,还有淡水湖泊及河流:这些都是与外界隔绝的栖息地。


20世纪哺乳类的灭绝率,大约是自然灭绝率的40倍;鸟类则约是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1900年仍存在的鸟类与哺乳类当中,大约有1%到1995年已经绝种。


过去发生过的物种大灭绝都原因不明,但发生在现代的就不同了,原因显而易见:来自人类这种哺乳类动物肆意进行的经济活动。地球史上从未发生这样的事。现代大部分的生物灭绝,虽然有部分是因为引进外来物种猎食,但大多是肇因于栖息地流失。


全球热带森林遭到破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灭绝率,因为大约有半数地球物种生活在热带森林。这些森林越来越支离破碎,形成了夹杂在新开辟田地、焦土与人造湖泊之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孤岛”。


无数动物无法接触同类,到了20世纪注定要灭亡,虽然它们可能还可以撑个几十年,甚至几世纪,但已是苟延残喘。对此专家看法不一,许多观察家认为下一两个世纪之内,将有30%~50%的地球生物消失。


如果真的发生,这将是地球史上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不但速度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快,其原因也相当特别。这都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就像气候变迁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的确在20世纪流失,但相关的社会冲击至今仍相当有限。


尽管减少了地球上的物种数量,人类还是改善了许多经过筛选物种的未来前景,包括经驯化的植物与动物,也就是供人类利用的生物群,还有像是老鼠、兔子、蟑螂、燕子、浣熊,以及会引发普通感冒的病毒等栖息于人类身边且因此受益的生物。大约有40种动物与100种植物已通过驯化,数量大增且拓展势力范围。


人口增长与不断努力重新塑造了地球景观与生态系统,使得供人类利用的生物群数量达到最大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驯化生物占地球动物生物量的15%,相较之下人类只占了5%。以几种最重要驯化动物数量变化的历史来看,除了马是因为1920年后被内燃机取代而失宠,每种驯化动物都在20世纪大幅增加数量。

绵羊、山羊与鸡的繁殖及生存最为失控,增加的速度甚至超过它们的主人。当然,这些供人类利用的生物群大部分都被人类宰而食之。它们的数量增加端视人类口味而定,是人类企图将生物圈大部分能量与资源占为己用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栖息于人类身边且因此受益的生物,则因为人类不经意间所创造的商机而连带成功大量繁殖,是同一个重大转变过程的间接后果。


全球家畜数量(1890—1990年)

(图片来自《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在听完青山的分享后,高晓松老师也分享了一个清晰的数字对比:


现在的人类,自己生了70亿人口,相当于3亿吨重,自己养了7亿吨供自己食用和玩耍的家畜、家禽、猫狗。而全世界还剩下的所有野生动物,包括鲸鱼、犀牛等等,只有1亿吨。


当我们因为个体的渺小而忽视某些行为的影响使时,当我们看到那些买卖、那些无谓的消耗而没有任何内心触动时,不妨想想这些数字,想想那些挣扎的动物、无助的眼神。


在《蓝色星球2》的最后,91岁的大卫说:“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全球知名环境史大家约翰•麦克尼尔综观20世纪世界环境变迁,写下一部意义深远的史学力作——《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他相信,只有了解过去人类对地球造成的危害,才能避免未来全球生态崩溃的危机。


(本文部分内容摘选自《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相关书籍推荐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 约翰·R·麦克尼尔 著丨2017.7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8.3.18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