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们为什么深爱这家赔了15年的书店?

2018-03-24 爱逛书店的 中信出版集团

你去过诚品书店吗?也许你说没有,但我猜你一定听说过。诚品一直是一代代文艺青年们的心头好。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家书店呢?


也许今天推荐的这本《诚品时光》可以给你答案……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诚品书店,是在2010年的一部电影《一页台北》里。被女友抛弃的年轻男孩小凯,每天独自坐在书店的地板上学法语,引起了在书店打工的Susie的注意,于是展开了一段青涩的爱情故事。

来自《一页台北》


电影里小凯和Susie相遇的书店正是那家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木质的大书架前,暖黄的灯光里,人物的曲线变得柔和,这种气氛似乎总适合酝酿一些美好的东西。


我记得第一次去台北的诚品敦南店,晚上11点多,坐在地板上静静读书的人依旧很多。有一个台阶上,坐着爸爸妈妈和小孩子一家三口,他们在一起看一本书。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感动,那个时候忽然觉得,书店真是个美妙的地方……

拍摄于2015年5月 台北诚品书店


书店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外面在下雨,聚在屋檐下的行人等着雨势减弱。隔着一扇半开的门,老人正在修补残缺的书脊。他从业三十年,如今已门可罗雀。书籍填满四面白墙,时光堆积,湿气侵蚀。很多书籍不复当初那样婀娜多姿,书脊佝偻,文字扭曲。


这些带霉斑的书籍被随手堆放在某个杂物间,直至被某位商人收走,将其从新变为纸张。或者一位读者将其买走,他在某个夜晚翻阅,篝火在眼中跳跃,屋外大雨倾盆,小杜丽躺在爷爷怀里,就此无声无息,他感觉到了一场永恒的葬礼。

穿梭于街道之间,突然看到某个店铺上方挂着一块木质招牌,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书籍让人瞬间安静下来,它们无声而亲切。


进门中间的书桌上堆放着最近上市的新书,旁边立着醒目的海报,顾客不时拿起一本书翻阅几下又放回原处,或许他们并没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只是碰巧走了进来,期待买本书回去放在枕边,空闲时翻阅几页。


有人盘腿坐在书架下,翻看着一本小说。顺阶梯而上,是饮品区,买好书的人点一杯咖啡或奶茶,坐着读书。



有人喜欢在书房读书,享受着一个人读书的感觉。更多的人需要的是一种氛围,坐在书店,环顾四周,都是一样和你正在读书的人,虽然静默无言,然而仿佛有条隐秘的纽带,让你感觉不再独自一人,尽管彼此陌生,日后也难再相见。


隔着玻璃窗,能看到街上行人与来往的车辆。更多时候,生活日复一日,来往于同样的路线,为同样的事情焦虑与欢忧,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此时,会感觉到事情背后具有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价值,它正在凸显出来。这并非魔力,书店将人类的文明盛放在此,在它面前,人人平等。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廉价甚至免费的,若你愿意,终将会得到你要的答案。


街上车辆多了起来,时近黄昏,书店内的灯光逐渐明亮。仿佛一道分界线,里外自成世界。黄昏中,佩索阿漫步于街道,天空下着破碎的雨,一辆邮车驶过,留下轻浅的蹄印。他回望长街,正在被暮色融化。他感觉这一生都无法离开这里,他走过的每一英里路程化作条条街道,组起心中的第八大洲。


在一样的黄昏中,萨拉马戈走到街头,绿灯亮了,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无阻的挥动双手,大声喊道,我看不见这座城市了,宛若瘟疫一般,整座城市陷入了黑暗。有人责问萨拉马戈,你为何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他回答道,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并不好。


黑夜已经降临,你结完账,推开店门,走入街道。黑夜并不是人的过错,都有失明的权利。比起街道两旁蜿蜒的路灯,散布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更像一座座指路明灯,耸立在夜空,交相辉映,映入眼内。



书店独特的精神是人与人的互动,似乎在同一个时间,全世界的人都参与在这个互动之中。设计师和建筑师营造了一个独特的美学空间,他们从先人寻求灵感,创造一个空间,也创造一处心灵安居之所。


在这里,读者和作者因为生产这本书的编辑、装帧师、印刷工人而产生关联。那些作者,或者是死去的哲人,或者是历史中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或者是仍活着的一位作家,在书店里,这一切都不再冷冰冰。读者迷失在知识的漩涡中,正好有人在一旁,读者和书店运营者正在无形地互动。


正如诚品的创办人吴清友先生所说:“我没有把书店当作是书的交易场所,我和我的同事把它当作是个款待读者的地方。”书店成了一些人将又一些人展示在另一些人眼前的活动舞台。在这里,纷纷攘攘,灵魂碰撞,永恒的时光凝固在这一瞬间。而失去了这种精神的书店,很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


诚品书店的诞生源于吴清友当年自问“生命将何去何从”开始,他用创办诚品来呼应生命的“自问”,展开了一场心念与信念之旅,亲身体验至今。


如果诚品也是一个生命体,她的存在意义应该是慷慨的、和谐的、宁静的、具备转化力量的。就如有位读者形容,诚品给了很多人宁静、无声的心灵滋润,人们悠然于她的时光。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诚品?

如果去台湾,很多人会去打卡诚品书店。诚品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并且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象征。



来自网友 大众点评


这大概来自于吴清友先生的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了吴清友的一生,也贯穿了诚品近30年来开过的50多家店。吴先生曾说:“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一生中都会遭遇不同的横逆。如果回到哲学的起源,其实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质。”



“诚品”源自古法文的“eslite”,意为“菁英”。吴先生认为: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先后天的因缘都不一样,但每个生命都有机会发现、寻找出生命里独具一格之所在,我把这称作是每人生命中的‘eslite’。这个发现可能是因为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歌曲,或是一幅画作、一场展演,在某个时刻,打动了一个人,去启动生命中的‘eslite’之旅。一如我自己,从阅读经典里,寻到了存在的积极意义。”


其实经营书店的压力,并不比其他的行业小,尤其是像诚品这样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书店。从开业之日起,吴清友准备的是亏5-8年,结果诚品经受了长达15年的亏损。


后来,吴清友甚至开始变卖家产来支持诚品。可是他从没后悔过,“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吴清友第二次看清楚的自己,就是那个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态度的人,就是那个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只想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的人。当你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必须要改变自己,要厘清自己的价值,保有心灵层次的安宁。


吴清友在诚品


如今我们看到的诚品,积极的转型为“复合式文创产业”。靠着文创产业、餐饮和不动产,来维持低利润的书店事业。他说,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但没有商业,诚品也不能活。


每一家店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路口的旧中山店、台北101大楼对面的信义店、亚洲第一家24小时书店敦南店,还是香港的铜锣湾店和大陆的诚品生活苏州,都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2017年7月18日,吴清友先生在位于台北市的办公桌前去世。他走了,把他最爱的诚品留给了我们。




吴清友先生亲自授权台湾天下文化资深编辑林静宜执笔,两年半时间,穿梭台北、香港、苏州和上海亲访吴清友、吴旻洁父女及核心团队50余人,完成了这部《诚品时光》,完整展现诚品近30年的风雨历程。一本书,给爱诚品的你。

相关书籍推荐

《诚品时光》

林静宜 著丨2018.3

购书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8.3.24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