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误会”,让你活得像个傻子

点击蓝字关注→ 中信出版集团

昨天朋友小P找阿信哭诉,说自己很累,已经很久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了。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工作也不顺利,自己就像迷了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忽然发现,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获取幸福的方法都各有不同,但有很多对“幸福”的误解却出奇的相似。

在最近的一本书里,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教授拉杰·洛格纳汗根据自身多年来对幸福科学的研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指出了破坏人们幸福感的7个元凶。而这七个元凶,恰恰正是我们所误以为的能够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手段:

以为只要得到了XX,

就能得到幸福了


“只要拿到了高薪的offer,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只要得到了升职加薪的机会,我就能幸福了”

“只要花最少的钱买到想买的东西,就能很快乐啊”

“只要得到喜欢的人的青睐,就能得到幸福了”

……


可是,为了拿到高薪的offer或者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你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可能会由此牺牲掉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的时间;


为了花最少的钱买到心仪之物,你可能会花上更多的时间去比价、讨价还价,或者是熬到很晚不睡觉等商家打折,然后第二天一天都毫无精神;


在得到喜欢的人青睐之前,你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猜测、纠结、胡思乱想、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情绪里。


虽然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失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但实际上或中人们又在贬低幸福的重要性。更具体点来说,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为了实现其他目标而牺牲幸福。拉杰·洛格纳汗将这种情形称为“本质上的幸福悖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人们的头脑中,幸福往往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需要靠有形的、实体的证据来支撑。这些有形的、实体的证据,便成为获得幸福的目标和手段,成为一种媒介。


错将媒介当成最终目标,是人们杀死幸福的一大通病,即媒介最大化。所谓媒介最大化,是指人的一种忘记自己想要达成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记得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的倾向。


幸福不是通过对第三方的苦苦追求就能一劳永逸、永久持有的,如此得到的幸福,都只是短暂的幸福罢了。 拉杰·洛格纳汗说,想要获得持久的幸福体验,首先就是要将以往对幸福朦胧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形象认知,明确什么对自己来说是幸福,即幸福的定义是什么,直接瞄准幸福去行动,不要再去绕弯路。


以为只要“高人一等”,

就能得到幸福了

对“高人一等”的执念来源于对优越感的追求,追求社会影响力,追求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追求出类拔萃……


对优越感的追求,源于人们对自尊水平的需求和对精通的需求,还来自于人们的一个固有观念——高人一等意味着拥有更高的控制和自主权,这会使人更加幸福。


虽然优越感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水平,但事实证明,追求优越感会降低幸福水平。换句话说,在社会地位不变的前提下,追求优越感的欲望越强烈,幸福水平就越低。

这意味着,无论与他人相比,你有多么富有、出名、有权有势、有魅力,越是追求优越感,你就越会感到不幸福。


因为,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很难找到客观的标准来评价某个人与其他人的相对水平。可人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相互评判比较,而是学会用更加明确却毫不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比如财富、权力和名声。


尽管财富、权力、名气的替代标准具有可量化的优势,但同时也显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替代标准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积累外在的或者物质的回报上,而事实证明,关注物质恰恰是最大的幸福杀手。


拉杰·洛格纳汗提出,想要持久拥有幸福,就要将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化为对心流状态的追求。


心流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指的是一种全神贯注、忘记时间的体验。在心流的状态下,人们会忘记对优越感的执念,将精力专注于当下。


与追求优越感相比,追求心流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幸福来源。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心流能够给我们带来当下的快乐,其次是心流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精通,从而提升幸福水平。


此外,心流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幸福水平,还能提升周围人的幸福水平,因为人们之间的情绪是相互传染的。当你身边的人都能幸福洋溢地生活,那么你自然而然就是每天被幸福所包围了。


以为只有被爱,才能收获幸福

被爱的人是幸福的,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过分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就可能会在欲求不满和患得患失中失去幸福感。


对爱的渴望源于人们对归属感、安全感的需求和对与人联结的需求。社会是一张强大的关系网,可一旦把自身的幸福感与从外部他人身上攫取爱相关联,那么反而容易错失因爱而得的幸福体验。


持久的幸福感应当是自发形成的,来源于自体,而非他人。培养安全的依恋关系、充分的自我同情和充分表达爱的需求,才是收获稳定幸福感的正确之法。


除了以上3种对幸福的错误认知,拉杰·洛格纳汗的新书《幸福的科学》中还指出,以为只要对别人拥有掌控权就能获得幸福、以为只有保持充分的警惕和怀疑之心才能安全地获得幸福、以为只有为达目的全力以赴才能获得幸福、以为凡事都要思虑周全才能稳妥地获得幸福,都是对幸福认知的误区


真正持久的幸福体验,来源于精通、归属感和自由感:


精通——了解自己擅长某件事情;

归属感——与至少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联结;

自由感——确信是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判断和抉择;


只有当人确信自己能精通掌握某件事时,才更有可能去从心流中获得快乐,而不是从外在奖励中获得快乐;只有当人确信自己与某些人保有长久亲密的关系时,才会感觉自己有慷慨爱人的能力;只有当人保持自信时,才能从容面对生活发出的挑战,放弃对外在的控制欲望,转而寻求内在控制。



相关书籍推荐

《幸福的科学》

拉杰·洛格纳汗 著丨2018.5

购书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近期好文推荐

「影视」《侏罗纪世界2》来了!丨恐龙是如何被发现的?

「文化」这本书告诉你,楚辞有多美?

「书单」有深度的人都会读的12本书

「生活」做对这一点,减肥很容易还不反弹

「历史」这首方文山作词 S.H.E的经典之作,

一直没听懂

「旅行」去过那么多地方,还是忘不了鸭川

「书单」不可不看 · 每周新书丨2018年第23周

「影视」豆瓣9.3《使女的故事》:看内心的乌托邦如何碎了一地

「历史」那部被谋杀的豆瓣高分电影,不了解历史根本看不懂

「生活」不吃主食,只吃水果不能减肥!



-End-


2018.6.19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信出版集团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关注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Read more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