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没有自知之明,到底有多可怕?

点击蓝字关注→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3-28

中国有句老话常说“人贵在自知”。3000多年前,苏格拉底也曾说过“人啊,认识你自己。”


可见,自知是个全世界的话题。


自知,是了解自己并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而人呐,能真正做到自知两字,又谈何容易?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


自己条件一般般,找对象却要求对方,985院校毕业,存款不低于百万,房子不小于150平,户口、身高、长像统统有要求,就差没把祖坟埋哪里扒出来。被问到还振振有词说“难道我还能找个差的?”



旅游时朋友圈一打卡,马上有人小窗说帮忙带个购呗?买东西时开着视频全程遥控,包装盒子不能扔,万一被税了转头就说不要了,给钱时自觉把零头抹了,被问到还满不在意说“难道你还差这点钱?”


亲戚朋友聚会,自家孩子成绩明明一直班里吊车尾,还得一直说“我家孩子其实特别聪明,就是贪玩,没开窍。”那请问要到什么时候才开窍?


捷克哲学家罗·勃朗宁曾说过:“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


不够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人,恰恰是一种非常善于自欺的动物。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无知,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缺乏自我意识和认知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轻则遭遇风险,重则带来灾难。



在生活领域,缺乏自我认知的人会给伴侣和人际关系带来混乱,亲人朋友们的善意劝告全都嗤之以鼻,长久以往,搞得身边的每个人都心累。


在商业领域,成功与否要看我们是否了解自己,是否懂得如何与老板、客户、顾客、员工以及同行沟通。在公司的职位越高,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就越重要。


缺乏自我意识的高管,其决策偏离正轨的风险极有可能增加5倍。而且通常来讲,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很容易骄傲自满,因此一旦身陷困境,他们往往搞不清楚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自我意识关乎每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难得的好品质。


那么构成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知的人呢?


组织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在《真相与错觉》中谈到,她与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发现拥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往往具备7种洞察力。


 

1

洞察自我价值观


价值观是洞察力的第一大支柱,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确立一系列准则用以指导我们如何度过人生,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20岁时列出来一系列准则,希望自己能够终生恪守。这些准则包括:节食、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整洁、平静、贞节和谦逊。



富兰克林称这些准则为“美德”,我们亦可成为是他的价值观。他还有一个行为,就是会通过一本“小书”来评估自己的行为,“小书”上记录着自己的进步,空白处写满了鼓舞人心的名言。


“小书”上每页都有一个红色的表格,横行写着各种美德,纵列是一周7天。富兰克林每周只关注一种美德,在结束一天生活后,他会回顾整张表格,如果当天行为与哪种美德不符,便会在对应处画上一个小小的黑色标记。

 


2

洞察自我热情


写了《瓦尔登湖》的美国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曾说过:“做你热爱之事。了解自己的骨头,啃咬它,掩埋它,挖掘它,再咬它。”


梭罗说得没错:明白自己的热情所在,自己由衷热爱之事,我们便找到了一块能反复啃咬的骨头。


每当感到迷茫焦虑的时候,不妨在一张卡片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进行排序,看是否会发现一些规律。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发现自己的兴奋点。寻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后,就可以着手一步步为之做计划了。

 


3

洞察自我追求


洞悉自己的追求意义何在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并不清楚。与其问自己“我想要实现什么”,不如换个方式问自己:“我真正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我想要实现什么?”这个问题通常带来的是一旦达成目标后,我们便会感到空虚。“我真正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谈的是一种追求的持续性,有追求在,每天清晨我们醒来,都会感到动力十足。


那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追求呢?可以通过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来帮你:


  • 你曾经幻想长大后做什么?

  •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现在的职业?

  • 你打发时间的方式是不是既有意义又令人满足呢?

  • 有没有感觉到少了点什么?

  • 你想留下什么遗产?

  • 假设你只能再活一年,你会如何度过这一年?


 

4

 洞察契合的环境


只有知道自己看重什么、对什么有热情以及想在生活中经历什么,才能开始寻找理想的环境。一旦我们确定自己与某个公司很契合,就会开心地投入工作,做事也会事半功倍,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时光。



因此,在忙碌一天之后,你应当思考一下周围环境是让你活力无限还是让你筋疲力尽? 在选择工作、生活和相处的人时,是否与其契合从而让自己拥有活力也许才是衡量的最终标准。

 

5

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


如果描述自己的个性,你会怎么说?你可能会说,你是比较被动的或友善的,又或者会说自己属于专家型/性格胆小怯懦/ 擅长协调/擅长理性分析。


心理学家经常用“人格”一词来描述人类的行为模式。模式便是我们在不同情形下始终如一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另外,只关注行为模式在多数情况下的表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审视具体情况下的个人模式。


认清自己的模式,有利于我们掌控自己。比如,如果你性格内向,连续参加几次会议后感到筋疲力尽,这时候就要独处几分钟,在一天结束时好好放松一下。如果你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发出一些言辞激烈的邮件,那么深夜回信时就先保存在草稿箱中,早晨看一遍后再发送出去。如果你小酌几杯红酒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要打电话给前任男/女朋友,最好在还没喝多时把手机交给你的朋友(最好你的朋友开车送你回家)。



重点是,首先要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才能在事情发生时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试试做出不同的以及更好的选择。

 

6

洞察自我反应


有的时候,人们会不容易发现自己在待人接物上的反应,但这些细微的反应恰恰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洞察自我反应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辅助我们找到已经被我们当做日常的缺点,也可能发现自己不易被发现的优点。

在一家发展势头不错的房地产公司上班的苏珊,尽了全力还是觉得筋疲力尽。苛刻的老板经常要求她一周工作70个小时。尽管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为工作拼尽全力,某一天,苏珊突然遭到了解雇。


苏珊震惊得不知所措,她很愤怒,责怪上司竟然这样对她!但愤怒平息后,苏珊决定要在重重乌云中寻求一丝希望。她怀疑是自己平日的表现导致老板将她解雇。苏珊仔细回想了之前工作中自己变现糟糕的那些时刻,发现自己面对压力时,她对同事的反应暴露了很致命的缺点: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次经历给苏珊带来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这份工作更加充实,压力也要小很多。在新公司,她不仅努力调整自己以更好地应对压力,也尽力去适应他人的沟通风格。


现在的她如果感到有压力,便会分外注意。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吗?说话的语气急躁吗?自己看上去焦躁不安吗?当她感觉自己的态度太过强硬时,她会刻意停下来,调整自己的语气。偶尔因为面临的压力过大而无法调节时,她会请求暂时离开,平复一下,然后再加入讨论。


7

 洞察自我影响力


自我影响力就是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于这类人——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的人却毫不在意:比如星期五下午老板分配了一个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完全没注意到下属的抱怨和不耐烦。超市里一名男子堵住整个通道,而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只得在一旁无奈地等待通行。在路口转弯处,一辆车莫名其妙地等待了两轮左转信号,貌似完全没听到后面无数汽车的鸣笛声。


这些人或许对内在自我有着清楚的认知,但对于自己的行为会给周围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好似完全搞不清状况。


想要了解自己带给别人的影响,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这听上去似乎有悖常理,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美国,有一项研究有力证明了换位思考的巨大影响力。研究人员曾对100 多对住在芝加哥的夫妇做过持续一年的调查研究。每4个月就这些夫妇对婚姻的满意度、亲密度,对彼此的信任度、热情等进行一次调查。在研究期间发现,那些平均婚龄已达11年的伴侣,婚姻质量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做法可以扭转这种不利形势。因此,他们让研究对象写下自己的婚姻中都有哪些矛盾。那些依照指示,跳出自身视角,转而从另一半的角度看待自身问题的夫妇,在接下来一年里婚姻质量得到彻底扭转。


简而言之,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的热情点和追求、认清自己的行为模式、自我反应和影响力,以及能很好的契合周遭环境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自知。      



相关书籍推荐

《真相与错觉》

塔莎·欧里希 著丨2019.01

购书详情,请点击“书封”


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一直是人类的重大议题。遗憾的是,人类对自我认识存在很多错觉和偏差。研究表明,95%的人认为足够了解自己,然而拥有自我意识的人数占比不超过15%。幸运的是,组织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在本书中指出,洞察自我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她告诉我们对自己有哪些误解,如何发现内心的自己,如何知道关于自己的真相。



近期好文推荐


[话题]北上广外,还有哪些城市值得去

[话题]QQ20岁!每个昵称背后都是青春

[情感] 在爱里牺牲,是最愚蠢的行为

[文学]小时候不明白,长大才懂的爱情

[科普]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轻易上瘾?

[书单] 让思想快速升级的20本书

[影视] 中国第一科幻大片,真的来了!

[职场] 年后换工作,需要搞清楚这件事



-End-

编辑:Yoyo 责编:YQ

2019.2.26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