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834万找工作的年轻人:未来,请务必盯紧这几个城市

阿信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9-18



前天阿信妈打来电话,说家乡的小表妹今年大学毕业,想来北京找工作,试试大城市的工作机会。


当然,这通对话的中心思想是来北京找工作这段时间,要寄住在阿信家。阿信一个在北京连超市自由都没有实现的小青年,赶紧劝表妹三思而后行。



毕业后去哪里找工作这个问题,可能比找什么工作更令人头疼。这就好比大学报志愿时,到底是选大学更重要,还是选专业更重要。


834万人,这是2019年即将毕业的高校应届生预估人数。


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数据来源:教育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薪酬福利、所在城市和工作内容是大学生找工作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


在这届毕业生的心中找工作的排序大致是:钱>工作地点>工作内容。


此外,虽然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里,北上广深虽仍是首选,但“新一线城市”也越来越受到更多毕业生青睐。


58同城发布《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


63.8%的受访者认为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生活与就业压力大,会在找工作时也考虑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找工作时,除了北上广深,还有哪些其他城市值得年轻人考虑?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虎平跑遍全国各地,通过实地调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未来,北上广深依然会很好,但是更多的机会酝酿在其他的新兴城市。


文 | 陈虎平

本文选自《认知尺度》有删节


未来的城市机会


中国有五个大的城市群。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发展的主要是深圳、广州;


90年代开发浦东,那时上海、长三角发展起来了;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北京的建设,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当然,现在又加上了雄安,也许将来会变成京津冀雄。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发展中心转移到长江中游,主要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为主。



这五大城市群,是国家级的,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般人观察城市,要么是研究理论或宏观数据,要么就是听一些大V在那里讲“京楼永流传,内环永远涨”(此处内环是指上海内环)。


这么说的人很多,所以年轻的朋友听了之后,就会想:我一定要在北上深待一辈子,这里才是展现智慧和能力的地方,如果想要证明自己,就一定要待在北上深。


但其实中国将来不会只有北上深。


你可以站在60后、70后这一代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那时的深圳、上海和北京其实也不怎么样,所以他们中间很多优秀的同学去了美国。


所以说,要突破自身的界限,就是突破你自己的认知,突破主流媒体给你的信息。



我们有的时候需要一点儿蛮干的精神,不要太理性、太有计划了,那样反而会把我们锁定在某个很狭小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脑力,但是其实我们的脑力可以在一个更大的空间、更新的前沿去释放。

 

我们之前所说的五大城市群是国家级的,是中国将来资金、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如果你不在这些地方也不用着急,因为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城市,如郑州、青岛和福州都会有很大发展。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性的城市,如太原、石家庄,虽然我这样说感觉对不起这些地方的同学,但是我希望他们可以向更好的地方聚焦。

 

中国用五六十年时间,会彻底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在过去 30 年中,我们主要是在沿海产生了 4 个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而将来,我们还会在武汉、成都和重庆等地再产生一两个一线城市,以及1.5线城市。


图片及数据来源:第一财经


在这样一些城市待着都会很好,这些城市的房价将来都会超越美国、日本、欧洲主要城市的房价。



新城区:年轻人发光发热的地方


城市是从小城区、老城区开始,加上新的工业城,然后再加一些高新园区,这样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


上海为例,最早的城区很小,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浦东比以前的浦西整个城区都要大,现在的浦东当然更大了。

 


再看杭州,以前杭州只有西湖区那块小小的位置,而现在的杭州要从环西湖区向钱塘江发展。现在杭州在做科技制造,那么滨江新区的发展就是关键,按照这样的思路,将来江干区、萧山区也都会发展起来。

 

还有南京,以前的南京城区就是玄武湖附近很小的地方,就在鼓楼那一块位置转悠,而现在企业要跨江到北岸发展了,比如信息工业的世界 500 强企业台积电,这家企业的工厂就搬到了江北新区。它怎么不去别的地方呢?


因为企业很清楚,未来芯片工业的主战场在中国,而且是在中国的省会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大学多,理工人才多。


华星光电去哪里,京东方去哪里,台积电去哪里,你就跟着去。大家要注意这个趋势,这个趋势对年轻人做职业选择很重要。

 


产业驱动城市发展,产业也在驱动人才聚集。现在长江两岸都在高速发展,广州、成都、重庆都是这样的,这是非常容易看到的趋势。


产业不断地发展,城市就会不断地聚集和叠加,这就涉及一个选择问题:年轻人应该去什么样的城市?

 

在一个城市里面,老城区是成熟的城区,也是老年人最多的地方,他们已经奋斗了三四十年,该享受生活了。所以“内环最美丽”的说法,我是同意的,浦西确实非常美丽,但那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

 

年轻人就应该去新城区,因为政府正带着各种大企业在全力开发新城区,创造各种新产业,你应该去那里发光、发热,把你生命的能量全部绽放出来。



在那里你能够创造新的城区,你也能创造新的产业,创造你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因为城市是由产业驱动的。


不要看别人过去 30 年的成就,那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你的更多新想法需要在新城区里面实现。


如何看一个城市的潜力?


能够让年轻人实现想法的新城区一定有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一定要有产业。


如何了解当地的产业呢?有两个方法:一是去当地的规划展览馆看看,比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就在天安门边上,但我估计很少有人去看。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重庆,上海的也不错。


第二个方法就是关注城市的微信公众号,比如杭州经信委、北京经信委。如果你像我一样关注十几个城市的经信委,天天看,慢慢地你就熟悉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看那里的政府把办公区搬到哪里。


图片来源:搜狐网


比如北京市决定把政府机关单位搬到通州去,那么通州就是未来北京很重要的地方,因为政府都下决心了,企业自然也会下决心。


选择城区还可以看四个“密集”,一个比一个重要。


第一个最重要的是看科技企业,哪里科技企业密集你就选择哪个地方。比如北京的中关村和西北旺。


第二个是教育、医疗资源密集。中国的城市发展实在太快了,很多新区的教育、医疗还没有实现配套,但是如果政府机关单位过去了,各种医院、学校肯定就会配套起来,不用担心。


第三个是地铁密集。第四是高铁密集。举个很简单的例⼦,如果你在杭州,你就跟着杭州最重要的企业阿⾥巴巴⼀起⽣长,它什么阶段在哪个城区,哪就是当时杭州最好的地⽅。


阿里巴巴与互联网及其所在的新兴城区共成长。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未来的人生的无限可能


未来20年是中国财富全面大爆炸的20年,会从沿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向京广线、成渝线推进。


有人说,现在中国没什么机会了,那么我想请这些人去武汉、成都、重庆看一看,这些地方塔吊林立,到处尘土飞扬,建设得如火如荼,怎么会没有机会呢?


有人说我就喜欢在北京待着,可是它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你能干吗呢?

 


所以说你可以去中西部这 7 个城市(合肥、郑州、武汉、长沙、西安、成都、重庆),但是有些人已经在一线城市,在长三角、珠三角,不想动了,那你可以去一线城市的新区,像北京通州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的沙井、光明这样一些地方。


如果你在它们周边,像惠州、舟山,一定要去轨道交通、高铁和城际铁路连接的地方,这些地方都会变成中国最重要的价值高地。



中国产业还在发展,城市还在建设,全世界最有希望、投资最密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未来还是在中国。中国才发展了三四十年,相比于美国,我们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地方要建设。

 

现在中国的中西部还是青少年,还在出青春痘,等青春痘出完了就会变得很美。


到时候大家会在媒体上看到,武汉成了新一线城市,成都则成了一线中的一线。这些事情 10 年之后你会在主流媒体上看到,现在看不到是因为它还没来,因为媒体总是喜欢对成熟的东西进行表达,所以你要提前于媒体。

 

图片及数据来源:第一财经


还有个趋势就是你要看“27 岁房价指标”,即你要看 27 岁的人去了哪里。


现在很多人因为一线城市里面只有深圳的户口放得最开,所以大学毕业后跑到深圳落户,可落户之后买不起房子,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在深圳奉献青春。


到了 27 岁一定会返回能买得起房的那些城市,比如长沙、郑州、武汉、成都、重庆。

 

我还有一个研究,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分析了一下中国未来的前81个城市,发现北上深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高的,而广州、重庆、天津都还会很好,接着是厦漳泉—我把厦门、漳州、泉州放在一起了。


然后就是成都、郑州、武汉、苏州、杭州,这些是我们中国将来最重要的一线城市。

 


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趋势;一个人再聪明,聪明不过时代。


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新型产业,在新的城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未来!

 




近期好文推荐




-End-

编辑:Yoyo

2019.6.17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点在看,给阿信加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