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石应康 管理思想语录荟萃

2016-05-12 健康界 健康界
摘要
莫言今日,自有清风。对石应康院长最好的缅怀方式不是评价,而是重温他的管理思想。
来源:健康界

5月11日晚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去世,终年65岁。

作为中国医院职业化管理的领路人,石应康教授以卓越的领导力和超群的影响力赢得了中国医界的尊敬。他曾经带领的华西医院经过20年艰辛努力,发展成为全国综合排名第二的医院,成为中国大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

此时此刻,最好的缅怀方式不是评价,而是重温他的管理思想。
以下38条语录,都是他的医院管理法则。

1.一个清晰的战略不可或缺。华西医院背水一战,不要局限于盆地,应该走向蓝色的海洋,成为疑难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2.科学家都是要面子的。医院引进高级人才,重要的筹码不是高额薪酬,而是给他们搭建一个提升学术的平台,让他们来到这里有条件好好干活,有机会充分彰显自己的价值。否则,引来了迟早也会走。

3.把球传出去。当医院规模扩张,科室人员剧增,此时医院决策层应该让渡权力,重在制定规则,而把规则之下的自由裁量交给科室去做,各自根据他们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并作改进,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若是存在弱项,科室自主制定追赶路径。总之,大规模医院的决策层最好只做方向引导,同时激活民智。

4.完全照搬他人经验不是管理的出路。借鉴,顶多算是提升管理的基础,他人做法或书本经验都只是信息原材料,管理者应该整合这些信息,结合自身现状升华思考,形成创新的想法再落向自身实践。

5.农村经历有利于拓展管理视野。虽然你身在中国,但若没到过农村生活或工作,就不理解真正的中国,不理解底层民众的真正需求,你在思考管理战略的时候,就很难以足够宽广的胸怀转化你掌握的资源。相反,你有这样的经历,就很清楚你的责任不光是发展医院自身,而是将利益辐射到更宽广的范围。

6.医院管理者除了承担发展医院自身的责任,社会责任同样不可推卸。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医院效益和履行医院社会责任二者间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能够统一起来,医院完全可以利用资源去做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换句话说,医院管理者的责任绝对不光是把医院管理得有声有色,同时也要促进社会进步。

7.优秀医院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创造一个“培育好医生”的环境。什么叫好医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最大的共同点是为其病人带去最大的价值,其中包括向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释放最大的热情,而且在行医过程中没有任何利益换取的动机。而医院管理者要做的,是提供这样的环境条件。

8.人不可胜天,但可胜现实掣肘。管理华西医院二十年,成就感最大的一点在于,身处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医学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的的西部,通过一群人的拼搏,照样能做出最好的医院。

9.团队成长最令人激动。二十年来,感情最激烈的场景出现过好几次,大概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团队的成长。刚上任的时候,满脑子的梦想就是塑造一个让医院职工踏踏实实干事的环境,后来看着大家开花结果,做事在成长,做人在成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好几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0.管理者靠前呼后拥建立威权,背后只是员工口服心不服。医院管理者要拔掉内心里的“行政化”病根,依托权力的呼风唤雨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管理者要赢得员工的心,首先得让自己的心与他们在一起。

11.要看远,先站高。要管理好医院,不能只盯住医院这一亩二分地,应该站上行业和国家的高度。

12.医院管理和病例讨论都不能只栽花,不载刺。病例讨论是医生提高诊疗水平、防范医疗差错的国际通用手段,重在以科学态度检视对错,而我国不少医生因担心得罪人,讨论时往往不顾真理,维护同事此前无论对错的结论。长远来看,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做法有益无害,导致每个人丧失前进的动力。

13.梦想是可以成真的,只要足够努力。管理者要提醒员工这点且倾力去做--创造实现梦想的环境。

14.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员工没有闪光只能说明管理不善。领导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且赋予刻板印象,好的怎样都是好的,差的永远无法改变。其实,员工是否闪光看领导将其搁于何位,放在他不擅长的岗位,带给他的便是一辈子的沮丧;相反,放在合适的岗位,其成就感会源源不断。

15.一个人做事只是加法,一群人做事才是乘法。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打硬仗、打胜仗。

16.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缺一不可。医疗离不开医院多个部门默契地综合服务,比如,医生负责诊断、检验科负责检查或化验,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后勤负责物质供应,等等。但是,国内医院普遍采用分部门的纵向管理,各自把自己关在楚河汉界里,仿佛老死不相往来,每个部门总是习惯维护自身利益,无形中忽视怎样服务病人。这时候,特别需要医院决策层填平部门间的鸿沟,辅以联接各部门的横向管理。

17.管理者要脚踏实地拉车,但最好境界是吸引坐车的人跳下车一起拉。管理者必然是牵头拉车者,绝大多数人是帮忙推车者,少数人是坐车者。拉车的人要吸引坐车的人一同拉车。另外,坐车的人不费力气,但往往还抱怨车拉得太颠簸,拉车者最好沉住气,等到到终点时再听坐车者评价全程拉车的良莠。

18.把问题归结到管理而不是前任领导,避免人际斗争的内耗。很多机构有个通病,遇到问题总抱怨某个人,或者新任领导接手时带着感情色彩谴责前任领导,这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显然不利于机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作出改进,否则要你来干什么,无非是想借助人事调整推行改革。

19.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根因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并寻求消除问题根源的对策。每个领导都在审视,但审视的应该是管理上的不足,而非人的短板。每每看到问题,应该习惯于去分析流程是否欠妥、组织结构是否恰当、政策导向是否偏颇、责任落实是否到位。总之,抓住现象找本质,而非浮于表面化解问题。

20.阳光化是最好的监督。凡是跟利益有关的东西,一定要拿到阳光下运行,因为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管理者要做的,不是成天呼吁清正廉明,而是设计保障清正廉明的规则。

21.改革最好从试点起步。这不是创新的想法,但二十年的医院管理再次印证了它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22.以结果论英雄。如果相反,管理者就会情不自禁盯住过程,胆量很可能就会变小,常常被一些无关痛痒的因素左右,长期只是跟进而难以突破性地创新。侧重于结果则完全不一样,迈步更自由。

23.尽管你是领导,但未必你永远正确。每位管理者要保持自我批判的习惯,经常自我检讨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对。其实,我们有时候哪怕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一段时间过后再回头看,或许发现并非当初想象中那么无懈可击。所以,管理者不仅要经常回头自我审视,还要大胆地讲出来,越这样越说明你是强者。

24.医院发展莫贷款。靠贷款发展医院有两个弊端:一是损害职工的安心;二是有搞政绩工程的嫌疑。

25.千万别做你不热爱的事情。否则,你很难长期保持创新的激情。

26.与员工平等。管理者通过言行举止真情实意释放“平等”信号,你的指令会更容易被执行。

27.群众才是英雄。趟过二十年的医院管理之路真切地体会到,决策者只是点拨,其他全离不开群众。

28.相比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对于一个管理者的成长更有养分。你仔细想想自己过去的经历,其实结果失败或者有失妥当的事情往往比成功案例更多。由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每个人特别是管理者千万不要过于盲信自己的智慧;二、成长过程中,除了总结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直面失败的教训。

29.注意你与下属的距离。与每位下属都走得很近,当然是好事。但是,管理者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成一片",既然如此,你和各个群体的下属就应该保持同等距离。否则,亲疏有别必然导致结党或者形成利益相争的小群体。久而久之,这将对管理造成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30.尽责做好本分事是对上级领导的最高尊重。与上级领导相处,核心准则是按规矩办事,不给领导添麻烦。即便领导生病住院,医院管理者最该做的也是急人所急,提供合适的医生,而非鞍前马后地照顾。

31.评价员工的指标中,最看重“敬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得到丰富,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得以提高,唯有“敬业” 是员工源自内心的一种行事态度,与纪律无关,与奖惩无关,最值得感动和尊重。

32.看清国家形势并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医院发展与“人和”有关,也要敏锐捕捉“天时”。

33.悟是学的必要内涵。很多管理者都乐意借鉴同行和阅读图书,但恰恰忘了更重要的“悟”。

34.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每个组织机构都充满五花八门的问题,区别只在于管理者是否已经发现。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接踵而至的是接受挑战去化解问题。二十年的医院管理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既然要解决问题,就离不开动脑筋,别厌倦,学会享受这份劳碌。

35.相比而言,创新比传承更重要。通常来讲,传承的东西是被时间检验过的真理,管理者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员工们也更加乐意接受。但是,时过境迁,原来正确的理念或经验可能会越来越不适用,从这个角度来讲,管理者应该学会担当,勇敢地去创新,每时每刻都保持创新的精神。否则,迟早会落伍。

36.提炼管理精髓和预判未来道路。作为管理者,回望过去,要懂得提炼管理精髓;面朝未来,要基于自身状况和国家形势做出预判。这是管理者必须要做的,也是员工不会去做的,更是赢得掌声的奥妙。

37.想方设法扩大爱动脑筋的员工比例。一般来讲,每个团队中只有20%的员工热爱思考,其余80%更愿意纯粹地执行,甚至执行力也不尽人意。管理者应该学会无为而治,也就是说,运用一些刺激措施扩大热爱思考的员工的比例,敦促他们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传统的办法是把爱思考员工的创新结果作为标杆,赋予该员工成就感的同时,敦促其他员工行动起来。另外,品管圈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38.管理员工,该给的奶酪肯定要给,但赋予成就感更重要。一个单位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关键取决于员工。培养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因素,倒不是你发了多少奖金、提供了多丰厚的福利,而是管理者能否赋予员工成就感,或者是否搭建让员工"自我生产成就感"的平台,抑或创造激发员工潜质的机制。

节选自《解密华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