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走出体制、创建医生集团的他们,现在还好吗?

2016-06-04 马琳 健康界
摘要
医生脱离了大医院的保护,失去了大医院的名气带来的病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医生集团真的是医生的“世外桃源”吗?


来源:健康界 作者:马琳

医生集团是近年来医疗行业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勇敢地走出体制拥抱市场,那些医生集团的先驱者们现在怎么样?又有多少新生力量加入了这个俱乐部?医生脱离了大医院的保护,失去了大医院的名气带来的病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医生集团真的是医生的“世外桃源”吗?创业过程中又有哪些酸甜苦辣,怎样应对?

在6月3日健康界峰会的医生集团与医生创业专场上,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创始人林锋、小苹果儿科医生创始人路博、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创始人吴永波、上海市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主任胡海、宇克疝外科医生集团创始人鲍宇克,泰康人寿副总裁、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与主持人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发起人张强一起,进行了一场关于医生集团从业者的创业分享。

体制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束缚

主持人:博德嘉联医生集团门诊部最近拿到了第一个落地的一个营业执照。请问林锋教授,这个门诊部和公立医院办的门诊部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医生集团到最后就变成了半门诊部或者半医院,最终走回传统医院的老路?

林锋:门诊部是医生集团的窗口,医生集团需要一个窗口,方便各学科病人预约,汇聚各个专科的医生。但是医生集团走的路和医院不一样,医生集团主要是轻资产的合作。

主持人:鲍宇客教授从三甲医院出来以后,先是到了医生集团,后来又独立出去做医生集团,你是怎么考虑的?

鲍宇客:平台的名字并不重要,无论张强医生集团也好,还是其他医生集团也好,能够更多的让医生发挥自己的价值,真正的为患者服务,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医生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体制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束缚,离开了体制以后看问题更加清楚。我们可以选择体制内,也可以选择体制外,这是自由的。

主持人:胡海教授早在1993年就走出体制成立肝胆研究所,拉着设备到全国各地执业,后来又回到了体制内做博士生导师、教授,最近他又宣布成立东方胆病医生集团。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又从体制外回归体制内,现在又喊出东方胆病医生集团,胡教授是不是又准备出走体制呢?

胡海:当时看到了体制内发展的困顿,也看到了腹腔镜的前景,我就选择了离开体制,但是探索是痛苦的,后来因为政策的原因,我不得不回归体制。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我们又获得了新的可能性。我认为医疗的市场化一定会实现,只是迟早的事,春天就要到来了,要在到来之前要把功夫练好。
用体制外的市场管理和服务理念改变生态

主持人:现在很多地区的多点执业政策放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专家要自由执业呢?

林锋:全国绝大多数医生,尤其在成长期的医生,承受着医疗巨大的压力,得不到应有的收益。选择自由执业的医生有自己的定价权和自主收费权,所有的年轻医生不但能在高水准的医生身上学到很好的技术,而且在市场上能学到好的市场管理和服务理念,这才是医生集团要对整个生态做出的贡献。

主持人:小苹果儿科集团和传统的医生集团有什么不同?

路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有实体的医疗机构,有一家700平米的儿科门诊部,还有三家儿科门诊在建,本质上应该属于一个比较传统的儿科医生集团。大部分医生是兼职,同时也在尝试大量的多点执业的医生。

主持人:提问宋冬雷教授,您完全可以在体制内参加多点执业,为什么要出来折腾呢?

宋冬雷:随着医生的逐渐成长,在体制内的痛苦就会越来越凸显,这种痛苦会让人睡不着觉,因为我选择出走,一是自己能做的更快乐一些;二是能带动一批人做的更快乐一些,最后改变整个生态。

医生集团最核心的价值是发现医生的价值

主持人:吴永波教授没有脱离体制,成立了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我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有痛苦吗?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常青藤高端人才联盟,而不叫常春藤医生集团?

吴永波:体制内确实有痛苦,实际上我们介于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灰色地带。为什么没有叫医生集团呢?因为医生集团要全职出来才能作好。我在医院的医务处当了6年处长,医院规定,如果多点执业,要辞掉所有的行政职务,不仅影响你对医院的资源配置,而且影响你的学术地位和收入。在体制外没有很好的薪酬和地位吸引的时候,不太愿意放弃体制。

主持人:想问一下泰康人寿的刘挺军先生,泰康人寿最近也在做一些创新的保险项目,有些针对体制外,有些针对体制内,我想问一下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来的保险会倾向于体制外的医生吗?

刘挺军:医生集团最核心的价值是发现医生的价值。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医疗体系是会变的,这种变革从哪里发生的呢?通常看医疗体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讲医疗的支付方,这就是国家的医保和保险公司;一个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生和医院。泰康人寿希望通过产品的变革去支撑市场化的医疗。投资医疗是希望能够与保险形成协同,通过投资平台,为市场化民营医院做三件事:第一提供客户来源,第二提供支付系统,第三提供开放平台。

主持人:刘总大部分谈的是商业模式,吴教授有很多公益的模式,你做的公益是怎么样调动体制内专家的?很多体制内专家在抱怨钱太少,工作太辛苦,你怎样把这些体制内的专家组织起来做额外的事情不觉得辛苦,而且不觉得钱少?

吴永波:我们在北京注册了一个全国公益性的组织,包括两种会员,一种会员是医生会员,一种会员是企业会员。要求医生会员得在各大医院重点科室,非重点科室的人不要,重点科室以下的人也不要,而且要经过理事会通过才可以进入,目前会员只有175人。我们更多像医生工会,而不是医生寻找职业的地点。

主持人:实际上医生需求没有标准答案,有些医生真的为下一顿饭,有的医生除了基本物质满足以外还有精神需求,将来的名医一定是阳光的收入,第三个是经常要做公益活动,我认为这是未来名医新的标准。

想问问宋教授在职业风险控制方面,医生集团有哪些经验?

宋冬雷:脑外科专家应该是外科里面难度最高的,因为涵盖很多,对医院配套也有要求,对硬件软件要求也很高。基于我们原来在华山医院做了20多年的医生,基础非常扎实,做事情很规范,可能会走的慢一点,但是不会走乱,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华山医院这么多年的底蕴也不敢做。第二个,实际上自由职业以后,我们的医疗风险是下降的。体制内的人不了解,为什么体制外的医生不认为是多大风险。原因有很多,你的病例选择、你的沟通性、病人对你的信任度、你服务的到位性,这就把你的医疗风险降到80%到90%了。这一年来,还是要死人的,比例可能比华山医院低一点,但是不是零,这些人走的时候高兴谈不上,但是都是很感激的,并且没有人和你要钱。

作者
马琳 健康界高级编辑做有温度的医疗新闻,致虚极,守静笃。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参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