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夹缝求生:关于二级医院的出路问题 | 众说

2016-06-11 野夫 健康界
摘要
二级医院如何在夹缝中寻得生机,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实际上,市场中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只要认真研究市场的特性,出路肯定是可以找到的。

来源:健康界  作者:野夫


近几天很多人在讨论医改后二级医院的出路问题,情绪普遍悲观,认为日子将越来越苦,最终甚至不得不出局。医院是给人看病的,二级医院的医生也是看病的医生,二级医院同样有病房有设备,为什么这样的医院就无病人问津呢?

二级医院的处境始终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由很多的因素决定。第一个原因是民众的消费习惯。人患了大病,一般要到大医院就诊,不会相信三级以下医院的治病水平;而如果患的是小病,则宁愿在社区或者一般的门诊解决问题,更不会劳驾二级医院的医生。由此会使两端医疗机构的医生都很忙碌,唯独中间的这部分医生闲着找不到事情做。无事可做就只能喝西北风,最终等待出局。第二个原因是二级医院自身的建设问题。医院要想让病人前来就诊,最重要的一条是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其他医院没有的独门绝技,但看病这样的工作需要经验积累,也就是必须有病人,病人多了经验就多,治疗水平自然就会很高。可惜二级医院普遍缺乏病人,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技术普遍拿不出手。没有好的技术,病人就更不会前去就诊。

二级医院普遍都是公立医院,在如今这个看病难的困境中,这部分资源一直被严重浪费。对于一项理智的医改政策来说,充分调动这部分资源是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方法。

如今叫得最响的医改政策是分级诊疗,这项政策本来是希望各级医院都有事可做,到了后来却被三甲医院医联体给搅了局。如今各地几乎都成了三甲医院的势力范围,病人从最低端的医疗机构直接联系到三甲医院,这使得二甲医院被人彻底遗忘,成了真正的鸡肋。这大概是人们普遍对二级医院表示忧心的原因。

分级诊疗政策的制订者不可能忽略二级医院的存在,但由于没有对三甲医院的扩张做出特别有效的约束,这使得本来就没有竞争力的二级医院彻底完败,根本不可能与大医院抗衡。这应该是目前二级医院困境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二级医院到底该怎样活下去呢?其实出路还是有的,以下几条路子可以作为参考。

其一,向线上发展。互联网产品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医生提供一个塑造品牌的机会,很多不出名的医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最终笼络到很多的病人。这种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在现实的竞争中,二级医院争不过三甲医院,那是因为自己的医生不出名,但网络会给二级医院的医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而这部分医生恰好比大医院的医生更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互联网的工作,这将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二,与线上产品合作。到目前为止,线上产品已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落地,即寻求线下医疗实体进行合作。这种的落地机构不可能是三甲医院,因为那样的医院普遍不屑于玩这样的游戏。这种机构也不可能是社区医院和诊所,那样的机构没有办法提供基本的医疗条件。当然也更不可能为民营医院,民营医院的口碑普遍存在问题。而对于二甲医院来说,则是线上产品最理想的落脚点。这迟早会成为一种共识。所以只要二级医院有这样的想法和欲望,可以轻易找到这样的合作产品。

其三,与医生集团合作。医生集团是医生多点执业的一种媒介,它连接着顶级的医生和病人病人两端。但医生集团普遍有一个困难,那就是执业地点的问题。大医院不会与这样的机构合作,小医院没有执业的条件,二级医院恰好成了医生集团最理想的执业地点,所以只要二级医院愿意,肯定会有大量这样的医生集团愿意与他们合作。

其四,做自己的品牌。三甲医院是靠综合的实力出名的,二级医院不可能有遍地开花的实力,但可以集中全院的力量做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当然,这是对院长最大的考验,如果遇到一个即没有魄力也没有远见更没有胸怀的院长的话,就只好让全院员工跟着自己喝西北风了。好在这样的院长应该并不多见,否则饥寒交迫的二甲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必然是不会答应的。

二级医院地位尴尬,资源有限,要想生存必然困难重重。不过,这并不等于没有任何生机。只要认真研究政策,把握市场机遇,也许会绝处逢生,比三甲医院活得都滋润。


野夫,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资深互联网医疗观察者。

想发声,来众说!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参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