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民投3000万砸向伙伴医生 移动医疗暂拒草根创业?

2016-11-23 张亮 健康界
摘要
伙伴医生获得中民投3000万元首轮战略投资,估值达1.5亿元,其他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不得不羡慕嫉妒恨。
来源:健康界 作者:张亮

一个还未上线,数据下载量尚为空白的“伙伴医生”APP,就获得了由国内59个民营企业家发起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3000万元的首轮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1.5亿元。

目前移动医疗尚处于资本寒冬之下,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27家知名移动医疗公司宣告死亡。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一旦遭遇资本停步,移动医疗公司的困境可想而知。不过伙伴医生刚刚问世不久就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显然会让那些还在生死悬崖上挣扎的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羡慕嫉妒恨。

明星高管创业更易获融资
健康界了解到,伙伴医生背后的公司实体为北京诺春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诺春风科技),诺春风科技目前的高管是刘瑞辰、敖屹松,在未获得中民投融资之前,其创始股东是郝信星、深圳赛飞金服科技有限公司,郝信星则是信益资本合伙人。

目前,有关伙伴医生真实背景的信息少之又少,据中国网报道,伙伴医生的创业团队是由前阿里巴巴高级副总裁、微软高级工程师、银行高管等行业专家组成,明星高管团队或许是伙伴医生能够享受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明星高管意味着资源丰富,健康界在伙伴医生的APP中看到,伙伴医生目前虽然还看不到客户端的下载量,但是医生端的资源整合已经应有尽有。

据中国网报道,自2016年8月开始,伙伴医生就在产品与市场等多个层面飞速拓展,收获了令人震惊的成绩:整合80%一线城市中的三甲医院资源,实现患者用户的手术预约与在线问诊;只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客户端的研发到上线。


伙伴医生的海外医疗资源整合成果也十分喜人:签约欧美日台等海外医学专家千余位,医疗服务涉及体检、诊疗、手术、生育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海外资源平台并使患者与专家建立了点对点的联系。


不仅如此,诺春风科技与媒体和医疗机构的关系也非同一般。2016年 9月28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诺春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启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评审组委会主席团成员有4位,分别为曹泽毅、王陇德、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院士、国医大师评审团共14位,院长评审团共28位,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主任委员评审团共11位,另外还有9位健康医疗媒体领军人物担任媒体评审。

阿里系进入中民投朋友圈
既然伙伴医生的创业团队中有阿里巴巴的前副总裁加盟,那么伙伴医生就不可避免的戴上了阿里系的光环。而据健康界了解,中民投目前共有59个股东,其中并不包括阿里巴巴集团,为何中民投的3000万资金会砸向伙伴医生?

这得从中民投成立的背景说起,2014年8月21日,中民投在上海正式揭牌。作为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民投2014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企业资产总额高达近1万亿元。

在股权结构方面,中民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即10亿元,最低不少于0.6%,即3亿元。中民投的经营范围主要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在重点业务板块方面,中民投将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中民国际通航、中民矿产物流集团、中民实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
2016年3月23日,中民投首席投资官张胜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除了光伏新能源、建筑工业化等产业外,中民投也在积极布局普惠医疗和健康养老产业。

张胜曾表示,为更好地推进普惠医疗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比如: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逐步推进私人医生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连续性且高效的健康卫生服务;大力支持在小区发展普惠型健康卫生服务;积极鼓励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推广,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与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

如此说来,中民投投资医疗领域的创业企业不足为奇。不过此次中民投投资前阿里副总裁的创业企业,在公开信息层面,理应是中民投与阿里巴巴的第一次交集。如果要在阿里巴巴和中民投之间寻找共同点,大家比较容易想到的可能是民营资本崛起,这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大势所趋。

移动医疗暂拒草根创业?
不过,无论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AT互联网系投资机构,还是以中民投这样的大型民营企业的集合体,其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也更倾向于现有成员企业的资源整合。没有任何产业背景的草根创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并不大。

健康界查阅近期医健领域投融资信息,除了前不久医生汇刚刚获得3000万A轮融资之外,其他的投融资几乎是集中于社会资本办医的医院并购,以及基因测序、生物制药以及医美领域的投融资并购,移动医疗领域已经太久没有嗅到钱味儿了。

另据健康界了解,即便是刚刚获得融资的医生汇,其创始人背后的背景也非同寻常,创始人汪思洋来自浙江一家民营集团华力控股集团,其家族控股了昆药集团(600422)和健民集团(600976)两家国内百强医药上市公司。


心中有个创业梦想的汪思洋一直不甘心平淡接班,想通过创业一展身手。医生汇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爝也来自于一个医药世家。两位创始人在医药领域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医生汇在创业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公司快速的完成了天使轮、Pre—A 轮共计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近期刚刚拿到的3000万融资不过是锦上添花。

移动医疗最要命的是没有支付方,所以现在流行抱保险的大腿,HMO、ACO和凯撒医疗概念频频。论跟保险合作,有谁能比平安好医生更有优势呢?平安集团本身就是巨无霸,内部孵化的陆金所、壹钱包、好房、好车个个估值几十亿上百亿美金,好医生出来也不例外。

此外,论草根创业者能力、团队和资源都非常薄弱,往往只够开一枪,必须集中瞄准一个点才有可能取胜。移动医疗则更是如此,无论是做闭环、建生态,还是打通医疗医药或大健康项目,都不是中小创业团队能做的,即使BAT的生态也未必能够如其所愿。

即便是通过草根创业已经达到顶峰的微医(已经隶属于腾讯系)、春雨和好大夫,也面临着业务模式高度重叠,血战不可避免。2016年上半年药给力的中途猝死,也给创业者们一记闷棍:移动医疗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
张亮 健康界主编
无产经,不医疗。财经视角读产业,产业思维看医疗。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