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颠覆医疗?一场有理有据的“各抒己见”

2017-01-15 相海泉 健康界

摘要

继“互联网颠覆医疗”成行业热点话题后,“人工智能会否颠覆医疗”有望接棒,掀起另一轮讨论。

来源:健康界 作者:相海泉


如果说当下是人工智能的风口,相信没有人会质疑。


2017年初,南方周末、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的新年致辞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人工智能”在2016年的大热。AlphaGo二代更是适时横空出世,在60场互联网棋局车轮大战中,挑落几乎所有的中日韩三国围棋界的天才与泰斗,再一次引发世人感叹。


人工智能热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在1月14日的“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第二届会员大会”上,多位演讲者也提到了这一点。


人工智能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医疗?原本一个与活动主题关联性不大的话题,却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人工智能颠覆医疗”或许有望接棒“互联网颠覆医疗”,成为医疗和科技界的新争议。


人工智能颠覆医疗?


OMAHA基金会理事长、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在谈到人工智能时称:“如果有一天患者敢吃人工智能医生开的药,AI(人工智能)就成功了。”



涂子沛介绍,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有人表示,AlphaGo之所以如此厉害,是因为它读了很多人类的棋谱,“我觉得我们的病历就相当于棋谱,如果AlphaGo读了很多很多病历,它未来会不会战胜很多医生?


他认为,医疗未来会成为人工智能的Milestone(里程碑)。“全世界只有几千种病,几万种药,治疗其实就是在匹配,而匹配,正是大数据的一个核心工作,就像下围棋一样,它一直在匹配下一步怎么走是最优的。


等到哪一天人类真的敢吃人工智能开出的药,人工智能才真的成功了,我觉得这一天应该会到来。”他解释,毕竟人工智能的匹配能力和精度可以超过大部分的医生:“我看到有人摇头,没关系,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辅助诊断而非看病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教授陶祖莱和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分子遗传实验室负责人顾卫红显然属于会场中“摇头”的人。


陶祖莱在《健康: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的演讲中,从力学、哲学、生物学等角度对健康、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解构和讨论。他告诫,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客观认识和评价大数据、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好处。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甚至患者不同语气的回答,不同表情的回复都有不同的意思,这决不是IT的‘01’算法就可以解决的。”他忠告。



作为临床医生,顾卫红对人工智能在医学所能发挥的作用持谨慎态度。


“人工智能所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下棋、购物、打车等,跟医疗是完全不一样的。”顾卫红开门见山,“因为医疗涉及人的健康、疾病,对治疗的探索甚至属于对自然界未知世界的探索,而这些都不是我们原本就有涉足和创造的。


她还表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身心不可分离。“生过病的人一定都有体会,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与其健康和疾病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会出现亚健康甚至过劳死,其实都跟其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另外,她还介绍,自己在跟患者沟通时,除了运用医学知识和经验告诉患者得了什么病,应该用什么治疗药物和手段,还需要情感沟通。“人在生病时是非常无助的,怎么可能用冷冰冰的机器看病?” 


但在另一方面,顾卫红对机器学习辅助治疗倒是非常看好。“医生是非常需要辅助和支持的,所以基于机器学习的辅助诊断系统非常重要,但不是由后者直接看病,这个理念要改。


会后,健康界与涂子沛就该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他表示,的确如此,现阶段而言,人工智能于医疗所能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决策支持。


作者


相海泉 健康界主编
关注医疗信息化,关注信息化支撑下的医疗。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