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说 | 三个真实小故事 阐述医生的“民义”

2017-04-19 缪晓辉 健康界

摘要

中国民众一定会与医生携手并和谐地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这是人民的名义,更是医生的“民”义。

来源:健康界 作者:缪晓辉(缪晓辉论健)


做了34年医生,我过去一直“辛苦并快乐着”,而近三五年来,经常“痛苦并快乐着”。然而,再苦再累,受多大委屈,人民的医生爱人民,义务也,故曰“民义”。


今年“两会”某政协代表发出“脱了白大褂,医生也是普通人”的声音,并呼吁尊重医生。类似的呼吁有过太多次,遗憾的是,医生的执业生态迄今未发生根本转变。对此而做病因诊断的文章很多很多,似乎确诊了,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案。


既然无解,我还能说什么?那我写一点点大家可能知道,但不太了解可的事情,讲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看医生内外。


故事一

我大儿子学金融,现在在澳洲读研究生。1999年,是我刚刚担任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的第一个年头,那时他5岁。一直记得他的一个动作:右手上下左右各移动一次,对着客人说:“我爸爸一天隔~~一天回家”,他故意把那个“隔”字拉得很长。为啥要隔天回家?因为接手一个“developing”的科室,加上医疗、教学、科研、带教研究生、写论文、写课题标书,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把在马路上“浪费”了的时间换来加班加点工作。即使回家,也大多是在9点整赶到家中,一边吃“晚饭”一边看上海台的夜新闻。


我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大儿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坚定了信心——不做医生,因为做医生的爸爸太辛苦了!可惜,就因为我这“榜样的力量”,使得缪氏家族少了第一个世袭的90后医生!


小儿子现在上小学,在他3~5岁时,没少生小毛病,每次都是我亲自诊治,迄今从未去过医院,他的社保费用截至目前没有花过一分钱。


每遇这家伙感冒发热,我打发他吃药或哄他喝水的时候,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小子啊,你想哈,老爸是医生,会看病,这就不要送你去医院打针了,奶奶、外公、外婆和妈妈都不要操心,多好啊,你长大了做医生好吗?”此时,小儿子非常认真并轻轻地地点点头表示同意。哎呦,这小子可假了,等到不发热、不咳嗽、满地跑了,你再问他还做医生吗?他斩钉截铁地、一字一顿地叫回答我:“我—不—要—做—医—生,老爸总是坐在电脑前面!”


最近,这个小东西主动和我聊天,说起我在他们班级讲“病从口入”的科普知识,讲过关于宠物猫可导致弓形虫感染并伤眼底的内容。我大喜,立马认真细致地再就一些感染病的知识单兵教练一番,然后又不失时机、因势利导道:“儿子啊,当医生多好,懂那么多,还帮助那么多小朋友”。岂料,我话还没说完,儿子大喊:“我—不—要—做—医—生!”。 可惜,就因为我这“榜样的力量”,缪氏家族少了第二个世袭的00后医生!


这都怎么了?也无解啊。我的两个儿子在决定不选择医生的时候,尚不知道或者不懂得医生挨打挨杀的遭遇。我真的很受挫,大半生里,成功不少,比如成为一名“民”医;失败更多,比如两个儿子都不愿意承父业。一身功夫,无法传宗接代啊!悲哀!


故事二

2014年我参加了一个医疗事故鉴定会。一位老者因患甲型H7N9流感在上海某大型医院医治无效离世了。我们做医生的真的与家属一样悲痛,不仅为逝去的生命而悲痛,还为传染病的不可知性而沮丧。这个案例是医院提出二次鉴定的,原先在区级医疗事故鉴定中,定性为“一级医疗事故,院方负次要责任”。大家可要注意哦,“一级、次要”,可不轻呢,院方要承担30%的责任!我作为市级鉴定专家,参与了二次鉴定而且担任本次鉴定的组长。三个半小时之后,鉴定结果出来了:维持原判。尽管内心很不是滋味,但是我们的“判决”是有依据的。


可是,提醒读者注意:甲型H7N9流感,是个全球都不甚了解的传染病。工兵排雷,虽然危险,但那是他的专业,可是鬼子研究了一种新的雷种,工兵排雷时会出现哪些结果?您思考一下?


不便介绍鉴定的细节,只请大家从本案知晓这么几点:第一,与我类似的鉴定专家,有时是“法官”,有时是“罪犯”。我每次与涉事医生面对面“交流”时,感觉很不好,心里总会犯嘀咕: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和他/她可能会交换位置。然而,尽管如此,很负责地告诉大家,与其他专家一样,本鉴定专家参加的所有鉴定活动,从未有过偏袒,也不为情绪左右;


第二,不可否认,不少不良风气必然会出现在医疗行业,也当然会发生在极少数医务人员身上,比如评审科技奖。然而,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工作超过10年,我却从未接受到一个“帮帮忙”的要求。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推测其原因,一是医生有自己的特殊尊严:可以为获得某种荣誉或奖项或课题而“求助”,但绝对不会为自己可能犯下的“错误”打招呼求饶;二是涉事医生很自信,被“传唤”到鉴定现场之前,从不觉得自身的医疗行为有问题,至少没有严重过失;三是鉴定专家是抽签确认的,如果排除前述两种情况,那么还可说明,鉴定这活儿,从未或很少发生过“泄题”事件。


故事三

2011年,我给国内高级别医师们作过一个讲座,题目叫“规避医患矛盾,从医方做起”。我结合自身医疗和医管的实践,就医院和医生在规避和处理医患矛盾方面应有的作为,从多个角度作了阐述。在讲座的最后,我提出重要的两点:第一,医生是知识分子,而且大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律方面要更加严格;第二,医生是360行中的一行,一种职业而已,不要太高看自己。


PPT上有这样一行话:“医生是职业,至少我们自己不要有太多优越感”。岂料,台下某位有国外深造经历的主任立即反对:“医生的职业,应该高人一级,应该有优越感。


对此,我质疑他三点:首先,当年,你学医或做医生,不过是一种单项选择而已,并无特殊,虽高考分数不低,但也不一定是最高分获得者;其次,你认为哪些职业应该优越?据说美国的律师或所有法律工作者都要比医生“优越”,你同意么?最后,如果某一天你不幸生病,换位为病人,可以体验一下你的经治医生在你面前显示优越性的感受。那提问的医生不再吱声,其他专家们报以了掌声。也许有些医生不过是出于礼貌而给予掌声,不见得完全同意我的观点,但我固执地坚持:医生一种职业而已。


经常自嘲:我,就是一介草医,是一个“民”医,整天劳碌,既是职业使然,也是活着的意义,还是养家糊口的需要,从不犯拽,也拽不了。大家知道吗,每当医生遭遇不公正待遇事件发生的时候,同仁医生们最多也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发牢骚,或转发一下相关事件的报道而已,不等事件过去,他们仍然继续披上白大褂。


你极少听说过医生群体罢工的吧。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工厂可以大规模罢工,不出产品就是了;交通运输系统可以罢工而全面瘫痪,滞留旅客而已;老师也可以罢课,小朋友们因此还乐得偷闲做户外运动呢。但是,手术室不能停运、ICU病房不能没有医护人员、重病人不能没有医生照护、肿瘤患者不能没有人帮他消灭癌细胞、乙肝患者不能没有缪医生帮他们对抗体内的病毒。


即使亲眼看到我面前有位医生因为他人伤害而血流满面,我在表达愤怒之后,还得披上白大褂,因为没有选择,这是职业的特质!有人说,做医生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情况很难言传,只能在同类间意会,我同意。


不过,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未来没有人选择做医生,怎么办?不想也不可能通过此文,为改善医生执业现状而带来“重大进展”,只是想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说说身为民、工作为民的医生故事,并以医生的“民”义,希望引发大家思考。坚信,不会很久,在智能机器人取代医生之前,中国民众一定会与医生携手并和谐地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这是人民的名义,更是医生的“民义


(原文标题:医生的“民”义。本文来自健康界众说栏目,点击微信菜单“猜你想看”了解入驻众说详情。)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闻

众说 | 医院药房托管无论是否涉及垄断 都是大势所趋

众说 | 协和袁钟:医生的使命是扩大善

众说 | 别急着唱衰医生集团 先搞清楚这五个问题

众说 |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 中国真做好准备了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赴瑞典7日行”更多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