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偏居西北内陆的宁夏 是如何打造成互联网医疗明星地区的

2017-09-11 健康界

摘要

地处西北内陆且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探索却丝毫不逊色于沿海地区,宁夏究竟做了什么?

来源:健康界 


地处西北内陆且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宁夏,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探索丝毫不逊色于沿海地区。


迈向互联网医疗建设第一梯队的宁夏,到底做了什么?


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 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宁夏经济欠发达,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宁夏,如何利用它解决百姓,特别是基层地区百姓看病难问题?


真正把“互联网+医疗”用好,解决老百姓看病的实际问题。在9月9日举办的“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宁夏卫计委主任马秀珍介绍,宁夏通过“互联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少跑腿。

宁夏卫计委主任马秀珍


1.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上下服务渠道。


主要有三个“通”。一是网络通,把网络铺设到基层。由中国电信牵头,将电子政务外网铺设到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乡以上覆盖率达到了90%。


二是设备通。马秀珍介绍,目前宁夏已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对外接入13家国家级医疗单位,覆盖自治区内7家自治区级医院、22家市县综合医院、196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学、远程查房,远程会议。“这大大降低了百姓就医的花费。”马秀珍说。


三是信息通。马秀珍介绍,远程医疗通过利用医疗机构的慢性病管理智能监测卡系统和分拣系统,将患者信息实时推送到居民所在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时体征监测,初步实现了慢性病高危人群全程智能化服务。


2.医联体整合医疗资源,构建高效服务体系。


医联体全国遍地开花,宁夏也不例外。与其他地区不同,宁夏意在通过医联体“建立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


马秀珍介绍,目前宁夏建设了医疗集团、纵向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专科联盟等4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其中,100%的三级医院、90%的三级专科医院、63.5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5%的乡镇卫生院已纳入医联体范围。


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出治疗方案,下级执行”的层级诊疗模式——在医联体内通过互联网上传检验检查资料,上级做出治疗方案,由基层进行治疗。


“这样,基层几十万的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也推进了县域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马秀珍透露,目前宁夏47万名慢性病患者因此受益,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


3.建立互联网医疗长效服务机制。


互联网医疗建设,关键不在技术,而在配套机制的建设。这一点,马秀珍深有体会,她指出,互联网服务如果没有政策保障很难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进一步做好互联网远程医疗,宁夏出台了5项规范、4项标准、5项政策,尤其在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管理、远程医疗院间结果互认、远程医疗收入分配、远程医疗第三方准入标准等方面做到实用创新。


此外,与物价局联合出台了《宁夏远程医疗收费标准》,涵盖了目前远程医疗的所有应用。


“既有市场定价原则也考虑实际消费的需要,既有中医还有西医、既有远程医疗疑难病会诊还有各类专科诊断、另外还包括了远程教育和手术指导等方面。”马秀珍说,“这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详尽的远程医疗收费标准。”


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 促进基层能力提升


“互联网+医疗”不仅再造了医生资源,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供给,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层能力提升。


在这点上,宁夏首创了远程专家门诊模式。


第一,借助互联网,打造远程专家门诊。


依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向上联通全国大量优质专家资源,将全国1.5万医生资源引入宁夏,覆盖全国顶级医院的全部科室,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日常化的互联网视频问诊。向下联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和居民,使居民在社区随时可向市一院的专家问诊。


目前,共联系下级医疗成员单位60余家,帮助老百姓在家门口治好疑难复杂疾病。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无法处理的特殊疑难杂症,由远程专家门诊直接通过绿色转诊通道转诊。


“自今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完成了471例远程门诊,24小时内预约上级专家的成功率为100%。”


第二,借助互联网,助力健康扶贫。


互联网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尔后,宁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互联网+精准医疗扶贫。“要让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必须要借助互联网。”马秀珍说。


据了解,宁夏的贫困人口为41.8万人,在致贫的原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占42%。


面对这一状况,宁夏开始在贫困地区探索互联网+精准医疗扶贫。“我们在南部贫困山区彭阳县启动了‘互联网+精准医疗扶贫’试点,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专家门诊’。”马秀珍讲到,在“互联网+精准医疗扶贫”探索下,宁夏通过互联网将专家的服务能力输送到贫困偏远区域的医疗机构。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及时转诊到省市级医疗机构治疗;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根据专家的治疗方案,在县级医院治疗;对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由专科医生远程指导、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管理。


实施以来,“互联网+精准医疗扶贫”试点共有11672名贫困患者受益。


与此同时,为解决对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精准救治、精准保障,宁夏政府还投入500万元,依托“卫生云”建设了健康扶贫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平台,实现社保、卫生、民政、保险等各个渠道报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成后将实现社保、卫生、民政、保险等各个渠道报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贫困患者在一个窗口就可以报销各类看病费用。


探索“互联网+健康管理” 促进居民健康管理


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点是提高百姓获得感,单靠治病显然不行,还需要将关口前移,突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


马秀珍表示,“健康管理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很难实施。为此,宁夏尝试把“卫生云”导入群众健康管理,引导群众参与自我健康管理。”


主要做法有其三:


一是建成了覆盖全区660万人口的居民健康档案和基层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互联网平台帮助慢病专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建立慢病管理协作关系,组建“专科+全科”团队,向基层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健康科普教育等在线服务。


目前,宁夏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已对全区40万例高血压、10万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与健康指导。


二是把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与医生诊断治疗有效结合,医生利用平台进行用药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疾病并发症、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抗生素应用分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基层家庭医生建立了慢病管理平台,让患者完全参与进来,主动学习,提高健康知识,配合长期康复治疗。


三是利用互联网将全区各级预防接种单位、产科医院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对流动儿童的动态管理、预防接种的主动监测和全区所有冷库、冷藏车疫苗流通安全的全过程实时监控。


目前宁夏对预防接种机构和产科进行了对接,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推送到产科进行预防接种,“每一支疫苗从出厂到接种儿童身上的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了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从偏居西北内陆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全国互联网医疗明星地区,在“互联网+”助力下,宁夏的医疗建设速度犹如火箭般,实现三级跳。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卫生云’深化应用和运行完善工作,积极探索拓展‘互联网+医疗’的运行发展方向和模式,推进发达地区和宁夏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马秀珍说。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闻

宁夏医护将告别“事业编” 这4大问题得搞清楚

宁夏医生遇刺后仍心系门诊 医院力挺

10天覆盖10000名医生 互联网医学教育样板如何做到的?


第六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下图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