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纪录片《寻找手艺》的反扑:被20多家电视台"退货",却在B站意外大火
文 │ 崔百珎
听说过“先网后台”的纪录片吗?
《寻找手艺》就是。
这个曾被二十多家电视台拒播的“非主流”纪录片,是先在B站走红的。
虽然B站一直以来的主体受众,大都是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但在首页的多个分区中,“科技——纪录片”这个细分入口,也聚焦了一批喜欢看纪录片的人。据B站工作人员反馈,上线半年多的《寻找手艺》全片,现在已经登上了B站全站排行的第3名、科技区排行的第1名。
简单说,精准投放于准确位置的纪录片《寻找手艺》,算是在B站火起来了。该片导演张景说,《寻找手艺》能够被大家看到,B站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劳。
如今,这档纪录片在爱奇艺网站也有播出;另外,这个特立独行的纪录片《寻找手艺》,还在旅游卫视的《行者》栏目,以另一种剪切方式播出了。而据张景于10月19日跟骨朵透露的独家消息,山东卫视也向这部纪录片伸出了橄榄枝,双方正在接洽播出事宜。
非主流纪录片被主流电视台拒播之后
据张景自己说,《寻找手艺》曾被二十多家电视台拒播。理由嘛,从导演本人给知乎问题“如何看待纪录片《寻找手艺》?”写的答案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大概可以总结成如下几点:一、土的掉渣;二、外行;三、没有导演技巧;四、音乐单一......换言之,就是这个纪录片跟电视台常规播出的主流纪录片太不一样,它虽然反应了真实生活,可它太特殊了。
纪录片情理之中的被多家电视台拒播,但一心想要让其传递出去的张景,却没有就此放弃。他自己去B站申请了个“张景的景”的ID,上传了《寻找手艺》的五集纪录片。与此同时,这个执着的up主,还在评论区放上了自己的部分手记,以方便在B站观看视频的观众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节目的背景故事。
面对如此与众不同的纪录片,网友们看的乐呵又感动,纷纷发射弹幕,跟着主创团队一同笑、一路走,一起被代代相传的传统手艺、传承人所感染。而后来的观看者,在B站弹幕的影响下,又增强了或快乐或感动的情绪。成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赶得巧的三人,在贵州赶上了两位老姐妹最后一次造纸...... 导演给她们拍照,两位老奶奶很开心:“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
真和养号两位奶奶
一茬茬弹幕游走,她们的名字到了每一个看到这段影像的人的心里。
张景表示,他的初衷是想要把让中国得以延续数千年的民族智慧,以影像的形式保存下来。现在,张景说:“拍摄手艺人,其实就是在拍另一个自己。”
很多人都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美梦。常规思路来看,了无牵挂的年轻人是最接近这个梦的人群。然而,人到中年、家庭事业缠身的张景,却潇洒自在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由行”。支撑张景出发的启动资金,是他通过卖了一套北京郊区的房子筹得的。
据张景的手记中所讲的,让他这个北漂了近二十年的人,带上好友说走就走的原因,是他有一个梦想要圆:“拍一部真正的纪录片,不为赚钱,只为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三个人,一百多天,二十三个省
这个连导演本人都调侃是草台班子的制作团队,一开始其实有四个人,结果拍摄到第六天的时候,队伍里唯一的摄影师因家中有事而退出了。然后,原本只负责开车的司机师傅何思庚,从此兼起了摄影师的重任。如今,当初的“司机师傅何思庚”已完美转身为“摄影师何思庚”。
三人中,还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叫喻攀,他至今在云南管理酒店。当初,这个与两位七零后大叔同行的九零后,一个人负责了录音、灯光和外联多项功能性职责。毫不例外的,这个少年也是个纪录片“门外汉”,甚至在拍摄进行到第八天的时候,还会出现录“爆”音的差错。而张景却笑谈,这个有趣的小伙子有着强大的外联能力,也因此给片子的拍摄带来了不少惊喜。
纵观整个团队,唯一看似靠谱的还属导演张景。他毕竟是从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今:浙江传媒学院)主修过摄影的,后来又曾在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任职。如今,他的身份是“独立纪录片制片人”。
《寻找手艺》导演张景 网络图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景一行三人不仅专业水平有限,连设备都十分“寒酸”。依照张景手记中的记录,他们是驾驶着一台十年了的老破车,载着两台二手摄像机,外加两支低端镜头和一台二手录音机,攻克了二十三个省的三百来个拍摄点的。
这三个人像自由行一样的随走随拍,跟提前做过稠密准备的正统纪录片完全不一样。他们想拍羊皮筏子的制作手艺,喻攀就临时询问村子里卖当地特产的大姐,巧的是大姐的老公当天正要制作羊皮筏子,随即带路领了他们去。后来,导演买了大姐二十块钱的枣子作为答谢,大姐很开心。然而,想要在旅游业兴起的这个地方,乘坐羊皮筏子体验一次漂流,却是要付费的了,囊中羞涩的三个大汉,转而笑哈哈的去戈壁开车漂移了一番。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冲出来一辆疾驰的汽车。惹得黄土飞扬,却仍旧肆无忌惮的漂移着,坐在车里的三个大男人,自顾自的张大嘴哈哈的笑,笑得没心没肺,傻得天真可爱......
横跨二十三个省份,历时一百二十多天的“自驾游”式拍摄,就在三人跌跌撞撞的摸索中完成了。其中,有让人惊叹的手艺传承人,也有令人感到意外的奇遇。
后来,张景回忆,他们从北京出发的那天,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甚至连空气似乎都比平日里清新。
三年,五段成片,十八万字手记
如今,名为《寻找手艺》的五集纪录片早已完成,网络上的口碑很好,喜欢它的人都为它真实记录的手艺人和他们的故事所动容,也因此有不少自媒体为它摇旗呐喊、卖力推荐。但张景却很清楚的知道,纪录片领域的专家们不喜欢它。
在这部仅有五集的纪录片问世之前,文案撰写、素材整理、后期剪辑,以及三番五次的精简与修改,耗去了大约三年的光景。张景说,这部纪录片的配音并非常规的第三人称,而且是由毫无播音技巧的他亲自上阵的。
张景在最初拟定这个项目伊始,给它定的栏目名是《指尖上的中国》。似乎大有深受国民喜爱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姊妹篇的感觉。然而,相比较于画面精美、文案严谨、标准央视浑厚配音的《舌尖上的中国》,这部“指尖上的中国”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那些恢弘的场面、设计感绝佳的画面、华丽的片头字幕......《寻找手艺》统统没有。它有的是口语化的文案,接地气的配音。就好像邻家讲故事的大叔一样娓娓道来,时不时还抖两个让人捧腹的小包袱。
然而,在已经播出的五段成片中,张景一行人所拍摄的一百多位民间手艺人,并没有全部剪辑进去。比如,一位自称是山东泗水陶器末代传人的刘新文,就没有放入成片。因为社会的发展,酱缸的需求越来越少,即便是一年只制作三次,仍有土陶缸积压在刘家的房前屋后。刘新文说,以后如果不做了,也会留着那个制作土陶的作坊,因为“对这玩意儿有感情了”。
制作土陶的刘新文
张景自认为是水平有限,才没能让更多人看见这些手艺人真实的状态,所以希望用另一种方式对其进行记录。同时,他也记录了“三人行”的一些幕后故事。这份记录,他写了十八万字。
能感觉到,张景是一个很有倾诉欲的人。他在豆瓣的个人主页,知乎的问题主页、话题专栏......都用带有个人头像的账号“张景的景”,发布了长达十八万字的手记。文字朴实无华,大多是像日记一般的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偶有个人感慨。除此之外,似乎还能看见张景在这次“旅行”后,无声无息的内心变化。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