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5年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文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将于2015年11月4日至8日(4日报到,5至7日开会,8日离会)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引领创新发展”。会议将采用主题报告、专题口头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现将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凡符合“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题指南”(见附件)内容且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报告过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专家评审论文前的资格审查环节将对所投论文进行已刊论文核查和重复率筛查,不符合要求者不能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二、报送论文的要求


(一)会议使用电子会议会务管理系统,投稿者需在网上进行注册后提交论文。


点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网站(www.csss.cn),进入“学会学术会议平台”——“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页面(2015年3月20日开通),按说明和注册要求填写个人注册信息


(二)以第1作者身份报送论文限2篇。


1、论文摘要。所有投稿者均需提交论文大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与建议等不少于1000字、不超过1500字的研究内容,摘要无须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不得有图表。摘要通过网站指定对话框以附件(无作者信息、用于盲审)形式上传。论文摘要应撰写在页边距为常规默认的A4纸型上,保存类型为word。论文摘要题目不超过30个汉字,字体为黑体、字号为2号。正文字体为仿宋体、字号为小4号,行距为单倍,每行36个汉字。


2、论文全文。凡拟申请专题口头报告者,除提交论文大摘要外,还需提交对应内容的论文全文。论文正文(含图表)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与建议,无须小摘要及关键词。论文页面纸型、保存类型、字体字号和网络上传文档等要求与摘要的要求相同。


(三)单位集体报送论文。只需报送包含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所属学科等内容的汇总表,以备核查。论文摘要和全文需作者本人通过网站注册并提交后生效。


(四)作者每报送1篇论文需交纳100元论文评审费。个人交纳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网上支付:在论文提交后,网上自动弹出网银支付对话框,作者按程序完成网上支付;第二是邮局汇款:通过邮局将评审费寄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办公室(地址: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邮编:100061),汇款单上需注明“十科大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务必填写第1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单位集体交款可通过银行转账和支票,开户行:工行北京体育馆路支行,户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账号:0200008109089053154。单位汇款后需将汇款凭证传真至010-87183928。该账号不接受个人交费。


(五)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7月15日


三、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文选题指南


1、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与研究热点


2、运动训练理论与项目特点研究


3、运动训练质量管理与动态控制研究


4、青少年训练研究(包括选材, 训练方法等)


5、奥运争光战略规划及其政策配套研究


6、大数据在训练监控方面的应用研究


7、周期训练板块化训练的理论与应用


8、里约奥运会风险参赛因素分析与对策


9、现代体能训练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


10、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11、专项能力诊断在竞技运动训练的长期计划和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12、赛前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3、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训练个案研究



14、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与康复


15、备战大型运动会医疗服务与保障


16、运动防护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17、运动员健康与运动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8、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19、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运动与代谢调控的基础研究


21、运动健康效应的整合机制研究


22、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与创新


23、运动、营养与健康


24、运动营养品的科学应用


25、运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中不确定度的概念,估算,应用


26、运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方法的验证


27、运动训练生理医学监控的理论与方法


28、运动训练适应与恢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29、反兴奋剂规则研究


30、加强反兴奋剂教育的研究


31、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32、运动员食品、药品安全管控



33、运动装备、训练器械、测试仪器等的应用与研制


34、运动创伤的生物力学机理及康复方法研究


35、运动生物力学在大众健身中的研究与应用


36、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生物力学


37、运动技术与训练的生物力学


38、人体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原理


39、促进运动表现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40、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


41、国民体育健身活动方式、需求及政府对策


42、社会发展与国民体质的关系


43、体质测定指标与健康指标的关系


44、体育健身对体质水平的影响


45、运动健身促进身体健康的实践


46、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新指标、新方法、新设备


47、运动与慢病干预


48、运动与老年健康


49、体育信息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50、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


51、移动互联网、遥感技术、云计算在体育中的应用


52、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在体育中的应用


53、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过程融合的研究


54、计算机辅助训练研究


55、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健身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56、体育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


57、体育比赛数据智能分析与临场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


58、备战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情报信息研究


59、体育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创新能力研究


60、体育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


61、体育政务、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研究


62、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63、体育学术期刊网络化传播与数字化服务研究


64、体育学术期刊出版模式与国际化发展研究


65、体育工程基础理论研究


66、体育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67、体育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68、辅助体育训练和测试的新型关键专项器材和技术研发


69、大众健身的通用和新型器材、技术、服务平台的研发


70、老年人和伤残等特殊人群的体育器材和设备研发


71、公共体育场所、设施、器材和设备的研发、检测和检验研究


72、体育赛事和媒体的新型系统、技术、装备、仪器器材研发


73、体育统计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


74、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75、体育综合评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76、体育统计方法应用创新与成功案例分析



77、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国体育改革


78、“新常态”社会环境中我国体育的包容性发展


79、国家治理与体育治理的相互作用


80、体育治理体系构建与政府职能转变


81、体育改革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研究


82、体育社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83、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体育需求研究


84、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85、体育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


86、公民体育权利研究


87、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研究


88、全民健身与社会发展研究


89、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90、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机制


91、职业体育与三大球振兴策略


92、冬奥会承办与管理研究


93、体育产业改革创新研究


94、促进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95、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研究


96、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主体研究


97、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98、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99、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00、体育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101、我国职业体育改革发展研究


102、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策略研究


103、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


104、体育上市公司研究



105、体育传播基础理论研究


106、体育跨媒介融合研究


107、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108、大数据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研究


109、体育新闻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


110、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传播研究


111、媒介传播与体育迷关系研究


112、新媒体发展与体育传播关系研究


113、新媒体时代大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114、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研究


115、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研究


116、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117、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


118、学生参与体育的风险管理研究


119、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升学体育考试研究


120、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研究


121、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研究


122、竞技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研究


123、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研究


124、武术标准化研究


125、武术传播与发展研究


126、武术教育教学研究


127、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128、全球孔子学院“武术课”推广策略


129、中国健身武术国际化推广研究


130、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研究


131、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研究


132、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发掘与整理研究


133、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34、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35、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研究


136、国外体育史暨体育思想史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