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 年度大展

2017-08-03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17年8月10日—11月10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

-主办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缔造者

——乾隆皇帝,

在《御制南巡记》中

总结自己的一生:

“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

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其六次南巡,每至浙江,

都为此地的人文、风景赞叹不已。


△ 乾隆帝朝服像 故宫博物院藏


在西湖一年中最明艳热烈的季节里,

距离六下江南两百三十余年后,

乾隆皇帝“第七次”来到杭州。


此次展览旨在较为全面地介绍乾隆其人其朝,同时将浙江这一主题融入展览各个部分,体现乾隆一生中来自浙江的绵长不绝的影响。



一、君临天下

清高宗乾隆帝(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君主,是我国古代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君主之一,于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极大作为。他理政定规,减赋治水,戡乱靖边,崇儒尚文,在位六十年从无怠政,使清朝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


△ 少年弘历采芝图 故宫博物院藏


1

得 天 护 佑


有关乾隆帝的生辰八字,内阁大库档案中有批语曰:“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相术预言虽不可轻信,但乾隆帝从王府出生到读书习艺,从顺利登基到成就功业,从耄耋退位到最后善终,纵观其一生,确是中国古代帝王之中少有的幸运之君。他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幼聪敏凝重,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的喜爱,在雍正元年(1723)就以“秘建皇储”的方式被确立为继承人。


△ 郎世宁《弘历平安春信图》 故宫博物院藏


2

登 极 至 尊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胤禛病逝。九月初三,弘历举行登基大典,临朝百官,宣布明年为乾隆元年,诏告天下。即位后,时年25岁的他自称“春秋正富,年力正强,乃励精图治之始”,希望有一番作为,以期无愧祖宗与臣民。在位期间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至乾隆晚期中国人口已达3亿,创历史新高。


△ 明黄缎绣云龙纹朝袍 故宫博物院藏


3

寿 元 高 厚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训政3年,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他稳定统治的60年,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的皇帝,晚年欲求颐养天年,每到人生重要节点,都要撰文题字,或是命人画像、镌刻宝玺,以作纪念。


△ 青玉“古稀天子之宝” 故宫博物院藏



二、勤天敬民

乾隆帝以勤政爱民为治国之本,在治国理政上堪称名君。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开荒;关心水利建设,疏浚运河,修筑海塘;支持发展商业,给予宽松政策;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乾隆帝书董邦达绘《三希堂记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1

天 子 书 房


乾隆自幼在上书房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徐元梦、张廷玉等研究程朱理学的当代宿儒指导他熟读经史典籍,既讲解儒家经典以及理学精蕴奥义,又涉及社会现实、民生疾苦,总结历朝的治乱兴衰。乾隆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学。如其自己曾言:“人不读书,有不可救药者!”


△ 宋官窑洗 故宫博物院藏


2

治 国 理 政


乾隆帝对唐太宗及其臣僚的“嘉言善行”极为钦慕,对“贞观之治”也十分向往。即位后,乾隆帝励精图治,吸收了康熙、雍正时期治国政策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康熙以宽大治国,导致官民不畏法,诸事废弛;雍正则从严治理,却政气繁苛,民受苦累。乾隆帝刚柔相济的为政之道,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乾隆帝御笔《阅海塘记》卷 故宫博物院藏


3

稽 古 崇 文


乾隆帝稽古崇文,喜欢品茗作赋、濡墨作画。他自幼熟读经史,通晓汉文化,即位后进行大规模的图籍收集和编纂,数量多达百余种,为历代帝王修书之冠。其中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3461种、79039卷,装订成36000余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 姚文瀚《乾隆帝鉴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三、海宇安澜

乾隆帝一生成就“十全武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最终确立清朝全盛时期的版图,即近代中国疆域。乾隆帝南巡的一大目的是“巡视政事、阅兵校射”,实施“赏罚信明”,安抚军心,期许“承平世恐军容驰,文物邦应武备明”。


1

木 兰 秋 狝


“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即捕鹿,一般于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人称秋天打猎为狝)。清帝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蒙古三大部的管理。乾隆在康熙帝的培养下,从小习武、娴于骑射,特别注重满洲武功的保持,对秋狝大典相当重视,自乾隆六年(1741)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狝次数达40次之多。


△ 乾隆帝御用大阅盔

故宫博物院藏  


△ 乾隆帝御用黄色缎绣金龙纹大阅甲

故宫博物院藏


2

八 旗 甲 兵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因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故也称“八旗”。后收入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连同满洲八旗一共二十四旗,仍以满洲八旗为核心。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由于对旗人实行优待政策,故而滋生懈怠颓废之况,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乾隆帝对八旗武备战斗力的保持非常重视,视其为保持国家安定的根本。杭州是清代建有满城的军事重地,常年驻守八旗军队,乾隆帝曾三次在杭州阅八旗兵,务令其“技艺精强,以复满洲旧习”。


△ 八旗盔甲 故宫博物院藏


3

靖 海 平 波


“十全老人”是乾隆帝对其一生武功战事的总结,在这十全中,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是唯一的海战。乾隆五十一年(1786),因当时的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率军反抗,响应人群号称有一百五十万之众,波及全台,一时震惊朝野。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帝派福康安与大将海兰察出兵平乱。当年十二月福康安与天地会众决战于八卦山,清军大胜,并于次年二月生擒林爽文。


△ 碧玉“十全老人之宝”  故宫博物院藏



四、怡情乐志

乾隆重视调养情志,兴趣爱好广泛,在经学名儒帝师的启蒙下,扎下深厚的汉文化根基,极喜艺术,却未因此事而怠政。他亲自主导宫廷中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制作,确定高、新、精之标准;一生酷爱鉴藏,内府中有大量名家墨宝;又痴迷书法,喜欢绘画,精娴音律,热心园林等,处处显露出他的斯文儒雅与倜傥超脱。


△ 清佚名《乾隆帝薰风琴韵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1

文 人 雅 韵


乾隆帝仰慕文人雅兴,向往和迷恋汉族士人超脱世外的生活。乾隆一生写诗成癖,作诗四万多首,笔墨遍布大江南北,其诗作数量竟与《全唐诗》相埒。其书法作品同样数量众多,含大量诗文、临古卷轴、对联、匾额等。乾隆帝十九岁开始学画,“独爱写花鸟”,其学画始于临摹名家之作,而后深入,悟仿生之道。吟诗、书法、绘画共同构成了乾隆帝的文人习气,影响着其艺术化的生活倾向和审美活动。


△ 剔红御制诗三清茶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剔红曲水流觞图圆盒 故宫博物院藏


2

西 洋 来 风


乾隆帝欣赏欧洲传教士的艺术和工艺,推崇西方科学技术,追求西方生活情趣,不断从欧洲引进天文仪器和机械钟表。除各种工艺器物,在乾隆朝的建筑上,也烙下了崇尚西洋技艺的深刻印记。乾隆帝亲自监督圆明园西的洋楼建造,并命意大利天主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了定时水钟和喷泉装置,以供皇家娱乐。同时,中国本地工匠学习并掌握了欧洲工艺技术,由模仿到创造,充实且丰富了本地的传统工艺美术,这些器物亦成为18世纪西风东渐的历史见证。


△ 铜镀金太平有象钟         △ 铜镀金异兽衔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3

福 禄 寿 齐


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与追求。乾隆帝个人富贵天然,寿元高厚,一生追求福禄寿齐,更希望“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以至天下太平、长宜茀禄。他自豪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于自己的长寿和家族的兴旺。这种追慕、向往、自豪、得意的情感留在了乾隆帝的诗歌、建筑里,也留在了当时的服饰、器物中。


△ 湖绿色天华锦缀绣三多金寿字纹禄星戏衣

故宫博物院藏


4

物 阜 工 巧


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工艺水平达到相当水准,处处洋溢盛世风华。乾隆帝鉴赏文玩追求十全十美,在他的审美主导下,中国的工艺美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官府作坊和民间作坊均得到极大发展,技术水平提升,制作技艺空前精湛,装饰风格更趋华丽。涌现的大批能工巧匠秉承匠人之心,将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推向了辉煌灿烂的巅峰。


△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双连瓶 故宫博物院藏


△ 剔彩云龙纹提梁匣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佛日普惠

依据现存史料可见,乾隆帝笃信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亦抱有浓厚兴趣。每到杭州,必到名山古刹拈香礼佛,与高僧论法参禅,自称“偷闲游佛国,问景憩僧寮”。据记载,乾隆帝六到杭州,巡礼寺庙约四十次,足迹遍布杭州各大寺庙,进行赐改寺名、题额撰联、赐物赏金、选僧主寺、访古题咏等活动。


1

万 法 归 一


清帝充分了解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的重要影响,把“兴黄安蒙”作为巩固蒙藏边疆的重要国策贯彻始终。乾隆帝秉承国策,推崇藏传佛教,清宫与西藏的佛教交流十分频繁。其自身亦是虔诚的佛教徒,自号“长春居士”。同时,皇家广建喇嘛寺院,大造佛像供器,大办佛事,这也使满族、藏族、蒙古族这三族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联合。


△ 丁观鹏《乾隆帝洗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2

佛 国 巡 礼


杭州有“东南佛国”的美誉,佛教发展与西湖景观相呼应,形成了以灵竺为中心的北山寺院群和以净慈为中心的南山寺庙群。乾隆十九年(1754),为祝皇太后寿辰,乾隆帝命人参照灵隐等寺院形制,在北京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西空地建五百罗汉堂,将江南佛寺的影响带回北京。由此,江南寺庙园林的建筑艺术在北方广为流传。


△ 极乐世界佛屏 故宫博物院藏



六、为爱西湖

乾隆帝仰慕江南繁华,流连钱塘美景,终其一生反复题咏、摹绘、怀念,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对于乾隆帝屡屡南巡来到杭州,《西湖志纂》做了极高的评价:“省方幸浙,驻跸西湖,勅几之暇,探奇揽胜,亲洒奎章,昭回云汉,而西湖名胜益大著于天壤之间,呈亿万年太平景象,诚自有西湖以来极盛之遭逢也”。



1

孤 山 行 宫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杭州,以孤山锦带桥西为行宫。雍正五年(1727)改行宫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杭州,又在圣因寺西另建行宫,俗称外行宫。清朝乾隆行宫及其后苑的范围大致为:南至西湖,北至孤山山脊,东至今浙江省博物馆,西面应包括今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清行宫遗址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代表性史迹,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


△ 张宗苍绘“西湖行宫八景图” 常州博物馆藏



2

探 奇 揽 胜


乾隆六次来西湖探奇揽胜,踏遍西湖山水,自称在湖上有“无边之乐”,同时也使“西湖名胜益大著于天壤之间”,名扬海内外。乾隆帝命画师相随,将杭州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行为,成就了清中期皇家园林的空前鼎盛。如仿拟杭州西湖的清漪园,仿照小有天园的圆明园之长春园。


△ 乾隆帝御笔《西湖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清高宗乾隆皇帝天赋异禀,才兼文武,上承祖、父之伟业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位期间与康熙、雍正两朝合称“康乾盛世”。此时西方世界正在发生剧烈变革,盛世之下,危机潜伏。但乾隆皇帝在封建社会日薄西山的背景下,仍然凭天纵英才,力挽狂澜,确是声名显赫、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他的治下,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当时清王朝的人口和经济都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因此,乾隆一朝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后高峰。


览 信 息

展览时间

2017年8月10日—11月10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


门票全价30元,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享优惠票价(优惠票需在现场人工售票处购买),凭门票购买乾隆特展图录享七折优惠。观众可以通过网上售票系统、现场自助售票机、现场人工售票三种途径购买门票。 




资料来源:浙博陈列部




期待您的点赞和留言



乾隆特展购票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