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两家合作期刊,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将于8月中旬在湖州召开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继续促进太阳能热发电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探讨新形势下技术发展路径,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定于8月18日~20日(8月17日周二报到,8月20日参观)在浙江省湖州市共同主办“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作为一年一届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盛会,大会将继续延续“以科技创新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的主题。本届大会将由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同承办。近日,《电网技术》和《高电压技术》两大电网类核心期刊确定为大会合作媒体。其他大会期刊媒体还包括:《太阳能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储能科学与技术》、《发电技术》、《分布式能源》、《太阳能》。根据初步安排,大会将进行60个口头报告,围绕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高温传储热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以及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等主题进行讨论。
大会最优惠注册期截止7月1日。欢迎相关单位代表积极报名。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在线注册报名。
大会赞助或参展请联系:洪松18311092363(同微信)。
近日,在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处的组织下,由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凤丽带队,与来自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能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代表一行,来到太阳能光热联盟2021年新入盟的理事单位——涉县津东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走访交流,津东公司副总经理刘东东以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津东公司始建于2005年8月,2006年正式投产;是一家以专业光热热煤制造与精细化工为主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自主投资研发了以联苯为主导的联苯醚、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等环保型新能源产品,是高温合成导热油制造商。其主导产品联苯,自主建设了联苯生产线;自2008年以来,津东公司相继研发优化技改了以联苯为主导的氢化三联苯、联苯醚、联苯—联苯醚等环保型新能源高温导热油系列产品。并于2019年3月,投资建设光热热媒新材料项目,产品主要为太阳能热发电导热油,生产技术由津东公司自主研发。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8亿元;预计于2022年1月即可逐步单机试车,2月联动试车,3月可进行试生产。在座谈中,通过交流与互动,太阳能光热联盟一行不但加深了对津东公司了解,还对太阳能光热发电用导热油产品相关性能、标准、储运,生产等有全方位的认识。我们也看到,太阳能光热行业正是有像津东公司这些“积跬步以至千里”的产业链供应商,才有了如今星火已燎原的新局面。6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文件适用于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项目。规范指出,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储能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新型储能项目在并网调试前,应按照国家质量、环境、消防有关规定,完成相关手续。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型储能面临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规范化的管理,《规范》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规范》对新型储能项目的规划引导、备案建设、并网运行、监测监督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促进新型储能有序、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月23日,“分光谱式太阳能光伏光热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列入上海市科委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建成热电综合利用效率提升20%以上的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
6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国家能源局决定近期聚焦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需求,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包括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
认定条件包括:1.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不低于3000万元;2.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00人。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于2021年9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将审查同意的申报材料(格式详见《管理办法》,另附申报材料电子版,光盘刻录)寄至国家能源局科技司。
近日,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发文(甘发改能源函〔2021〕122号),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开展省内相关“光热储能+”示范项目的论证工作。委托函指出:近期,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开展了“光热储能+”示范项目研究工作。其中,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77.5万千瓦,光伏434万千瓦,风电60万千瓦。特委托水电总院进行“光热储能+”示范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和配比方案论证;委托电规总院会同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展“光热储能+”示范项目市场化并网消纳与建设运行评估。浙江大学参编的两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国家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
6月15日至16日,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器技术要求》、《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器检测方法》送审稿审查会。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标准框架结构合理、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两项标准均通过了本次审查。
该两项国家标准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太阳能光热发电及热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研究任务,两项标准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主编单位,浙江大学、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内单位共同参与编写。
6月18日1时26分,中国能建哈密光热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实现夜间无光稳定并网发电。随即,新华社以《新疆哈密:壮观!14500面定日镜“追光”发电》为题,视频报道这一盛景——6月中旬,在新疆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新疆首个光热电站,14500面定日镜完成安装调试,进入稳定发电期。
视频来源:新华社
6月19日,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亮相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沿着高速看中国》大型直播特别节目。
6月19日17时58分,由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EPC总包的玉门鑫能50MW光热发电项目化学制水一次成功,出水电导率和二氧化硅含量均达到除盐水水质要求。
图:反渗透高压泵调试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月21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杭锅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2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西子零碳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西子零碳能源”)。西子零碳能源拟投资建设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储能市场工程示范,为储能市场拓展奠定基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式建成,含11万千瓦光热!
6月24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仪式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安北第一风电场举行,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式建成。其中包括建成敦煌首航110兆瓦光热电站等项目。
6月24上午,甘肃省玉门市,正在建设的甘肃凯盛大明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用聚光材料及深加工项目举办了窑炉发碹仪式。该项目由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和杭州大明科技控股集团共同出资建设,项目计划实际总投资38亿元,一期投资600t/d超白浮法玻璃和9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生产1.6-3.2mm光伏组件用超白压延玻璃、光热发电用高透超白浮法玻璃、光热反射镜(塔式、菲涅耳、槽式及定日镜粘接集成)、节能玻璃等产品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深加工服务。二期投资700t/d超白浮法玻璃和10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及相应的配套深加工。总投资150亿元,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多能互补”项目启动
中新网西宁消息,6月24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22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正式启动。据悉,德令哈22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包括光伏20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储能88万千瓦时,并配套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其中一期工程总规模105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储能21万千瓦时,并配套建设园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亿元。青海省海西州委副书记、德令哈市委书记张纳军表示,发展“多能互补”项目,是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升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重要抓手,对助力青海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日,迪拜950MW光热光伏混合项目槽式1号机组发电机穿转子一次成功,槽式2号机组汽轮机发电机顺利就位,为后续安装调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道荣新能源首获秦皇岛“光热+”生物质供暖系统“排放达标”单位
近日,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确保秦皇岛市冬季清洁取暖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大气污染物各项数据达标,特邀请河北酝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指定检测机构)对道荣新能源“光热+”生物质户用供暖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经检验,道荣新能源生物质锅炉燃烧后:颗粒物实际检测值:6.1/6.5㎎/m³;二氧化硫实际检测值:0㎎/m³;氮氧化物实际检测值:67/78㎎/m³。此外,道荣新能源生物质采暖炉排放的一氧化碳等排放数据现场取值,均在一级指标限值以下,全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上海交大赵长颖开讲: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
6月24日上午,应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赵长颖作题为“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报告对国内外在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占比、新能源装机、碳减排碳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当前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我国能源技术、能源结构与能源管理等发展路径。报告分享结束后,赵长颖教授与现场、直播间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和解答,问题涉及低碳政策下发动机行业未来发展、新能源、储能、太阳能发电、碳排放的标准等多个方面。“大型太阳能供热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鉴定
6月8日,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委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召开了“大型太阳能供热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
该项成果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和相关国际合作等课题,开发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模拟软件,研发出总面积达15.02平米的高效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构建了大型地下蓄热水池与周边土壤传热计算模型并提出关键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太阳能集热面积和蓄热体积等关键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建立了大型太阳能供热系统“集-蓄-供”多环节综合优化设计体系。研究团队主编多部国家标准规范,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多项专利、软件等知识产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我国供热领域的节能减碳和太阳能供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模拟软件、大面积高效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高海拔高寒地区大型太阳能供热工程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采访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前处长赵俊屹,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孙锐,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金建祥等专家;并引用我国目前已投产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和国外已成功运行多年的光热机组在调峰深度以及储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阐述了光热储能在调峰调频中,与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相比的优越性能。对于储热型光热电站的经济性,储能型太阳能光热发电因为24小时连续运行,又具有传统同步电源特性,可以起到“利用可再生能源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当其参与调峰,可以在辅助服务里体现其价值。对于光热电站能否实现平价上网问题,文章以中控太阳能在德令哈市研究结果进行例证,分别利用光伏+电池、光伏+抽水蓄能、光伏+塔式光热三种技术路线来设计年发电量为400GWh/年的“发电+储能”系统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塔式太阳能光热的多能互补方案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文章还援引《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观点,认为储能型光热发电的市场竞争优势相对电化学储能仍非常明显。而随着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并网发电后的优异性能表现,业界人士与政策层面也越认识到了储热型光热电站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近期更是利好的政策频出,带动储能型光热发电步入无补贴的“新时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未来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均将出现全新生态图景。我们坚信,储热型光热电站可以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全方位功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维护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