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断腿完成《红海行动》,他无愧这时代演员的楷模
文 | 张一条
大年初一的电影院也像迎来了自己的春运一样,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尽管我有买预售的习惯,但是当天下午2点场的《红海行动》我也仍然只买到第二排靠边的坐位。两点!每天人生理上的第一个困乏期,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漆黑里一动不动地对着一块巨大的屏幕,本身就是一项与自己作对的考验。
抱着二刷的心态观看《红海行动》,它却像是在审问我一样——怎么睡得着?那些一枪一弹的哀嚎,那些漫天的尘土和风沙,都在刺激我提醒我,广袤无垠的天与地,人有多渺小,人有多脆弱。
简单来说,《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原型,更戏剧化地所展现“蛟龙突击队”如何完成潜入、拯救、解决“黄饼”危机并安全撤回等任务,就是非常类型片的常规线性叙事。
继《湄公河行动》之后,导演林超贤更是斥巨资,在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将《红海行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夸张到我本人,不是军迷,论武器只能故作高深说出个“AK47”,都能在这部关键词为“军人”、“主旋律”的电影里,被那些彪悍的武器所震撼到。
《湄公河行动》
男性无疑会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到血脉喷张,那女性大概会在这高度紧张的气氛里,敏锐地嗅到那些奢侈又真实的感情。奢侈是在于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已经是幸运,任何有可能存在的私人情感,都很难得以细腻铺陈。
比如蛟龙突击队里唯一的女性佟莉与石头之间隐隐的感情,都被高速运转的摄影机默契地一笔带过。当石头中枪,一向坚强稳重的佟莉突然就慌了,一颗小小的糖,却怎么也剥不开。石头轻轻地说:“好疼啊。”我的眼泪就花花地掉了下来。我从来没有听过军人说疼,他们的疼,直到死亡来临的前几秒,才得到短暂的释放,怎么不令人鼻酸窒息。
因此我认为,配合战争的军人群戏是《红海行动》最亮眼的存在。通过对比你会发现,《红海行动》的“以少胜多、以智取胜”是对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化“四两拨千斤”的继承,尽管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轻松。而除了完美的战术,它更依赖军人之间极高的默契度,缺一不可。
也许,你会认为《红海行动》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但正因为如此,在这么密集的交战里,每一张面孔都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认识他们,才更证明了导演的功力所在。
在《红海行动》里再一次看到张译,我的心里总会重复《士兵突击》里史班长说的那句话:“只要你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你就做到了。”他所饰演的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凛然却不张狂。当他惊觉自己中了埋伏的时候,声嘶力竭的呐喊逼着屏幕之外的我直面只有战争才能带来的残酷与绝望。
也是那一刻才真正提醒我们:既能与罪恶做斗争又能全身而退,真的只是美好愿景,超级英雄的确是成人童话。
“比昨天做得好”,我觉得不仅史今做到了,张译本人也做到了。从过去的史今到今天的杨锐,期间那些毫无相似点的角色,通过他的诠释都奇妙地产生了一种“非他不可”的专属感,这大概就是他的个人魅力。
毫无疑问,演员是连接角色与观众的关键。
比如《追凶者也》的董小凤急转直下的狼狈;《绣春刀:修罗战场》里陆文昭一心求巴结却蓄意造反到最后被组织抛弃的认命;《亲爱的》最后一大杯白酒、意味深长的吻和街头的痛哭,都让我为那些活生生的人而感动不已。也只有内心敏感的演员,才能给我们带来最丰富的感情。
我相信林超贤导演之所以选择张译,一定是源于张译对于小角色的摸索与打磨的认真。因为只有在极其私人的情感里期待过、狼狈过、自私过、绝望过,才能在家国面前,展现出军人所需要的品质:勇者无畏,强者无敌。
对比之前参演军事题材的作品,《红海行动》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过去虽然拍过一些战争戏,但是实话讲,从技术的层面上来看都没有像《红海行动》这么大。因为过去我确实没有拍过战争题材的电影,而电视剧这一块,它的制作体量,包括各方面的技术条件都决定了它不能有《红海行动》这个技术这个层面大,这是第一点的区别。
第二点的区别我觉得是世界观。因为这部电影体现了战争当中的人性,体现了我们中国的海军实力很强,不仅要救中国的自己的侨民,甚至也要救其他国家受到灾难影响的人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东西,其实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在世界观上,在整体的故事格局上跟以往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不太一样。
您本人是一个军迷吗?
我不是。因为军迷是这样的,在我个人的认知当中,当过兵的人基本上都不会是军迷。
军迷可能会对于那些枪支弹药会比较感兴趣?
对。因为我当了10年兵,在这个10年当中我不敢说天天拿着枪,至少有4年的时间我几乎是天天与枪为伍,所以说其实对这个东西既不陌生、也不新鲜、更不好奇。你看军事发烧友、军迷啊,基本上都是没有当过兵的才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
这一次《红海行动》你又一次扮演了班长、队长这样一个领头羊的角色,你觉得这一批手下比较难管还是之前的手下比较难管?
这一批其实是很好管的(笑),甚至其实不用“管”这个词。我们扮演的这个小队是有原型的,也叫“蛟龙”,他们是海军某部下面的一个特种兵大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说谁是负责打头阵的,谁是负责断后的,谁是负责左侧右侧,谁是炮手,谁是枪手,谁是侦察员,谁是负责通讯的,谁是负责医疗的,在他们整个蛟龙特战小队里面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除了分工明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极其默契的配合兵团队。所以说为什么比如一些企业,外资的也好、合资的也好,甚至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是一些国企,喜欢把自己的员工带到部队或者类似于部队的集体做培训,其实他们就是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打硬仗的勇气,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希望培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的默契。
像我们这样一个队伍,在电影开演之前其实就已经滚了很多年了,所以不用讲啰嗦的话,可能队长的一个眼神出去,底下所有的队员就知道他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怎么样执行和配合,是非常好管的一个队伍。
在《红海行动》里面你们应该算是接受了很长时间的一个军事训练吧?跟之前当兵的日子一样吗?
不太一样,因为当兵的时候,它最终的任务是要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兵,能够可以打仗,让你可以执行任务。但是为电影而做的军事训练,最终任务是要适应电影的拍摄,也就是说有一些动作、军事的战术、战略,要符合最终电影的审美。
比方说实战当中的一些镜头,隐蔽时候你需要把整个身体缩成一团,缩到最小尽量减少你中弹的机率。但是在电影当中,你蜷缩成一团了观众看不见你的脸,看不清你的动作,所以这些动作就要结合电影的拍摄来做。
对于你来说会不会更容易一些?
(笑起来)这种东西和我们过去当兵固有的训练养成的下意识的动作习惯是不同的。我觉得对于其他队员来讲还好,因为他们真的是一张白纸,没有当过兵,所以他们训练的时候,我们的军事指导做什么动作他们学什么动作就好,但是我在训练的时候可能要克服一个很大的问题——跟我过去当兵十年养成的固有习惯做斗争。
那你们日常训练内容都有哪些呢?
大概的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体能的训练,因为这个电影你可能也看到了,它对一个人的体能要求是非常高的,每天在现场负重30公斤跑来跑去,对于你整体的肺活量、腿部肌肉都是有非常高要求的。
另外一块是战略战术,蛟龙特战队它本身面对的任务就是疑难险重、包括一些反恐。除了近身格斗之外,还有一些精准射击、正面打击这样的任务,所以可能我们除了体能之外的大部分训练时间都给到了这些东西上。
当时剧组在卡萨布兰卡找了一个废墟非常适合我们作战分队的整体演练,动的时候全是厚厚的尘土。我们几乎每天在那座废弃的楼里,进行一个搜索方面和正面打击方面的训练。
天!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发现里面的风沙、沙尘真的非常大。影片里面的那一场在沙尘暴里的击杀恐怖分子的戏,会是你最辛苦的一场戏吗?
好像没有最辛苦,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拍得非常艰难。沙尘对于我们人来讲是很难克服的一件事情,眼睛睁不开,无法呼吸,你张着嘴奔跑的时候嘴里全是土,全是沙子。
包括像一些作战的戏,有时候一些碎片会崩到你自己身上,非常疼,你戴护具都没有办法解决,你不知道它会崩到哪,有可能是崩到脸上,你的脸又没有办法放防弹背心,所以每一场戏都很难。
你们在沙尘暴里面那场戏,有相当大场面的沙尘暴。那个沙尘暴是真的还是后期做的?
是真的。当地下午类似于2点、3点左右,一直到傍晚,都会起大风。
像潮水涨潮一样就每天固定的时候卷一些沙尘暴过来?
对,每天都是那样。因为它是撒哈拉沙漠,那个地方只要是到了正午之后,也不知道是因为太阳的位置还是气压的变化导致,每天的那个时间都会起大风,那个风是特别热的,然后风里面全都是滚烫的沙子。
有的时候风稍微小一点,但我们又要拍风沙的戏,那怎么办呢?他们有一个特别大的鼓风机,会帮我们把沙子吹起来。(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戴上护目镜是不是只能够防风沙进眼睛,对于清晰度来讲有没有帮助?
没用,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我们的眼镜在打仗当中有磨损,都挡不住,还会迷眼镜。
虽然是参演军事题材的作品,但是我我发现你其实偏爱演一些小角色是不是?比如董小凤、贾聪明?是不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能打动你?
演员其实这个职业,本身要求是比较高的,就是既能够上天入地,又能够赴汤蹈火等等。对于角色的选择也是。如果你想做一个路子比较窄的演员其实也没有人拦着你,可能就是一辈子都扮演一类人物,如果你能把他演的很精准、很专注其实也是OK的,这种东西无可厚非。
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演员,我总是希望能够去扮演更多的,更零七八碎的也好,或者奇形怪状的一些人物也好,尤其是我喜欢关注相对我们所谓的底层一点的人物,他们更接地气,更具备多样性,这是我本身做演员的一个初心,我不希望只扮演一类人。
同样这些不同的角色其实对于演员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不断拓宽你的视野,不断提升你的本领。比方说有可能你在扮演某一类人的时候,也许你曾经扮演的另一类人他身上的某个特性恰恰能够帮助你扮演此时此刻的人物,这是我喜欢接触更多底层类角色的一个原因,我也要求自己在工作当中尽量做到不重复。当然这个很难。
那说到角色的多样性,我想起了你在《绣春刀·修罗战场》里面的表演,为首是瞻、正义凛然、又特别认命,陆文昭这个角色非常的立体、吸睛。演的时候你会觉得比较费劲吗?
说实话,这些年接到所有的角色都很费劲,不光是《绣春刀》,也不光是《红海行动》。包括前一段时间管虎导演拍的《八佰》,还有眼前正在高群书导演的电影《刀尖》,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非常吃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可能这就是一个命运特别好的体现吧,因为这些导演他可能看中了该演员身上某种可能性,但是他们可能也很清楚把张译叫过来,不是说张译一下子就能完成这个角色,需要给他过程,需要给他时间,需要给他成长。
这个成长的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因为你确实不是一上来就是杨锐,不是一上来就是董小凤,他需要有一个本人和这个角色靠拢的过程,所以其实这些年每走一步都很难,充满了坎坷。
《追凶者也》
包括像你说的董小凤,当时曹保平导演跟我第一次见面聊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我可能完不成,因为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杀人犯,没有和罪犯聊过天,或者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更不可能。包括像陈可辛导演那个时候找我演《亲爱的》,我说可辛导演您是不是选错人了,你看我身上哪有一点点成功企业家的影子,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文艺青年。
他就安慰我,他说我就想找一个不像的人来演。我觉得他太有智慧了,他用这种方法让我把压力卸掉了,然后一身轻松去完成这个角色。
像贾樟柯导演也是,让我演《山河故人》的煤老板,我说我哪像一个暴发户,尤其是一个煤老板,我又不会讲山西话。结果他就用山西话说出两个字“你行”。
哈哈!他很能忽悠人是不是!
(也笑起来)贾樟柯导演他个人的魅力非常大,他这两个字,四两拨千斤,我也一下子就释然了。所以实话讲你问我难不难,非常难,但是我命好,遇到了这些人他们愿意给我一个成长的空间,带着我一起去做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每一次最后的结果我觉得特别好。
你刚才说自己是一个文艺的人,我正好也看过你写的《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这本书,里面好像有说到你喜欢待在剧组,喜欢拍戏,对吧?(对)那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是你完美的一天呢?
完美的一天是既有工作,又有休整的时间。我现在对于休息这两个字是不敢奢望,但是我期待有一个休整。比方说每天早上拍戏我能够正常吃上早饭,因为我每天的早饭都是在车上,在一个颠簸的状态下吃的,所以我已经练就了一个一边吃饭还可以不让汤不洒出去的本领。
每天都吃上早饭,最好是热的,每天有茶喝,每天有工作可做,有很难挑战的任务但是最终我把它完成了,而且大家很满意。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能给我一点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对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反思,能让我从从容容把每天的日子写下来,把第二天的日程写下来,这个是我最完美的一天。
我觉得听你这么说我感觉你不仅仅是只是一个文艺青年,你还算是一个比较喜欢挑战的人。
对,挺喜欢挑战的,因为演戏要是老演同样的角色挺无趣的。
我看到《红海行动》里面很多的场景都非常的真实,包括那些暴力的行为都很刺激,作为女生我完全被吓到,你们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被这些血肉模糊给吓到吗?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他们做的这个东西的时候,我是触目惊心的。本来在化妆的时候听化妆的老师说有这个东西,我刚开始觉得挺好玩的,想去看看,准备拍照。结果我兴冲冲跑到现场一看,我就把手机收起来了。
当时我们请的一些演员,有一些肢体上有伤残的当地群众演员,再加上这些特效之后就看得特别吓人。
那电影后面有一个桥段是你们四位队员一起从直升机从上往下跳的那场戏,非常的漂亮,那个戏份有用替身吗?
那个是肯定会经过一定的特技处理的,但是跳的时候是我们自己。
那个镜头太漂亮了,你们会不会担心安全措施不到位?还是你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迎接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
没有,从来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
我听说你在拍戏的时候受了很重的伤?
还行,就是腿折了。
花了多少时间恢复?
我们整个非洲部分拍完那一天,从非洲往国内撤的时候是正好腿断了100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正好100天。
腿折了还要继续拍摄?
第二天就开工了,第二天的戏幸亏是他们都改成了车上的戏,你看我们一开始从军舰上下来然后在车里面向城市进发准备去解救领事馆的人质的时候,包括一直走到他们面前我说我们是中国海军来接你们回家,整个那一段时间是完全是瘸着的。
哇,辛苦。整个《红海行动》时期你们也是斥巨资一起搬到了摩洛哥去住了好几个月?
五个月,在整个北非待了五个月。
我觉得最逗的就是听说你饮食差异还自己种菜了?
对,我种了28盆菜(笑起来),但是随着我们从海边的卡萨布兰卡一直向非洲内陆深入,到最后一个场景的时候,我们住在撒哈拉沙漠边上十几公里以外的一个酒店,拍戏是在撒哈拉里面,那个地方就是高温了。地表的温度是五、六十度,鸡蛋都能熟的那种,我种的那些菜也扛不住那些高温的。
被晒死了?
你把它放在阴凉的地方也很热,28盆菜最后只能收获不到一半,就煮了一个汤。(我们大笑起来)
这也太好玩了吧!《红海行动》时期还有没有类似哭笑不得的经历?
这种经历其实太多了,包括比方说我们有一个演员,他膝盖摔伤了,然后紧急给他送到医院去,也没有时间卸妆。他脸上化的黑颜色的硝烟妆,到医院之后非洲当地的医生说:“快快快、送到烧伤科!”(我们又一次大笑起来)他也听不懂阿拉伯语,就给推到烧伤科了。
真的是苦中作乐了。《红海行动》好像是第一次跟林超贤导演合作?他是一个严格的导演吗?
非常严格,他已经不是严格了,他是严苛。他对作品每一个镜头的较劲程度是我见过的堪称之最。其实他对自己也是极其严苛,这么大的拍摄工作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早起两个小时去跑步。
他还有时间?
对,他其实是没有时间。他每天要求自己早上起来必须跑步健身,就是为了能够有充分的精力在现场工作。有这样的一个人去领着我们拼搏,好像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叫苦。
有一次拍摄,他开摄影车,因为他要控制摄影机和我的距离,同时他还要腾出一支手来开枪,给我制造效果。
他亲自做这样的事情?
对,亲自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整个电影的画面都在他的脑子里面,只有他最知道要把这个电影搞成什么样子。就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我突然听到旁边有巨大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他的车整个在地上翻滚在打转。
我们车上的几个人赶紧把车扶起来,把他从里面拖出来,所幸大家都没怎么受伤,但是他的头摔破了,还流着血。我想完蛋了,这个会不会有问题。(笑)结果他从化妆老师那是拿了几张纸随便往脑袋上一扣,捂着脑袋说“继续”。你就觉得这个人简直就不是一个肉做的人。那一刹我真的流眼泪了,心里面一直在翻滚接着跟他干。
演绎生涯至今为止,您参演过给您印象最深的电影是哪一部?
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我认为我没有后悔过我参加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因为每一部电影它都能够在我的专业上起到一个台阶的作用,每一部电影在我当时的年华当中都是最重要的,我很难回答。
包括像现在,我不能因为《红海行动》这部电影正在轰轰烈烈上着片,为了宣传我就说《红海行动》是我印象最深的,我没有办法这么想。
今日福利:今天福利继续!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带上tag#红海行动#留言,聊聊你心目中的张译,我们将依据点赞量及走心程度挑选5位朋友送出《红海行动》全国通兑券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47bcjh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推荐 |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