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小时诞生一部“送给孩子们的朗诵剧”
点击上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们愿意用这部作品
为人们“唤福”
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学会惜福
昨天在我院微信公号推出的朗诵剧《唤“福”——梦中童话》受到各方好评,为方便朋友们的收听,尤其是在家不能出门的孩子们收听,我们今天再次推送这部“送给孩子们的朗诵剧”。让它成为我们送给这个春天特殊的童话吧。
朗诵剧《唤“福”——梦中童话》
出 品 人:尹晓东
艺术总监:冯俐 闪增宏
监 制:杨帆 赵寒冰 于筱燕
作 者:冯俐
导 演:毛尔南
配 乐:邹野
剪 辑:赵业洋
朗诵者(按人物出场顺序):
薛 白(饰演女人)
唐 妍(饰演果子狸)
王俪桦(饰演大雁)
常若曦(饰演猫咪)
刘晓明(饰演蝙蝠)
向上划动,阅读完整剧本
厚积薄发
——访《唤“福”》作者冯俐
《唤“福”——梦中童话》的创作本身就是一场战役,让我们走近作者冯俐,一起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作者冯俐
Q1
记者: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许多人听了,都称这是一部很有童趣又很深刻的艺术品,真的是在三天里完成的么?
冯俐:对,尹院长打电话来,让我写个朗诵,是二号下午1点,四号傍晚,完成品已由剧院公众号推送出来了,其间不到50个小时。
这是一群人的不眠不休。导演、演员、编曲。剪辑赵业洋24小时没离开电脑。
五位演员,里面有四位国家一级、二个文华奖表演奖、三个梅花、四个金狮奖、三个国际学院奖!最年轻的也是中直院团展演的最佳表演奖。
薛白(饰女人)
获首届国际学院奖“最佳主角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
唐妍(饰果子狸)
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国际戏剧学院奖 “最佳主角奖”
王俪桦(饰大雁)
获文华奖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中国广播文艺奖“最佳演员奖”
常若曦(饰猫咪)
获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刘晓明(饰蝙蝠)
获文华奖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国际学院奖
说这是中国最棒的演员团队应该不夸张,就如同中国儿艺是中国最好的剧院。他们都是离开学校就走上儿童戏剧舞台的演员。其中三位老师在这个舞台上工作了四十多年。他们积累的能量和能力太强了。
导演毛尔南
导演毛尔南很年轻,但在国际儿童戏剧界的知名度超出在国内的知名度,他导演的《三个和尚》五年走遍五大洲,被誉为中国儿童戏剧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配乐邹野
担任配乐的邹野老师,说句不怕得罪我所有作曲家朋友的话:他是最善长戏剧音乐的中国作曲家!更为儿童剧写了一辈子音乐,是《马兰花》的作曲!还有,他是武汉人,他的二弟此时正在火神山医院工地……
剪辑赵业洋
Q2
记者:我最想问的是,您怎么会在不到10个小时时间里,完成一部如此动人又独特的剧本?
冯俐:应该也算是厚积薄发。再说它也不长,两三千字吧。这些天我一边看新闻一边在试图构思一个以蝙蝠为主角的儿童剧。
当尹院长说让我写朗诵的时候,我对他说:您的建议非常好,这的确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我们不要喊口号,我们应该有属于中国儿艺的、独特、真诚的表达。这一点,尹院长跟我有高度的共识。
一般朗诵容易口号化,也不适合孩子们。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孩子们需要形象而不仅仅是道理,孩子们更需要从这场艰难中汲取改变未来的可能。我想我应该写成朗诵剧。
讲什么故事呢?这些天我一直都在想: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最应该告诉孩子们什么?应该告诉他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这个生命不仅仅指人,而是自然万物。当年,欧阳逸冰先生评论我的儿童剧《木又寸》时说过:“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个伟大的主题,就是太阳下面所有生命都有自由生活、快乐成长的权利。”这部《唤福》表达的依然是这个主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近年不断研究、涉猎的。当大家都说蝙蝠是病毒宿主的时候,我知道这动物会遭到大规模的杀戮。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却会视它为吉祥、视它为“福”?还把它做成我们的守护者?前几天我还突然想到:如果恭王府的一万只蝙蝠活了,它们是会留下来继续守护我们?还是会永远离开嗜杀贪吃的今人?纹饰中的蝙蝠活了!大概是我这次创作的引爆点。于是,我写了一只“五福临门”窗花上的蝙蝠,写了它想要离去和留下来的理由。当然,我还写了果子狸、猫和大雁,在剧里,它们以它们的无辜、它们的无助、它们的凄惨命运和绝望呼救、它们的善良,来唤起小朋友们的同情心、改变对它们的认识,建立与它们的情感,从而学会善待一切生命。
只有当人放下贪婪、放下傲慢、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人类才会有希望。
我跟主创们说:这部作品不仅要慰籍禁足在家的孩子们,更可以带领家长和成年人去思考。我们沒有多说眼前的事,但我们说了根儿上的事。我们不要空洞的煽情,而要直指人心。我们沒有任何服装道具,要全凭声音完成这样一组生动鲜明的形象。我们要以具有思想性的高品质艺术作品,而不是简单的口号,在这个特殊的、艰难的时刻,代表中国儿艺发声,代表我们的未来(孩子)发声。
Q3
记者:现在正值非常时期,你们是怎么完成排练的录制的?
冯俐:微信。远程。二号夜里我把剧本发给尹晓东院长审。一早收到回复:“太好了!开始吧!”我给远在海南的毛尔南导演打电话,他正在家里“封闭观察期”——去看望父母的飞机上赶上了确诊患者。我给五位演员打电话三位没接,这才想起来是早上8点。中午11点,五位演员和导演在微信群里集合,接任务、看剧本。1点半开始“排练”,用微信视频会,待都露出脸来时,则个个衣着随便、素面朝天。薛白老师在南京,一边念台词一边在画面里走动找网;唐妍在重庆,信号总不稳,为了听清来自各省的台词,导演常常要这样把脸凑到手机前。
视频会排练
两个小时讨论剧本、读剧本,找人物感觉,然后大家各自回去,拿手机录下台词,传给导演。导演跟剪辑马上一起工作。6点半,音频小样发到群里,大家听。然后再开会。导演严谨地提出大小意见和建议,演员们要求再录一次。10点半,坐等的邹野老师微信问我什么时候给他小样?我说您先睡吧,明天一早会在您信箱里。小样完成在凌晨。邹野老师一早不到6点就开始配乐,然后再进编辑机房……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四点,成品交给演出部。前后创作制作不到50个小时。
Q4
记者:关于这次特别的创作,您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吗?
冯俐:我要赞赏出品人尹晓东院长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追求!这个作品虽然是我写的,但它代表着中国儿艺全体演职员的共同的情感和心声!
Q5
记者:您想对湖北对武汉说点什么?
冯俐:就如同剧中人一样:面对在第一线博命的医护人员、面对所有患者、患者家属和死难者,我每天都在为他们心疼、难过,但我却不能为他们做什么。
我不说加油,我愿意为他们祷福!
今天是立春(采访时间),大家都在迎福、纳福,我们愿意用这部作品为人们“唤福”!用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学会惜福!
冯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编剧。现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曹禺剧本奖”获得者。
著有:话剧《中华士兵》、儿童剧《木又寸》《鹬·蚌·鱼》《山羊不吃天堂草》、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剧《魔幻仙踪》等舞台剧作品十余部;参加编剧和独立编剧的电视剧有《我爱我家》《北京夏天》《穿越时空的爱恋》等二十余部近300集;出版长篇小说及散文集三部;先后五年担任文化部春节晚会总撰稿。
戏剧作品获意大利“皮兰·德娄艺术大奖”;布加勒斯特国际动画戏剧节“最佳当代戏剧剧本”奖;“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作品奖、优秀编剧奖;儿童剧《木又寸》、话剧《中华士兵》入选2015年《人民日报》“年度推荐剧目”;《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剧本扶持工程。
影视作品两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两获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及“中国人口文化奖”,电视文艺“星光奖”,五部作品分获“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一二三等奖;CCTV小品大奖赛银奖等。
编辑 | 王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