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谈心|从当干事到干秘书——我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变
全文字数: 2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1971年年初,我被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为廖容标副司令当秘书。这之前,我是在军区政治部群工部民兵科当干事。秘书和干事虽然都是做具体工作的小干部,但在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和业务分工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要完成从干事到秘书的转变,必须下一番工夫。
秘书要“种好自己的田”
我到民兵科工作时才25岁,在科里数我年龄小,大家都叫我“小满”。由于年轻,端茶倒水的事自然要多干一些。科长也喜欢把跑腿、打杂的事交给我。我也不遗余力,认真去办。
这种事无巨细、啥事都干的老习惯,也被我带到秘书工作岗位上。我服务的廖副司令分管民兵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秘书,理应集中精力协助首长把这项工作做好,但我的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我生怕服务不周,服务不好。
除日常工作外,首长生活上的事、身边工作人员的事也热心去办,占用了大量精力。有人说我像个忙忙碌碌的管理员。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方面用多了,那方面就会少。虽然对首长交办的事,也在抓,但在抓的力度上、使用的精力上,打了折扣。有些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或完成得不好,自己很疲劳,领导也不满意。
办公室李副主任看出我工作忙乱,效率不高,找我谈话说:“干工作只凭热情不行,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秘书是为领导服务的,这种服务主要不是生活上的服务,而是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生活上的服务则多由管理员、公务员承担。秘书对领导的生活也要关心,但要明确,这不是秘书的主业。”
李副主任的开导,对我触动很大。我改变了大包大揽的旧习惯,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少去涉足。首长生活上的事,尽量让公务员去办,他们实在办不了的,我给予帮助,不再“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我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精神轻松了,时间宽裕了,不仅能较好地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还能抽时间搞些调查研究,与业务部门研究改进工作。
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我在民兵科时,面对的只是民兵工作,比较单纯。当秘书后,情况不同了,凡是廖副司令分管的工作都与我有关。不仅有民兵工作、征兵工作、人民防空工作,还有党委临时分配的工作,涉及七八个部门。这么多的工作都要兼顾到,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新课题。
在跟这些部门联系时,他们都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希望在廖副司令的工作盘子里占个好位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更多支持,并要求我向廖副司令反映。我向首长汇报时,却碰了钉子,他批评我说:“不能人家说重要,你也说重要。我这里还有更重要的。干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如果都重要,就没有重点了。”首长的批评好似当头棒喝。
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经验丰富的老秘书。他们告诉我,秘书工作是领导工作的延伸,自己要深入研究,紧紧抓住领导最关注、最重视的问题,绝不能盲从他人、人云亦云。从此,我注重从领导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与首长工作同步运转、向心运转,协助首长抓好中心工作,用中心工作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
吃透“三头”写稿子
我在民兵科当干事,主要负责编写民兵工作简报,接触的都是具体的民兵业务。到司令部办公室后,编简报的任务没有了,但写讲话稿、起草文件的任务又摆在了我面前。写讲话稿、起草文件与编简报,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对我来说,又是一道难题。
我当秘书不久,军区筹备召开民兵工作会议,要求廖副司令和分管民兵工作的群工部长在会上讲话,廖副司令的讲话稿由我起草。我用三天时间写出了初稿,主要内容是对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提出要求,进行部署。自认为写得生动、具体、实在,是上乘佳作,但在军区民兵领导小组开会研究会议材料时,被泼了一盆冷水,主要是与群工部长的讲话重复,不仅角度相同,而且内容也相似。
大家认为,廖副司令和群工部长虽然都讲民兵工作,但应采取不同的角度,廖副司令的讲话应从首长角度出发,多讲形势、认识和大政方针,具体业务如何开展让部门领导讲。这件事对我教育很深,我开始思考怎样站在首长角度写文章。以后,每次写讲话稿,我都与业务部门研究沟通,明确哪些该部门同志讲,哪些该领导讲。该领导讲的,不要推给业务部门,该业务部门讲的,领导不去越俎代庖。
领导的讲话稿应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把握不好,容易犯“空”和“虚”的毛病。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人民防空的讲话稿,廖副司令看了直皱眉头,他批评我说:“这篇稿子观点都对,文件上都能找到依据,但空话、大话、套话太多,针对性不强,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首长的批评,使我认识到,不能只满足选对角度,还要做到“新”和“实”,防止“空”和“虚”。
怎样治疗“空”和“虚”?我的经验是从吃透“三头”做起:
一是吃透上头,学好中央的有关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
二是吃透下头,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把该单位、该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搞清楚,尤其要搞清楚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三是吃透领导这一头,把握领导的观点和思路。把握领导的观点、思路,不仅要当面请示,还要靠平时积累。要从其在各种场合的谈话、表态中,了解他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摸清其讲话的习惯和风格。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比较容易被领导接受。
嘴巴安个“过滤器”
我在民兵科当干事时,接触的都是民兵业务,看的文件也都是发到县团级以下的,我知道的事,别人都能知道,感到没有多少“密”可保。我在朋友中,基本上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不用担心泄密的风险。
当秘书后,情况不同了,因为给首长管文件,大军区首长能看的文件,我基本上都能看到,而且先于首长看到。党委开会,我作记录,有些核心机密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秘书与首长近距离接触,工作同步运转,首长的一言一行,秘书都看在眼里。出于工作需要,首长不便告诉别人的事,也会告诉秘书。
有人说,秘书浑身是“蜜”(密),我看并不为过。由于秘书身上沾满了“蜜”,自然会招来蜜蜂。有人喜欢向我打听信息,尤其对新政策、新举措出台,部队编制的变化,干部的升降去留等敏感信息感兴趣。一些平时接触不多的人,也与我套近乎,希望我透点“蜜”出来。秘书虽然官不大,但因岗位特殊,一言一行常被人关注。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很快会在一些人中传开,而且被误认为是首长的意思,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保守机密,秘书须慎之又慎。
(插画作者:阿龙)
司令部办公室对保密工作高度重视,抓得很紧。我上任第一天,就对我进行保密教育,交代注意事项,要求我管好自己,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饭不吃。办公室领导还常用泄密的案例警示我们,用保密的典型激励我们,做到警钟长鸣。我体会到,要当好秘书,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养成沉默的习惯。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职业道德问题,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表现。
当然,保守机密,不是把自己与群众隔离起来。秘书在领导与群众中间,应该是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我的经验是,与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要分清对象和场合,嘴巴上要安个“过滤器”,分清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该说的说得恰到好处,不该说的守口如瓶,做到既密切联系群众,又保守国家机密。
推荐阅读▼
老“秘”谈心 | “如果你有当秘书的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2018年2期
责任编辑:李依溪
编辑:雷宁
制作:李梦雪
投稿信箱:wx@mishugongz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