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做“妓女”,当“贵人”,仅用一支口红就征服了三国领导人,毛泽东力争她回国,周恩来拍手叫绝!如今却…

2017-12-16 锐姐 精英天堂



“她是祖国的骄傲。“


——胡耀邦

来源:锐视界(rshijie)



她是中国粤剧史上

罕见的女性一代宗师。

仅用一口黄鹂一般的嗓音,

在俄罗斯征服了来自全球的评委,

一夜之间,

成为苏联举国瞩目的明星。


她是世界人民

以及多国领导人的精神鸦片。

朝鲜领导金日成和越南主席胡志明

都曾争抢着点名要看她的粤剧。

她在香港受到的追捧,

风头直赶访港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毛泽东曾亲自为他题字,

胡耀邦称赞她为祖国的骄傲。

她的一生完成了近百部电影

两百多个经典剧目。

她是中国获得

联合国艺术奖项最多的女人。


她为广东粤剧留下了

“南国红豆”的千古佳誉,

也为自己留下了

一个倾国倾城的传奇人生。


你不一定听过她的名字,

但你一定看过她的作品,

她离你很远,也离你很近。

她就是中国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

(原名邝健廉)



 01 


1924年12月27日,

在广州西关的一间大房子里,

灯笼高挂,喜气洋洋。

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哭啼声,

杂货铺老板邝亦渔

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位小天使。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

他给女儿起了一个

有着浓郁岭南文化气息的名字邝健廉。


邝健廉的外祖父是驰名东南亚的武生,

她的舅父和舅母也都是粤剧名角。

生长在这样一个

与粤剧渊源深远的家庭里,

她从小就对粤剧耳濡目染。


加上她的母亲十分迷恋粤剧,

从小就抱着她去各种地方看粤剧。

没钱,就坐在最差的位置在角落里看,

即使是有铁丝网挡在前面,

也阻挡不了她们母女去看粤剧。

就这样,

粤剧成了邝健廉童年里最靓丽的一道色彩


少女时期的邝健廉





红线女的舅母何芙莲


 02


1941年,日军开始轰炸香港,

动乱中邝健廉随着舅母逃难到广东湛江。

此时,天资聪慧的她

在粤剧大师靓少凤的指点和栽培下

已经锋芒渐露。


邝健廉不畏辛苦,

从丫鬟宫女这些配角演起,

但凡只要有演戏登台表演的,

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

后来她因沉迷唐代侠盗故事“红线盗盒”,

就正式把自己的艺名改为“红线女”。



也就是在湛江,

她遇到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

粤剧大师马师曾。

那个时候马师曾已经是一代粤剧名角,

以他为首的太平剧院,

更是香港最具有号召力的戏班。

当时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

他被迫逃难来到湛江。

红线女在舅母的引荐下

加入了马师曾的剧团。


怪才马师曾


最初,红线女在剧团

只是担任第三花旦的角色。

直到1943年,

在一次演出中马师曾的戏剧

《刁蛮公主憨驸马》即将上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饰演刁蛮公主的正印花旦

突然之间就病倒了,

此时戏班子一下子就陷入了混乱。


《刁蛮公主憨驸马》剧照


舞台下面的锣鼓已经敲响了,

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之下,

马师曾让红线女紧急出场。

此时的红线女忐忑不安,

生怕自己搞砸这部戏剧,

于是一边化妆一边翻剧本,

就这么硬着头皮出场了。

出乎意料的是红线女救场大获成功,

红线女也因此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

那一年她才15岁。




红线女和马师曾


 03


1946年抗战胜利之后,

马师曾和红线女回到香港,定居在此。

而此时的红线女在粤剧界早已闻名遐迩,

粤剧的持续兴旺,

带动了香港的粤语电影热。

商业触觉敏锐的电影公司,

开始把红线女从舞台搬上荧幕。

《啼笑姻缘》《胭脂虎》《慈母泪》

《雷雨》等电影在香港名声大噪。


《啼笑因缘》剧照


《胭脂虎》剧照


《慈母泪》剧照


《雷雨》剧照





令人欣慰的是,

红线女的众多作品中

有不少名满天下的代表作,

比如《家家户户》《一代名花》等。


《家家户户》剧照

《一代名花》剧照


然而,在电影事业红极一时的时候,

红线女却始终没有放弃粤剧。

在此期间,

她先后组建了真善美剧团和红星粤剧团。


红线女的戏班子


1952年

 在出演《一代天骄》《王昭君》

改编《蝴蝶夫人》和莎士比亚名著的实践下,

红线女根据自己嗓音独特的天赋条件,

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

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

创造了让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

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注获取更多热辣点评,每日一条,绝不骚扰)


而红线女也因此成为

举世瞩目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绝代风骚的红线女


 04

1955年的时候,

红线女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

到大陆参加国庆七周年观礼活动,

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


红线女见到新中国面貌一新,

感受到了这个新生国家

对艺术的渴望和扶持。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香港拍完最后一部电影时,

毅然抛弃了在香港

演艺界的地位和极其奢华的物质生活,

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广东。



然而这个时候问题来了,

黄河不愿意放弃在香港影视界的地位,

他百般阻挠红线女回到大陆。

但是那个时候毛泽东主席为红线女

两次题词,力争红线女回国,

发展国家的粤剧艺术。

于是红线女狠心抛弃黄河,回到大陆。


在国家最需要红线女的时候

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广州。

而她也因此迎来了

自己事业的又一个巅峰时期。


周恩来总理和红线女握手


在红线女33岁的时候,

为了能更好的发扬粤剧传统文化,

红线女拜师梅兰芳请教梅派唱法。

1957年,

红线女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京剧大师程砚秋





《搜书院》剧照


《关汉卿》剧照


《昭君出塞》剧照


《李香君》剧照


很多人将红线女的成功,

归结于她年轻靓丽的时尚外表,

却不知背后她有着怎么样的努力和辛酸。

红线女曾说:

“马师曾没有教过我一句口白。

我之所以在粤剧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全靠自己平时在旁边默默的学习和模仿。


红线女还请过家庭教师教她古典文学,

为了更好的学习京剧戏曲,

专门拜访梅兰芳教她学习京剧,

为了学习西洋美声唱法,

专门请西洋老师教她学习美声唱法。



红线女总是一丝不苟的对待任何事情,

她深深的记住了毛泽东主席的话

“活着,再活着,更活着,

变成劳动人民的红线女。”

于是她隐姓埋名,上山下乡深入生活,

为了演好一个军人,她真的去当兵,

滚爬摸打,真枪实弹,丝毫不畏惧。



为了塑造完美的艺术,

红线女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外,

对周围合作的人也要求甚高。

她时常对待学习粤剧的人要求苛刻,

总是教导她们

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她不仅对于演员的头饰和服装十分苛刻,

而且还对她们的唱腔有着严格的把控。

她希望每一个都能做到最好。


 05


1965年,

红线女出演了现代粤剧《山乡风云》,

这部剧至今都

被誉为粤剧现代戏的里程碑。

当时周恩来总理看完演出之后,

对红线女说:“没想到一个弱女子,

竟然可以把革命女英雄演的这么成功。


有人甚至说是《山乡风云》演活了粤剧,

然而此时红线女的心情却是极度悲伤的。

因为这部剧本来可以拍成电影,

却因为江青的反对而无法如愿。

她始终也等不到在圆电影梦的那天。



在不久之后,

正值表演生涯全盛时期的红线女,

又一次迎来了命运的变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

作为“走资派”的代表,

红线女

一夜之间变成了“牛鬼神蛇黑线女”。


她被赶下了粤剧舞台,

押送到粤北的三德农场改造。

这个曾经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

亲自接见和肯定

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艺术家,

一夜之间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反动派。”



当时有很多的女演员,

因为受不了这种打击,

纷纷选择了自杀结束生命。

而在这样的生死关头,

粤剧却让红线女始终心神宁静,

即使是在

受到磨难的时候她都要大声唱歌。


她的心中始终坚信

自己以后还是要演戏的,

她从来没有轻易的放弃过活着的希望。

即使在改造的时候,

红线女还是要练习粤剧的歌唱和台步。

正是因为这样的乐观,

使她和其她的人完全不一样。

当时她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

就是一定要让粤剧发扬光大。



13年之后,当红线女神采奕奕地

重新回到舞台上地时候。

人们惊奇地发现,

在所有重返舞台地艺术家中,

只有她地状态和神韵恢复地最好,

功力丝毫不减当年。

当红线女回到舞台上的时候,

她的最后一段婚姻也由此开始了。


1975年红线女与战地记者华山再婚,

但是这段婚姻也维持不到十年,

最终由于华山病逝告终,

她的内心十分的悲痛。

至此之后

红线女再也没有开启感情生活了,

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粤剧当中,

不再过问红尘世事。


也许像红线女这样的女人,

注定是和男人无缘的,

她的一生好像定在了粤剧的身上。

也许对于她来说,

粤剧才是真正的情感寄托,

其他人只是生命中的调剂品而已。



1981年,

红线女回到香港,

一时万人空巷场面堪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港更为盛动。


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电子产品地普及娱乐走向多样化。

粤剧开始渐渐地没落,

许多知名粤剧大师不是远走他国

就是转向于电影电视。

面对粤剧舞台演出地不景气,

红线女却一直坚守在粤剧界。


在2005年地时候,

红线女别出心裁的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

《刁蛮公主憨驸马》。

虽然她的年纪大了,

已经不能在舞台上表演,

但是她却通过桑音把粤剧改编为动画片。

可见红线女对粤剧的发展很是上心。



 06


1988年,

为纪念红线女从影50周年,

香港专门举办活动邀请红线女

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永恒的手印。

然而,红线女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他每天依然坚持到艺术中心教学生,

为粤剧培养新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红线女的一生,

历尽二十世纪的纷飞战火,纷纭国事。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幻,

她却始终恪守为粤剧存血脉,

续希望的初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她的一生情感坎坷,

四段感情最后都化为泡沫。

陪她到老的不是男人,而是粤剧。

红线女曾经说过:

“对粤剧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

直到2013年12月7日,

在去世的前一天89岁高龄的红线女

依旧在坚持教学。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红线女最喜欢的一首诗。

她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春泥的写照呢?



其实天上的星星是有灵性的,

地上的每一位巨星逝世,

天上都会点亮一颗璀璨的星星。

每一代宗师的离世,

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天下谁人不识红线女,

她的一生跨越戏曲、话剧、电影,

每个时期的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用尽毕生精力与粤剧共存亡。


她为中国的艺术打开了一座瑰丽的大门。

她的一生正如胡耀邦书记说得那样:

“红线女是祖国的骄傲!”

今天是红线女去世四周年,

让我们一起纪念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

为中华文化点赞!

长按二维码赞赏,感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