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场地策略
图书馆坐落于北京建筑大学新校区的焦点地带——中央核心景观区之中,南侧正对校园主入口广场,西侧矗立着会议中心和行政楼,东侧分布着各学院组团。位于这样的校园中心,我们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设计策略,以一个69mX69mX30m的半个立方体容纳了所有的功能,使建筑体量尽可能在垂直向度上发展,而更多地留出宽敞的外部空间。
图书馆周边的场地沿道路边线缓缓升起,形成平缓的草坡台地作为建筑的基座,草坡的中央是一片平静的水面,底部经过冲切的方形建筑体量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之上,形成整个校区的视觉中心;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愈发轻盈,象一个神秘的藏宝盒从水中升腾,成为一个独立的、幻境的世界。
建构逻辑
建筑与环境之间亦开放亦闭合:图书馆的底层通透而消隐,室内与室外之间的区隔被打破,朝向不同方位的大玻璃面依据出入口人流的聚散程度形成各向尺度不等的内凹入口界面,有如缓急不一的水流冲刷巨石形成的自由光滑的边缘。
建筑的上部立面采用菱形交汇的GRC网格包覆,朦胧而婉约;菱形网格影影绰绰,抽象地对古老而传统的建筑镂空花格窗进行了现代诠释。在连续均质统一的菱形网格模数之中,根据不同朝向的日照及遮阳要求,融入中国传统五行的抽象图解,变幻出富有信息时代特有审美取向特征的立面,疏密有致。
底部自由流畅的透明体量与上部方整规矩的半透明体量间的并置释放了整个形态的张力,渗透着方圆有致,刚柔并济、虚实相映的设计哲学。
灵活多变的阅览空间
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灵活性与多变性是设计的核心元素。进入图书馆室内,读者会发现这是一个“朝天空开放的盒子”,玻璃屋面之下的白色玻璃纤维布使天空稳定的入射光线变得柔和,从上而下扩散至每层楼面。垂直交通和辅助功能用房被高度集中地设置在四组核心筒之中,阅览空间得以自由开放地环绕中庭布置。围绕采光中庭逐层内收的阅览空间,塑造了丰富多变的室内界面,这是一处既可阅读又可观看的场所。
主题各异的阅览室以一种轻松灵活的方式螺旋形地插入到不同阅览楼层之中,在这里,分组设置的休闲座椅,体现出学术与社交活动的相互交叉与界限模糊,传达了学习研究的社会特性,为学生开辟出不同形式的交往空间,推动图书馆成为校园的社交枢纽。
强化交流空间的策略不仅体现在贯通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在阅览室内部的交通流线的组织上。沿着室内中庭螺旋上升布置的楼梯是各个阅览区间的主要联系,串联起各个楼面的阅览空间。读者既可通过底层的门厅乘直达电梯到达既定的楼层,也可在环中庭阅览区内随机转换阅览楼层,双重的交通方式恰好与读者在图书馆中的两种空间体验行为——有目的的检索性与无目的的漫游性相对应,读者既能有的放矢地查阅资料,也可在不经意的漫游间从不同的学科中寻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