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新生” | 上投大厦整体修缮工程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象征,社会文化的载体,保存着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记忆切片。而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三十年的今天,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当代建筑师,在面对亟待保护的历史建筑时,不仅仅尽可能的尊重建筑的历史面貌,还原其承载的历史记忆,更有责任从空间及技术上使历史建筑与当代社会需求尽可能匹配,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使得历史建筑能够可持续的与当代社会和谐共存。
| 历史 |
▲ 九江路沿线主要金融历史建筑 / 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7-1949)
上投大厦所处的外滩历史风貌区九江路东段,是租界时代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留存了大批风格各异的优秀历史建筑,默默地诉说着大上海的历史。
上投大厦原为大陆银行(TheContinental Bank)大楼,位于上海市九江路111号。由大陆银行兴建,1931年5月动工,1933年11月竣工,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朱彬、杨宽麟等主持设计,申泰兴记营造厂承造,大陆银行建筑师罗邦杰协助办理。
▲ 上海大陆银行大楼立面图 / 上海档案馆
在80年使用过程中几经辗转,加上1992年大陆银行进行的大规模改造,在原有十层屋顶进行了楼层加建,外观上对北立面原有泰山砖整体覆盖为浅粉色面砖,对外观影响极大。建筑内部三层以上基本已无历史格局。大楼一二层大厅格局,金库,204中式历史房间以及一二层部分细部保留较为完好。
| 修缮前现状评估 |
修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北立面后加面砖破坏原有历史建筑风貌。加建部分及其他立面沾污、破损且与原有历史部分风貌不协调。
▲ 修缮前外立面情况
| 外立面门窗及五金件残损、锈蚀。
| 屋面平台破损严重,防水保温需要翻新。
| 平面格局破坏较为严重,且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建筑使用需求。
▲ 修缮前一层平面图 & 修缮前二层平面图
| 室内部分历史细部损坏,急需合理保护修缮。
▲ 修缮前首层大厅 & 修缮前金库大门把手
| 结构老化破损,需要进行结构加固。
| 大楼设备系统陈旧、管线老化,无法满足上海信托业务使用需求。
| 修缮保护 |
修缮设计原则
设计旨在通过对历史建筑的解读与研究,满怀敬意的挖掘和提炼历史建筑背后的风格与脉络,联接建筑自身的历史与未来、缝补外滩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
修缮设计过程遵循了历史建筑保护四大原则:合理利用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真实性原则。
在综合考虑历史保护与上海信托办公使用需求后,设计提出合理的综合修缮措施,在恢复上投大厦原有历史气韵的同时,结合使用需求合理布置平面布局,并进行必要的结构加固以及机电更新。外立面上试图恢复覆盖在面砖后的原有泰山砖,以最原真的方式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外立面修缮
北立面中段泰山砖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92年增加面砖砂浆难以剥落,以现有技术强行按原方案则会对原有泰山砖造成极大的破坏,且难以达到恢复原有面貌的目标。在多方案论证比较后,设计遵循历史修缮的原则,在剥掉后加瓷砖后,结合外墙防水措施,通过对比研究原有照片以及周边历史建筑,重新铺贴外墙泰山砖。
▲ 现场截取墙体历史信息
为还原历史斑驳的肌理,我们在施工单位协助下,对立面泰山砖拼色布局进行试验,并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大楼量身设计了泰山砖排布分析程序,通过设定特定的颜色及颜色比例,对泰山砖铺贴进行各种随机排列并产生不同的效果。经过与外滩历史街区立面接近的历史建筑进行比对分析,最终确定外立面泰山砖铺贴排布。
▲ 借助计算机定制程序对外立面泰山砖按比例形成拼色排布图以指导施工
▲ 泰山砖外墙墙身构造
▲ 修缮后的大楼外观 & 修缮后局部泰山砖
根据历史照片,建筑北立面中段窗均有窗台,窗台下有浅色对称构图的装饰图案。当时图案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损和沾污,普遍有些模糊。可以明确分辨出顶部为三角形图饰,中间条纹及下部对称圆圈或卷草纹图案。但至92年加建施工时,照片显示这些窗下图案包括窗台本身,都已经消失,应在解放后至92年前的改造中已经铲除或者抹平。92年改造时在窗下同样用浅色面砖覆盖。参阅大量相关时期建筑花饰,并经过模型比对后,我们尽可能的还原了窗下装饰样式。考虑到材料荷载及安装方式,在与施工单位进行多方案比较后,设计采用重量较轻且经久的玻璃钢(环氧树脂)进行翻模定制。
▲ 改造后窗下装饰
建筑一二层现状较为完好,主要采取清洗修复的方式处理,并对历史铜门窗以及细部五金件编号后按工艺进行缺损修复,对部分缺损的历史构件诸如入口天窗、彩色玻璃等按历史图纸结合外滩历史建筑风貌进行复原。
▲ 改造修缮后的主入口 & 入口天窗 & 一二层铜窗
内部空间重生
结合大陆银行业务需求,设计上最大程度的恢复了大楼一二层原有格局。围绕中央一二层通高空间,将一层东西侧厅打开,使大厅空间上更为开敞。在大楼历史照片中及现场发现了部分天花线脚,设计上将其作为装饰母题,重塑了天花线脚与二层玻璃栏板花饰,将大楼的Art-Deco形式从内到外一以贯之。
考虑到上海信托的办公模式要求,我们与gensler室内设计团队密切合作,将标准层办公空间梳理的更加规整流畅,通过对11层顶板整体上抬60cm,结合11层内部中庭,改善了该层原层高较低的缺陷,使得空间更加生动开敞。
▲ 改造修缮后的办公空间
改造后的大楼一层为体验中心,二到三层为理财中心。结合金融业务需求,在不破坏原有平面主要格局的基础上,我们在一到三层南侧增设复古观光电梯,极致化理财客户体验,并且使得大厅空间更为通透,流线更加顺畅。观光电梯也完全遵循了Art-Deco形式,在对同期大量观光电梯样式提取研究后,确定了与大陆银行室内风格相得益彰的电梯样式。
▲ 增设复古观光电梯
二层中式204房间保留了珍贵的顶部彩绘,设计团队在真实性及可逆性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具有不易变色以及可逆性的矿物质颜料,在进行可逆性实验并得以确认后,对顶部彩绘进行修复。为延长历史彩绘天花寿命,对原始面板已有缺损和开裂的部位进行了修补,并且对彩绘板背面进行了清油封护。再现了精美而别致的中式房间。
▲ 彩绘天花保护修缮措施:1.原历史彩绘天花 2.矿物颜料上色 3.溶剂型松香水涂刷 4.清洗后效果
▲ 改造修复后的历史房间
二层金库为大楼重点保护对象,三十年代由美国人设计制造,保险库铸铜大门保留完好。我们对现状较为完好的金库进行清洗修补,内部功能可根据业主需要进行文化展陈及贵宾接待。精细而厚重的金库是大楼作为外滩金融历史建筑的名片。
▲ 修缮后的二层金库入口
大楼10-12层为92年大楼整体加建部分。屋面所采用的钢桁架结构在屋面翻新、荷载加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加固方案在原有桁架下方新增钢结构条形构件,更加强化了钢桁架特征,形成鲜明的结构美感。顶层作为集团员工餐厅,设计上暴露屋面钢结构,使得空间上开敞而有富有特色。餐厅窗外即外滩江景,设计后的顶层餐厅成为员工就餐、休息的绝佳场所。
▲ 改造后的顶层餐厅
上投大厦地处外滩区域,先天拥有丰富的景观资源。自身出类拔萃的建筑高度将周边景色充分利用。修缮设计对退跌平台进行多样性划分,同时预留了空间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布置。登临屋顶花园可充分享用层次丰富的外滩景色。
▲ 鸟瞰图 & 屋顶花园眺望陆家嘴
改造更新后的上投大厦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有特色,恢复了大楼的历史面貌,同时营造了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成为企业历史与现代办公的完美诠释。迄今已有80余年历史的大楼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外滩东方红的钟声响起,站在大楼屋顶花园上眺望浦江两岸,在陆家嘴摩天森林的背景下外滩的历史建筑群显得熠熠生辉。
▲ 室内细部
项目名称:上投大厦整体修缮工程
建筑地点:上海市九江路111号
设计时间:2013年
建成时间:2015年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一院
建筑面积:12963平方米
项目总负责人:曾群
建筑及历史保护专业负责人:周亚军
建筑设计:周亚军、王越
结构设计:许晓梁、李振国
电气设计:甘招辉
暖通设计:张华
给排水设计:游博林、耿军军
室内设计合作单位:gensler
摄影:邵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