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原大地上的景观都市主义实践 | 郑州双鹤湖中央公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勺景观摄影 Author INSAW


景观都市主义展现了对景观学科的重新定位,其中,景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由此,通过跨越多门学科的界限,景观,不仅成为洞悉当代城市的透镜,也成为重新建造当代城市的媒介。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双鹤湖中央公园(一期)占地面积约150公顷,该公园同时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郑州)的B展区。双鹤湖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强烈的中轴秩序,结合垂直生长的竖向空间层次,轴线明确、大气疏朗,是一个有机生长的彰显中原特色的城市中央公园。


一勺景观摄影工作室受公园设计单位TJAD的委托,在2019年春季对该项目展开了系统的拍摄工作。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公园,一勺景观摄影INSAW荣幸邀请到TJAD景观工程设计院院长陆伟宏对双鹤湖中央公园进行权威和专业的解读。


本文以访谈的形式结合一勺拍摄的景观影像全面展示这个景观作品。 

INSAW  这个公园设计的契机是什么?

陆伟宏  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也在规划和建设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是第一个契机,也是后面城市发展的“引擎”。我们介入双鹤湖这个项目的时间在2015年前后,当时整个航空港区的建设刚刚开始,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规划和产业布局也正在起步。


郑州市当时准备在2017年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会的主展区也坐落在航空港区域,会场距离双鹤湖不远,所以当时就计划把双鹤湖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为届时园博会的B展区。主展区的主要功能就是展览,迎接参展商与游客到访,B展区可以作为疏解人流,展示区域文化特色,未来可以带动周边用地与新城的发展。双鹤湖公园就成为了一个园博会的同步建设项目。

INSAW 这个公园设计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陆伟宏  双鹤湖中央公园在设计最开始就明确了“体现当地文化”这个要求。“双鹤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出土于郑州新郑地区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我们抽象了“鹤”的造型,结合水体、地形等景观设计元素对公园进行统一的设计。

INSAW 公园与未来城市的关系有什么展望及规划?

陆伟宏  双鹤湖中央公园占地面积很大,目前建成的部分仅仅是公园的一期区域。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大公园”,而是要结合城市区块的发展进行统一考虑。从景观都市主义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园作为蓝绿基础设施先于城市建设,也将伴随城市一起成长一起发展。

在公园建成后我也曾多次回访,观察到公园的养护、使用以及植物生境的生长都呈现出良性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城市空间不断完善后,这个公园将以更好的生态环境被市民所使用。

INSAW  公园采用了哪些创新的设计思路?

陆伟宏  我们采用了“都市中央公园”的设计思路,“中央公园”不算是一个新的行业概念,事实上我们也有很多城市中央公园的项目正在实施。我们经过研究与实践后发现“中央公园模式”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的概念升级,传统的中央公园比如最早的美国中央公园,包括早期建成的上海延中绿地、世纪公园都属于中央公园的早期模型:通过控制城市绿线,打造城市核心区的绿地名片和绿色公共空间。

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实践,结合中国本土的城市发展情况,我们对传统的“都市中央公园”理念进行了升级与创新,我们认为“中央公园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设计要求:新型中央公园需要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整体开发,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紧密结合,新型都市中央公园将于城市机能进行紧密衔接,走城市协同发展之路,最终形成“公园城市”——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陆伟宏  从空间布局来说,这个公园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一种对称均衡的布局方式,具体节点中有可能打破对称,并在打破中寻找平衡——它既有一个视觉上的中轴结构,但是又不局限于严格的对称控制;轴线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两侧是均衡发展的。这算是对传统公园“中轴结构”的一种创新。

陆伟宏  整个项目用地比较狭长,水系也是狭长伸展,我们运用了很多线性空间的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复合、立体的绿道系统。郑州所处的中原地区本身气象条件不像西南、东南地区温暖湿润,园林植物的选择都收到了很多限制,在植物设计方面我们也突破性的采用了一些新品种和新的组合种植方式。

陆伟宏  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也应用了很多在当时刚刚提出的新理念,比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具体来说我们在公园中大量使用了透水性铺装材料,同时设计了大量的雨水花园、湿地、生态驳岸、植草沟、绿色屋顶等海绵城市设施。

INSAW 与周围平原的地势相对比,公园有着丰富的竖向体验,请问竖向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陆伟宏  我们在设计之初明确了公园结构的大框架,这个框架包括针对竖向、河道、交通系统和地下空间的规划。在这个大框架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结合人的行走体验设计地形空间与沟通逻辑,创造出“移步换景”的园林空间体验。造园的过程要求在“相地”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竖向设计,很多公园的竖向设计更多是基于平面的一种设计,该项目的竖向设计因为考虑的因素众多,最终形成了多变的竖向空间体验。

INSAW 公园中的桥梁系统体验非常丰富,设计时是怎么考虑的?

陆伟宏  桥梁系统是公园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与公园的竖向设计紧密结合,可以说如此丰富的竖向设计必然会产生丰富的桥梁系统,这个桥梁系统包括:城市市政桥梁,绿道桥梁,园林景观桥等。作为园路系统的一部分,不同风貌和特点的桥梁作为“点”接入到路网结构的“线”中。

现在回顾整个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过程,这样的有机结构其实是“油然而生”的结果,而不是“无中生有”——这样的结果得益于设计和施工紧密配合,同时在前期对规划层面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INSAW  有哪些特色的花园设计?

陆伟宏  在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在中轴两侧布置了大大小小很多花园和展园,它们完善了整个公园的功能和体验。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我们也设计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题花园,当然还包括一些水景花园,儿童花园,湿地花园等。

双鹤湖中央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很多花园和服务设施还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 艺术花园


▽ 瓷器园


▽ 乐活体验区


▽ 五谷园


▽ 稻香源


▽ 儿童体验园


▽ 新技术展厅

INSAW 规划中怎样考虑在展会结束后公园的具体使用,或者说如何考虑展览花园与市民公园之间的功能转换?

陆伟宏  之前已经提到公园会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和使用,公园的二期也将更多体现城市功能。我们也在进行双鹤湖周边郊野公园的规划,愿景是希望可以将园博园,双鹤湖中央公园通过新规划的郊野公园相联系,共同构成新城市的公园系统。

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会给新城带来机遇,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公园的建设,增加市民对公园的使用和参与,即:人、公园、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一勺景观摄影”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TJAD景观设计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