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设计中标项目 | 青岛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近日在《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同济设计集团城规中心与麟和建筑工作室合作完成的“胶州湾·超级+”提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竞赛第一名,成功中标该项目并继续深化落地。
项目概况
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新高地、文化创意新地标
存量聚能
以既有海洋产业集聚科研能力,实现生态养海、科技兴海、文化融海。
龙头赋能
以数字经济产业赋予产业动力,筑牢AI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营造金融教育等数字应用场景,搭建智能管理检测的数字城市平台。
机遇造能
项目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形成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引领,海洋、工业互联网等基础产业支撑的“1+1+N”产业结构。
城市设计
南城北产、相融相生
项目总体采用“一心两轴多脉织网,两区三核多点成环”的城市设计结构。
项目整体围绕基地中心的“超级绿核”,东西向形成连接楼山和胶州湾的“山海生态通廊”,南北向形成依托老胶济铁路的“中央活力绿廊”,构建“超级+”骨架脉络。
基地内部,北侧为科创研发生产区,南侧为智慧共享生活区,二者由“产城乐活环”串联。基地外部,楼山、烟墩山、白泥地公园、楼山河、坊子街山等生态本底资源构成“生态复育环”,显山露水,通山达海,重塑极富青岛特色的山海格局。
“超级+”系统
项目融合产业、功能、空间、慢行、文化等城市设计要素,打造“超级+”城市活力系统。
产业赋能:创新+
项目聚焦智能应用、数实融合,打造“数字底座”,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时考虑现有基础产业,围绕现状海水淡化厂建设海水综合利用与海洋科技示范基地,实现现状优势产业的融合化、创新化与生态化。
项目强调“强IP、重设计、小场景、广渗透”,以5G场景化业态结合工业遗存,培育人文生活生态圈。
产城融合:乐活+
产与城在基地内部形成有机融合:依托南北向活力绿廊,体验交互的乐趣;依托东西山海通廊,实现创新的火花;通过成环的产城走廊,构建紧密的产城融合生态圈闭环。
通山达海:慢行+
基地内的十字公共空间,东南通山、西北达海,并通过二层连廊、绿坡、绿道等元素构建立体化的慢行体系,破解城市道路、高架、铁轨的阻隔。
同时,居住地块细化尺度、慢行连城,将原控规“两纵一横”道路体系加密为200米格网街区,创造安全慢行的产城融合社区。
山海相映:空间+
在整体空间形态上,建筑从核心区外逐级跌落,向西与胶州湾的水天一色相映,向东与烟墩山、楼山、坊子街山相融,充分展现青岛特色山海天际线,塑造“山形”城市意象。
核心区以地景建筑隐于自然,形成超级绿核。绿核融合轨道交通、地下商业、下沉庭院、空中环廊等多种空间要素,形成多维渗透的空间体系。
新旧共生:文化+
项目秉持“应保尽保”原则,通过山海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三赋能,形成“一轴一带双环”文化要素体系。
赋能普慧:智慧+
项目充分融合数字经济、时尚艺术与智能化应用,数字赋能、智能普慧,让数字化真正渗透到社区、园区之中,大力推进数字启动区的建设。
节点设计
邻里服务中心
筒仓展示中心
基地东北部,通过对碱厂现状筒仓的结构保留、空间重塑、功能置入,形成形式、功能、空间与文化上的新旧对话。
时光专列
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项目紧扣国家与城市经济发展脉络,深入剖析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要素和潜在机遇,实现新旧产业互动,锚准当代科技创新产业与青年人才需求,保留利用特色工业遗存,贯通“山-海-城”空间,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人才、要素集聚与发展,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产城蓝图。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胶州湾科创新区启动区(碱厂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
项目地点:山东省青岛市
设计时间:2021年12月
规划面积:159.8公顷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麟和建筑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李麟学、张力
规划团队:张力、祝军祥、凌琳、陈石、李雅兰、杜忆清、陈怡彤、何佳琳
建筑团队:李麟学、刘旸、焦岩、吴雨末、郭乾立、叶心成、李岚
• 了解更多 •
www.tjad.cn
• 业务联系 •
王佳 | 5wjia@tjad.cn | 021-35376000
李娟娟 | 5ljj@tjad.cn | 021-35377770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