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商业评论》是最贵的杂志,但也必须是最好的杂志

2017-01-14 哈佛商业评论



各位读者大人,拿到《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7年1月刊了吗?

 

没错儿,无论手感还是外观,都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内容更丰富,设计更优雅、别致,内容依然深度、严谨……是否言过其实,看过杂志就懂了。


我们为提供全新的HBR体验感到自豪,更期待来自你的评价。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相信大家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冷”,也各自经历了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很多公司决策者的案头,可能都摆放着2017年的转型计划书。


在创刊94年之际,《哈佛商业评论》也在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这不,新鲜出炉的1月刊就让全世界的上百万读者迅速感受到了巨大变化。



正如1月刊“聚光灯”文章所说,成功企业留住客户的经验是,让客户对其产品(服务)形成习惯。在过去的4年半中,虽然有传统媒体转型的各种喧嚣,但是我们深知读者对《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这一产品的习惯仍然是月刊。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你们的习惯,我们的使命。”

 

因此,在英文版从2017年开始改为双月刊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坚持中文版为月刊的出版节奏。为此,我们会将英文版单期文章大致分为两部分,同时也会增加英文版网站上的独家重磅文章。当然,随着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能力和经验总结的提升,我们也将逐步增加本土原创文章的比重,但这一切都将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希冀通过更好地将全球内容与本土内容融合,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哈佛商业评论》的期待。


与此同时,我们拥抱变化和创新,内容数字化无疑是一大亮点。在过去的4年半中,中文版在坚持做好杂志出版的同时,也在内容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从0到A”的明显进展:《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已达60万人,Ipad版下载量约110万次,Iphone和安卓客户端的下载量分别为60万次和20万次。另外,我们创新推出的内容组合Kindle别册,已经销售约20万册。通过多种数字版渠道,我们已经以内容付费的方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收入。这带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有价值的内容即使在中国也能实现付费阅读,未来我们将进行更多的尝试。


此外,从2017年开始,我们还将引进英文版网站上的各种数字化、图表化、实时化、互动化的管理工具,这是纸质杂志无法达到的。我们相信,那些热衷按照新理论、新见解摸索尝试的读者,将会喜欢上述的改进方向。


按照规划,2017年我们还将为想要丰富自身管理知识与实践的读者,推出全新的培训和教育项目,让更多的人以多种形式走进哈佛,学有所获。


在中国分享具有全球价值的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经验,是我们的责任和荣幸。我们始终与拥有求知欲、上进心的读者是一家人,我们将以高度的工匠精神打造这一平台,从而不负初心:传播全球管理智慧,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提升。


需要拜托的是,大家有任何管理知识或实践方面的要求,请一定告知,那或许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部


新刊速递

2017年1月刊


【聚光灯——构建累积优势】




  • 别高估客户忠诚度


2016年暮春,Facebook的分类图片共享应用Instagram弃用了原来的图标——4亿多应用用户都熟悉的复古相机,取而代之的,是一款乏味的现代主义设计,按Instagram设计总监所说,“代表了相机”。当时Instagram正面临来自对手Snapchat日益严峻的威胁,因此他给出了更换图标的理由:“原来的图标没能反映出当下用户群,我们认为还有更好的图标。”


  • 积习难改,但终究会改


对于忠诚度,顾客做出的购买决策,与习惯和便捷性关系更紧密。我对这一观点十分赞赏——它借鉴了行为科学的洞见,将之用于研究消费者决策,非常有必要。正如雷富礼和马丁所言,该观点对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的影响巨大。我完全同意两位作者的观点——无意识思维决定了决策过程,但我存疑的是:是否所有公司都能从更便捷的习惯性选择上获益。这也是为什么订购模式在很多行业都十分流行的原因之一。订购让顾客无须有意识地决定经常需要发生的购买行为,并给供应商提供了可以轻松循环赚取收入的诱人机会。


  •  “我们通过习惯建立联系”


我认为,不光是习惯的原因。13年前我成为CEO时,乐高集团面临危机,人们给我写信说:“一定要坚持活下去,没有乐高,世界就不那么美好了。”当顾客与你的品牌建立了情感联系,他们会想尽办法购买产品,我认为,这意味着他们做出了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是无意识的选择,人们不会排好几天的队去买iPhone7。


  • 习惯如何击败创新 


我们的大脑基于启发和经验来决定事物,往往会忽略场景中意料之外和新出现的部分。神经科学家莫西•巴尔(Moshe Bar)指出,大脑“持续忙于进行相关未来的预测,我们认为当我们观察事物时,大脑会问:‘这是什么?’,但实际上大脑问的是:‘这像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对照从外界接收的信息,和我们之前遇到过的事物。这种迅速的预测过程,可以比作在脑内进行的经典游戏辨声识曲。 


  • “让人们购买被习惯黏住的产品”


在创造第一款产品之前,我们就密切观察了人们到底如何管理财务——因此将用户界面设计成他们习惯的样子。Quicken软件被设计成支票簿的样子。除了外观之外,界面也按照支票登记流程操作。例如,将下一笔交易置于底部,就和登记支票时一样。没有人提供像我们这样熟悉的界面。



【大思路】



  • 让你的员工反叛! 


在职场中,我们一直被教导要服从——接受现状、顺应他人的观点和行为、认同那些能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在组织层级里爬升的过程中,服从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当升至高位时,我们早已被培养成服从者,也只能继续做服从者。

......


  • 叛逆人才拥有最重要特质:好奇心


盘点一下那些改变了组织关键流程开展方式,或产品生产方式的创新——我敢打赌,这些创新背后的驱动力是好奇心。

......


  • 给所有员工自由


在升旭液压公司中,基本上没有人有头衔。员工设计自己的工作,还有决策权,而且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可以改变流程。  

......


  • 帮员工打破现状,领导者的每日必修


亚瑞投资主席麦勒迪•霍布森(Mellody Hobson)塑造叛逆行为模式,鼓励员工质疑所有事和所有人——包括她自己。 

......


  • 你是“建设性不服从”的人吗?


数十年来,管理界的主流理论都鼓励领导者关注高效流程设计,并努力让员工遵守流程。但员工的从众倾向可能会妨碍到公司的发展。创新和高绩效往往来自反抗公司规范(既有思考和行事方式)的行为。

......


【特写】



  • 痴迷高增长企业怎么救?


几乎所有资本主义经济体都对高增长过度痴迷。来自零售业的宝贵一课希望其他行业的管理层和投资者也能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一下高增长何时有利,何时有害。


  • 信赖的科学


员工敬业度低,公司业绩差。研究发现,提高员工敬业度的关键在于建立信赖文化。企业增进员工信赖的8项措施是:1.认可优秀业绩;2.催生“挑战性压力”;3.给员工自主权;4.让员工自主工作;5.广泛分享信息;6.有意建立关系;7.推动员工全面成长;8.适当示弱。


  • 区块链真相


充满了想象空间的区块链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应用,尚需几十年的时间。作者基于基础性技术占领高地的四象限模型:单一案例、本地化、取代和改革,分别给出了公司投资区块链业务的具体指导建议。


一键直达《哈佛商业评论》1月刊 Kindle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