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不降准又未加息,央妈在玩什么套路

2017-02-09 董希淼 贸易金融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文/董希淼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春节后央行上调了常用借贷便利(SLF)利率,逆回购招标利率同步上扬;节前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并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这彰显了央行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下一步市场流动性将可能趋紧。


近年来,随着公开市场操作以及 S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组合与频繁使用,央行在调节市场短期性、缓和关键时点流动性紧张和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


从近期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的调整看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普涨,从6个月、1年期、到28天、隔夜等各期限利率普遍上调;


二是隔夜利率上调更多,央行对SLF隔夜利率上调35个BP,其余期限利率则上调10个基点;


三是增加惩罚性措施,对于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不合格的地方金融机构,SLF操作利率上调100个BP。这符合当下货币市场的特点。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同时也明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我们不难看出央行采取上述系列动作,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彰显了央行坚决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意图;


二是自2016年12月份以来,信贷投放持续走高,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有助于控制信贷增速、缓解后续通胀压力;


三是美联储已开启加息周期,预计2017 年将加息三次,提前上调政策利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


节前,部分人士将TLF的推出等同于“降准”,这忽视了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即TLF具有一定资金成本,而降准释放的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同样,近期有分析认为将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是变相“加息”,也是一种误解。一般而言,“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信号意义强烈;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行,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


目前中资银行向央行借款约为总负债的3%,直接影响有限。而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更是主要由市场决定。


那么,为什么央行调整的是货币市场操作工具的利率,而不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原因有:


一是宏观经济尚不具备加息的基础。2016年我国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滞胀特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到6.7%,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和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迷)难以支撑经济企稳回升。因此,目前我国经济还在底部,尚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


二是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对实体企业影响最大的还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会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三是从信贷结构看,2016年新增信贷12.65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多增5.68万亿元,接近一半。若此时加息,则对房地产市场冲击过大。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货币政策应保持审慎和稳健。


因此,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预期,给市场参与方预留缓冲时间和整改机会,在去杠杆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相对来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是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目前全面加息的条件和基础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调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比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合适。


当前,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和经济主体行为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应进一步健全利率传导机制,提升传导效率,加快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实现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央行未来更倾向于采用转向更加灵活、刺激更加温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平衡。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下一步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一方面,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同业往来等资产端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的强弱,在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占比将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限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两个因素叠加,未来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将会趋缓。


2017年,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对房地产信贷资产的影响。2016年新增信贷中约有一半规模投放到了房地产领域,后续货币政策收紧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较大的利空,商业银行要做好房地产领域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


同时,商业银行要未雨绸缪,做好成本管控。随着央行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上升,而原来通过扩杠杆、期限错配进行的证券投资等资产收益在下滑,容易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现象。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好成本的管控,防范资产信用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培训报名开启

监管从严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

2017年第一期专题培训


受2016年“去库存 去杠杆 去产能”所引爆的楼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泡沫及大宗商品爆涨潮的影响,国内实体经济长期遭受多重挤压。2017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的后续效应将逐渐发酵,美联储加息,贸易保护主义,不确定性加大。


针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严峻形势,2016年11月底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措施,严格执行“控流出 扩流入”的政策,以稳定市场、增强信心。在外部监管不断从严的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将如何发展?本外币贸易融资业务有哪些创新产品可以开发利用?新兴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哪些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汇率震荡带来的风险?融资套利有哪些操作技巧?如何充分利用贸易融资工具服务好实体经济?……,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的热点、疑点、难点,也是企业和银行等机构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并协同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讲座将以全新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详细地分析和解读,欢迎踊跃报名参加!


时间:2017年3月4-5日 地点:上海

欢迎咨询:(同微信)18501955840(郭老师)、13581626425(米老师)

报名方式:姓名+手机号+邮箱(将安排老师和您联系)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步骤见下图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结算 : BPO规则研究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 |保理融资与银行、小贷、担保相比有何不同? |暗保理盛行,银行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

案例 : 远期信用证承兑贴现业务案例 |银行保证金质押优先权案例启示 |保单正本份数引发的纠纷案 |多种类过桥资金业务操作案例 |过桥资金 |

融资 : 保函注销 |保理融资风险判断 |金融租赁的发展之路 |国际贸易融资利率定价办法 |想玩转信用证融资? |

外汇 : NRA账户 |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的“合理审查”原则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还要本土市场开放 |大宗商品价格与外汇走势联动 |论内保外贷业务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

交易 : 浅析预借提单的风险及防范 |大宗商品场外市场谁唱主角? |重复使用单据进行转口贸易融资案例 |股权质押后的六大实务问题 |自贸区的“保理”命题 |

人物 : 林晓中 |卓冰 |楼文龙 |许丹 |周远祎 |

政策 : 自贸区商业保理业务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前海发布50条深港合作政策 |上海自贸区与世界主要自贸区的政策比较 |银发[2014]324号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行上限管理 |存款保险制度通俗版十问十答 |

事件 : 简析签订融资租赁合同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波:人民币跨境使用回顾与展望 |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展望 |从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看全球银行业发展变化 |中国城商行19年发展史 |

投票 : |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请添加QQ/微信:67486544(备注合作事由)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中国贸易金融网(sinotf.com)
获取更多、及时、更丰富的干货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