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视“史上最严”金融监管年

2017-12-15 贸易金融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来源:新华网 公众号新华视点(ID:XHSXHSD)


2017年被金融业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监管令密集发布,大额罚单不断开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金融监管部门今年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超80亿元。


业界人士认为,2018年,金融业将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首位,监管机构的牙齿将更“锋利”,监管将更加严格,标准更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将会加大。


1、数亿元罚单频频开出


2017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鲜言等操纵市场案采取“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没金额合计34.7亿元;12月8日,中国银监会对广发银行违规担保开出7.22亿元的罚单。这两张号称“史上最大罚单”的背后,是监管部门“铁腕”治理的决心和魄力,是金融业加强日常监管的缩影。


截至11月底,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没款金额逾70亿元,与2016年全年罚没总额42.83亿元相比,增幅超过60%。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超过100件。


在银行系统,今年前10个月,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2617件,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1468家,累计罚没总额6.67亿元。如果加上此次对广发银行的罚款金额,其累计罚没金额已经达到13.89亿元。


截至11月30日,保监会也发布了36张监管函,而2016年全年发布监管函总和为16张,增幅达到125%。这36张监管函涉及33家保险机构。


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徐翔入监服刑,全案判处罚没金合计300亿元;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演员赵薇被罚5年禁入证券市场;匹凸匹原董事长鲜言不仅支付巨额罚金,同时也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雅百特、慧球科技、山东墨龙等一批上市公司受到严肃查处。


2、紧盯五大领域重拳整治市场乱象


“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是2017年金融监管的重点内容


——开展专项整治。年初,银监会连续发布7个文件,剑指资金嵌套、空转及衍生出的高杠杆问题。保监会、证监会也先后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遵守已有监管规则,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借口,挑战监管底线,谋求监管套利。


——重拳打击扰乱市场行为。5月,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就被市场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对大股东恶意减持的直接反应,对打击恶意哄抬股价以实现大规模减持的套现行为有直接影响。


——清理整治互联网金融市场,规范消费类贷款,联手填补“监管真空”。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牵头联合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年内先后三次下发通知,专项清理整顿“校园贷”“现金贷”等互金业务及小额贷款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9月,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也发出提示或通知,要求加强消费贷管理,防止消费类贷款变相进入房地产市场变成“首付贷”。


——严禁虚拟货币投机行为,及时堵住风险点。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统筹协作,加强源头管理,不留盲区。一行三会联合外汇局发布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进行全面统一监管。银监会也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认为,从源头上监测流动性风险,及时跟踪穿透资金流动,加强业务规范,解决层层嵌套、资金空转以及监管套利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市场高杠杆行为。


3、未来如何确保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


2017年的金融监管取得了明显效果。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8年仍将延续2017年的监管态势,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突出核心位置,将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是持续加强日常监管。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是近年来监管转变的特点。从近两年的处罚数量、罚没金额来看,日常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


其次,狠抓重大监管政策落实。监管部门在2017年出台多项政策,特别是业内高度关注的资管新规、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也有望在2018年施行。从目前监管态势上看,狠抓这些政策落实将是重点。


另外,交叉金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多个热点领域的监管将持续深化。这些领域涉及多个金融市场及业务领域,是金融风险隐患“聚集地”,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极具传染性。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切不可因为短期的效果而止步不前。


延伸阅读:

银行资管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三大挑战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05万亿元,近十年间累计增长超过50倍。理财产品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16年末的12.5%。它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银行理财权益类配置始终在6%-8%


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是全球资管行业资产配置比重最大、最典型的一类资产,其次是债券基金。与此同时,以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为代表的另类资产投资越来越受青睐,配置占比持续提升。


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显特点: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标准化产品占比逐年提升;二是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显著偏低。受监管限制,理财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近年来始终徘徊在6%-8%的水平,另类资产占比更是不足1%;三是主要投资于境内资产,全球化资产配置规模非常有限。


上述特征,给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其一,银行资管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产品同质化一方面带来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资产配置结构使得预期收益类产品占绝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银行在这类产品上面临着较大的预期收益兑付压力。


其二,银行资管产品的风险分散功能削弱。在相对单一的资产配置结构下,国内银行资管产品具有较强的类信贷风险特征,风险防控侧重于信用风险评估、产品端设计优先次级结构、投资端设置预警平仓线等措施来进行,本质上属于被动的风险防范,市场风险管控手段相对不足,难以实现对产品风险的精细化计量与管理。


其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亟待增强。这可以认为是国内银行资管业务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新挑战和新希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还面临三大新挑战:一是客户结构多元化趋势加速演进。一方面,法人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迅速增长,银行同业理财占比提升显著。另一方面,个人客户分层化趋势日益显现。在资管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上,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客户个体的投资目标要求,制定差异化、定制化的策略方案;二是金融监管政策环境变化要求“回归本源”;三是风险形势日趋复杂。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首先,客户需求将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依据,资产配置策略将日益突出定制化、差异化特征。为了有效实施大类资产差异化投资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要成为客户资金与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的桥梁,通过FOF、MOM等资管投资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提高投资标的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


其次,金融科技将助力商业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优化,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资管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管理”的模式将显著提升银行资管行业的运行效率。未来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成效将成为决定银行资管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转变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构建符合资管本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和体系。在理念上,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管理中以投资理念替代传统的信贷理念,将分散投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作为核心手段,将目标与产品和客户的整体投资目标相适应,不再局限于被动地防风险、控风险,更要积极主动管理风险、经营风险。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步骤见下图☟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sinotf(备注合作事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