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供应链融资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2018-02-10 李新彬 贸易金融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文 /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 李新彬

原载于:《贸易金融》杂志,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

来源:工银网络融资

工商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和经营模式转型实现向供应链金融3.0版本的转型升级。

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沿着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账期逐步延长,小微企业流动性进一步下降,动产质押融资需求逐步上升,2015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存货总额达到22万亿元,据有关分析预测,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


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供应链融资发展,人行等八部委2016年2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加强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建设,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国家发改委2016年10月印发的《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提出要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全国集中统一的动产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以便于金融机构等相关方面查询和小微办理质押贷款。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一方面表现为产融结合的深化,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产业巨头通过“供应链+互联网”方式实现产业规划和经营管理迭代升级,新业态下的供应链金融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供应链金融,采取搭建生态圈、依托自身平台等模式进行产品创新,与传统银行机构共同角逐供应链金融市场。


工商银行自2009年开办供应链融资以来,累计发展供应链超过3200余条,为近9000户小微企业发放融资超过2200亿元。特别是2010年以来,工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银企信息电子化交互,打造了贸易背景自动审核、系统自动审批、一触即贷的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实现了供应链融资2.0版本的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3月末,已累计发放融资164亿元,业务零不良。经过近9年的探索,工商银行已初步建立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资产形态过程的动产融资产品体系,使得小微企业在各阶段产生的不同资产均可提供融资变现服务,有效拓展了小微企业可质押的动产范围,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易得性。


但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跨区域经营、贸易背景造假、货押模式管库难等问题。工商银行正在寻求利用金融科技和经营模式转型实现供应链金融3.0版本的转型升级。结合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和创新探索,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未来将沿着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


一、集约化解决跨区域难题。


由于供应链融资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所以核心企业一般应具有良好的资信、稳健的经营和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大多为产业巨头或者细分行业翘楚,对应的上下游企业则大多遍布全国各地。传统商业银行划区域经营的体制下,采用区块和条线考核相结合,往往客户账户所在地行无意愿办理业务时,其他分行也无法办理,分支机构间沟通协调难,风控水平不一致,无法仅通过互联网渠 45 33550 45 15089 0 0 3321 0 0:00:10 0:00:04 0:00:06 3321道实现“一点对全国”。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应用尚不充分的供应链融资2.0版本中,供应链融资的重要风控手段来源于核心企业的增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确认应收账款、协助锁定回款路径以及货押模式下承诺调剂销售等,此类增信措施一般需通过签订供应链合作协议进行确权。在融资渠道多元化,实体经济脱媒加速的现状下,核心企业日趋强势,需要采用总对总营销方式,强化自上而下规划布局,而不是主要依靠分支机构“由下而上”自发去拓展客户。


此外,为了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有时甚至银企需要合作开发数据传输接口,实现银企信息对接和贸易背景在线验证,分支机构不具备科技系统开发能力或开发成本过高。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供应链融资未来应采用总部直营的模式,由总部负责牵头营销,统一制定融资方案、统一进行系统开发、统一制定客户准入标准和利率水平,通过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解决跨区域难题。


二、标准化提升服务效率。


标准化主要包括获客、信息交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四个环节的标准化。在供应链金融中,获客标准化主要是在总部直营或“一点对全国”的模式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融资需求,测算客户授信额度,并通过互联网实现融资额度的主动推送和批量营销。


信息交互的标准化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化的远程信息交互,既包括为供应链融资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在线业务办理渠道,也包括银行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对接,实现贸易背景在线验证(如订单、发票等)。二是要打造标准化的信息交互接口,不同核心企业应用的ERP系统不同,能够接受的信息交互方式也不同,有的企业甚至不愿意对接系统,仅提供起供其ERP系统的查询账号。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包括常用信息交互模式的标准化信息接口,才能有效减低系统开发资金和时间成本,实现细分行业下供应链融资方案模板化复制推广。


风险控制的标准化主要是指运用数据模型测算代替人工主观判断,既提高了审批效率,也避免了因为主观失误导致审批标准不一和产生风险。风险监测的标准化与风险控制标准化类似,运用数学模型实时监测贷款资金用途、企业经营情况、押品状态等,利用远程数据代替现场检查,全面提升监测频度和精度。


总的来说,标准化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风控水平,从而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竞争力。因此,供应链融资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实现批量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智能化加强风控水平。


这里主要指金融科技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


一是基于大数据打造“N+N”网状供应链模式,即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通过追溯贸易关系,耦合不同供应链上的节点,勾勒出多条供应链之间的网状联系。网状供应链一方面能够通过多维供应链数据交叉验证单个节点客户经营情况,描绘客户立体画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链条的交叉延伸发现更多的节点,批量筛选优质客户,减少对核心企业信息增信的依赖。同时,对于货押模式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大数据的引入可以打造押品价格库,实现自动盯市和价格波动报警等功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早期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出现。在供应链生态圈内,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一种基于金融机构商业信用的信用货币。即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任意节点企业基于应付账款、金融资产或者大宗商品(仓单)质押都可以签发的类似于商票的有价证券,可随供应链贸易自由流转,持有者既可以用于支付,也可以质押办理融资(含表外业务),或在付息后直接向承兑金融机构变现。与商票不同,此类信用货币因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具备了贸易背景不可修改、有条件支付、自由拆分、不记名使用等功能,甚至能够实现跨链条、跨金融机构系统支付,由金融机构无条件承兑。有效解决了商票认可度不高、变现能力弱以及贴现费率高等问题。


对于物联网技术,则主要运用于货押模式下大宗商品智能监测。金融机构可以引入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第四方监测企业,通过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对大宗商品的远程定位和智能库管,通过视频及Rfid射频技术实现对押品的远程监控和移动报警,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实现远程巡仓。而金融机构通过与监测企业之间的系统互联,即可随时调阅押品的位置、状态(包括形状、质量、密度等)和视频信息,实现监测复核和一键解压,保证质物安全。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步骤见下图☟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sinotf(备注合作事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