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贸易金融 2020-09-06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当传染病疫情满足相应条件时,总干事有权认定疫情构成突发事件。自《国际卫生条例》2007年生效以来,世卫组织曾多次发布有关疫情为突发事件。认定某种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旨在动员更多国际资源应对疫情。


并非对中国没信心

 

在30日的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后,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谭德塞表示,“作出这一决定不是因为中国正在发生的情况,而是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的情况”。

 

此外,谭德塞强调,宣布这一决定“并非是对中国没信心”,“相反,世卫组织继续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保持信心”,“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被此次疫情影响的人,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整个世界和你们站在一起”。

 

谭德塞表示,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树立了榜样。

 

不建议限制贸易旅行

 

此次在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为PHEIC的同时,谭德塞还宣布了七条临时建议。


建议如下:


第一,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世卫组织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


第二,必须支持那些卫生系统较弱的国家;


第三,必须加速疫苗、治疗方案和诊断方案的研发;


第四,必须打击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第五,必须审查准备计划、找出差距、评估所需资源以识别、隔离、治疗患者,防止疫情传播;


第六,必须与世卫组织和全世界共享数据、知识和经验;


第七,打败此次疫情的唯一办法就是,所有国家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我们都身处其中,我们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不应反应过度也不应反应不足

 

侯赛因表示,世卫组织可以要求那些不必要地超出全球标准采取行动的国家承担相应责任,这对于确保国际社会是基于现实证据采取平衡的举措以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也即是说,“不要反应过度,也不要反应不足”。

 

▲世卫组织推特截图。


外交部: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1日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答记者提问。


华春莹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中方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同时,中方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态度向有关各方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同世卫组织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和良好合作,世卫组织专家赴武汉进行了实地考察,总干事谭德塞于日前访华,同中方就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交换了意见,对中方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中方愿继续同世卫组织及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曾经被世卫组织宣布为PHEIC的事件有哪些?

 

事实上,在2002-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过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词才被创造出来。

 

自《国际卫生条例(2005)》生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共宣布了五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年4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自经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7年生效以来发生的第一起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4年5月,南亚和非洲的脊髓灰质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7日,世卫组织专家委员会决定脊髓灰质炎病毒依然是PHEIC。

 

2014年8月,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6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7月,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为PHEIC意味着什么?

 

《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按特殊程序确认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它意味着疾病的国际传播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而《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有责任向世卫组织通报相关疫情和病例。

 

世卫组织临时建议有效期多长?

 

在宣布某件事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世界卫生组织一般会同时提出应对局势的临时建议,以控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这些临时建议每三个月需要审查一次。


源:央视新闻、新京报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手机号同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