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一鸣:数字经济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

贸易金融 2020-09-03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


导读:6月20日下午,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导,腾讯金融研究院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金融科技与经济复苏”2020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北京通过直播方式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从“数字经济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这一角度,分享了对于科技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复苏的思考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主要从“数字经济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这一角度对科技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复苏进行了思考。首先,王一鸣分析了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形势。一是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从外需上影响中国经济,外需收缩会进一步加剧沿海外贸企业的困境,进而增大就业压力;二是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当前主要经济体还没有完全复工复产,加之美国技术“断供”的影响,会影响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供需两端的变化还可能向金融部门传导,导致企业负债水平上升,违约现象增加,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和中小银行风险加剧等。


此后,王一鸣分析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能创造大量的投资机会,有效拓展国内需求,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其次,王一鸣分析了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几个重点领域。一是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二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消费互联网的领先优势,针对服务业部门差异性大的特点,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鼓励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推进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要继续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提高我国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经营效率。四是推动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社区管理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五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提高生产效率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最后,王一鸣对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制定“数字复苏”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要鼓励市场深度参与,以更好对接市场终端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三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和前沿领域提前布局。四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五是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监管要关注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竞争秩序是否有序,更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六是解决数据产权的界定问题。对个人数据、政府数据以及商业数据进行分类界定和保护,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动,为培育规范的数据市场创造条件。七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通过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数字经济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即便全球疫情在今年7、8月份得到控制,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从近期国际机构的预测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幅度很可能要达到6%。但也要看到,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同样,在这次疫情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疫情冲击之下,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加意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将明显加大。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向好复苏态势,但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球性经济的深度衰退和西方大国的技术“断供”不断升级,仍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从需求端看,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可能从外需上影响中国经济,形成疫情后的“第二波冲击”。冲击力度有多大,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衰退程度。现在,外需大幅收缩正在向国内传导,订单下滑和萎缩正在显现。尽管5月份当月出口按人民币计价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但按美元计价仍下降3.3个百分点。6、7月份出口形势可能依然严峻。如果进一步冲击沿海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倒闭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大,并将继续增大就业压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情形。


从供给端看,西方主要经济体还没有完全复工复产,很多中间品和投资品供应还会出现中断。加上西方大国的技术“断供”,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还会造成冲击。我国已高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间品进口占外贸进口总额的70%左右。由于技术原因,短期内国内供货商很难完全替代“断供”的产品,如果进口的中间品和部分资本品“断供”,仍会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供需两端的变化还可能向金融部门传导。现在可以看到,企业负债水平明显上升,也出现了部分违约增加的现象,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不良率会上升,中小银行的风险会加剧,这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对我国而言,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能创造大量的投资机会,有效拓展国内的需求,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所谓“数字复苏”,就是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有效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突破近年来产业结构服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数字复苏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把应对疫情冲击转化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机会。可以说,推动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增长周期,必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尤为活跃,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国已成为数字技术投资大国,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位居全球前茅,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移动支付规模位居全球第一,7家互联网企业市值跻身全球前20强。疫情期间,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丰富了5G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也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重新定义全球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更具创新活力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重建产业链竞争力,占领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将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第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但总体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仍处在起步阶段,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服务业。这既有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低、信息平台场景化应用不够等因素,也受到数据感应、传输、存储、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这次疫情对制造业特别中小企业造成重创,但同时也倒逼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面向未来,应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将会有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生态的形成。


第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疫情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前5个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仍保持较快增长,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会逐步恢复发展,但是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的增长,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发挥消费互联网的领先优势,针对服务业部门差异性大的特点,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鼓励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从零售、配送和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就会形成推动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形成了网络贷款、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当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大研发强度和投资规模,推动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应抓往机遇,推动银行借贷、支付清算、理财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从而全方位提高我国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经营效率。


第四,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为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灾难预警、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方面数字化运用迅速发展。疫情后,可应用这些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社区管理数字化。比如,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就是非常新鲜的案例,对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就是服务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对传统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除了可以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外,还将极大突破产业间相互联系的时空约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在“数字复苏”过程中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短板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如高端芯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软件领域还有空白;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的应用程度差异也较大,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程度较高,而制造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加之数据产权缺乏清晰界定、平台监管能力不足、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水平还不高等,也是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第一,制定“数字复苏”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


第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新基建要吸纳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更好对接市场终端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第三,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解决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和前沿领域提前布局。


第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第五,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监管不仅要关注数字平台的行为,更需要关注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竞争秩序是否有序。同时,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六,研究解决数据产权的界定问题对个人数据、政府数据以及商业数据的产权进行分类界定,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通,为规范数据交易创造条件。


最后,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通过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


可以预期,“数字复苏”将开启我国经济新一轮周期。我们也将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谢谢各位!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