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制造”的小微企业融资破题 中长期固定资产融资产品探索及建议

耿心伟 李皓宇 贸易金融 2020-09-03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作者: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耿心伟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产品经理李皓宇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6月刊,小微金融栏目


近日,某银行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害怕贷款客户不炒房而去做实业”的言论爆红网络。引起广泛社会讨论的同时,也揭示出制造业企业经营风险高、金融服务支持不到位的现实情况。在近期苏州地区制造业企业融资访谈调研中,多位民营企业家提出现有融资产品种类少、期限短、利率高,表示出对低成本固定资产融资产品的渴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支持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符合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方针。深入了解制造业发展动态、用活企业“固定资产”、“数据资产”,有利于金融机构在风险相对可控前提下给予制造业企业充裕、便捷的金融支持,实现金融“回归本源、脱虚向实”,匹配制造业中长期的用款需求,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短”、“融资慢”等问题。


“智能制造”设备升级新机遇

“智能制造”促使制造业升级生产设备、加强设备智能管理,带来制造业融资新机遇。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国际竞争中,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竞争态势,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低、关键零部件空心化等问题解决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重点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转型,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政策引领下,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加大制造业企业融资支持创造以下几点新的发展条件。


一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推广运用,设备本身金融抵押物属性更强。有关规划中将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列为政府需大力推动实现突破的重点领域,该类设备在工厂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高档的数控机床及机器人除了起到提高工厂零件制造精度、提升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外,机器设备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与流通属性、使用寿命较长,在金融业务实践中具备良好的抵押物属性。


二是“设备上云”后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盘活制造业企业数据资源,便于金融机构进行企业生产情况、设备情况的贷后管理。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以ERP、MES等管理软件作为设备上云的管理系统,以传感器、嵌入式芯片、RFID标签作为感应器,对设备进行智能监控管理。设备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稼动监管,提供生产和设备的可视化,同时可以对企业进行生产绩效管理,进行排产管理、工单报工。结合到贷款业务实践中,金融机构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设备工作状态、开工率、产能等多维度生产数据。设备数据维度中的位移预警、停产预警,还可帮助金融机构进行贷后预警管理,实时检测企业生产异常及设备异常。


制造业融资现状及融资痛点

银行系金融机构制造业融资指数持续下滑。


2020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5358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制造业占比超过25%。反观制造业贷款余额情况,近三年制造业占比平均值低于12%,且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融资租赁规模持续增长,小微设备融资市场潜力尚有待挖掘。


根据融资租赁协会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9月,融资租赁总资产达6.68万亿,预计小微租赁市场规模超3000亿,租赁总资产占比约5%。融资租赁资产投放目前主要集中于大型项目、企业,中小微业务尚属起步阶段,业务发展具备广阔空间。从地区来看,浙江、江苏等地区制造业企业集中,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设备生产、销售、使用产业链。根据机床产销量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1.6万台,其中浙江产量11.97万台,江苏8.49万台,合计全国占比49.18%, 为设备融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存增量设备市场。


“融资短”、“融资贵”,现有金融产品与制造业企业存在需求错配现象。


目前银行系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制造业企业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设备购买、升级、扩大生产,投资回报周期长、金额要求高。从现有银行体系的融资产品看,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开展范围有限、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偏小、房产抵押贷款抵押物欠缺,导致了制造业企业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融资租赁作为目前设备融资的另一选择,存在“融资贵”的痛点。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融资租赁设备融资产品利率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小额信用贷款、消费贷款利率较为相近。小额信用贷款、消费贷款设计初衷为用作短期周转,贷款使用天数少,利息成本高尚可接受;但设备融资资金占用时间长,多为2到3年期贷款,过高的融资成本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以年化14.4%的融资产品为例,企业50万的资金需求,如仅用作临时周转,一个月还利息6000元,尚可接受;若作长期使用,2年的利息将高达144000元,融资成本过高。

制造业融资解决方案探索

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是金融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金融回归本源,脱虚向实”方针的有力举措。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推出中长期贷款产品、加强金融科技投入,有利于其跟上制造业企业智能转型升级红利,获取高粘度、高忠诚度的客户资源,在自身效益与制造业融资支持两方面获得创新性收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对制造业进行专项投放。融资租赁机构减少通道业务占比,发展零售租赁、小微租赁。建议金融机构以支持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为方向,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信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发展行业,重点信贷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企业及相关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贷资源向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倾斜;在地区选择上,优先试点华东、华南等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地区,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建议监管机构持续强化“两增两控”、“去通道化”、“减费让利、优化担保”等监管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解决金融资源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问题。


第二,银行产品创新,推出2-3期限的中长期固定资产融资贷款。近年来融资租赁市场规模扩展迅速,建议银行借鉴其业务模式,以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抵押作为风险缓释手段,推出融资利率可控、期限2-3年、给予一定贷款宽限期的制造业固定资产融资产品。在抵押标的设备准入层面,银行可优先准入cnc加工中心、注塑机、机器人等用途范围广、流通性强的通用型生产设备,优先准入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产品流程环节,完善设备确权、动产抵押、资产公证等操作环节,防范流程风险。通过推出设备按揭贷,为企业升级生产设备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通过推出设备抵押贷,新增动产融资渠道,给企业发放流动资金用于生产经营。


第三,金融机构加强科技投入,对现有产品进行线上化流程改造,提升展业效率。目前大部分租赁公司IT、科技化进程处于相对起步阶段,业务多采取纯线下模式,存在客户资料收集慢、尽调次数多、审批流程长、客户配合意愿低等痛点。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尝试以直租等业务场景为试点,积极探索实现企业数据线上化收集、人脸识别、电子签约、智能审批、批量化发票线上查验等技术功能,提升产品线上化程度。同时建议监管机构适当放宽贷款申请客户二类账户放款、客户经理双人尽调等监管限制,以监管沙盒形式展开业务试点。


第四,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风控及贷后(租后)管理系统,降低风控成本、降低融资产品定价。制造业企业较普通中小微企业,财务、税务、上下游等数据相对完整,数据挖掘价值高。建议金融机构通过运用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整合企业涉税信息、财报信息及上下游信息,结合司法、工商、电力、反欺诈等数据,形成制造业企业行业定制化的风险模型,构建制造业“企业画像”。同时,建议金融机构引入设备数据升级智能贷后风控系统,实时掌握企业及设备生产情况,构建企业“设备画像”。通过构建融资企业“企业画像+设备画像”,对贷前、贷中、贷后(租前、租中、租后)进行全流程风险管控,降低风控成本、贷后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降低融资产品定价,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贵”问题。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协助多家银行、金融租赁机构运用该模式展开实践,并已有成熟产品推出上线。


第五,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参考小微贷款类政策制定制造业贷款支持方案。我国二手生产设备流转市场尚未成熟,缺乏统一具有公信力的流转交易平台,二手设备交易存在价格信息不透明、私下交易等情况,给金融机构资产处置带来一定难度。根据苏州地区调研,二手设备市场交易量较为活跃,融资租赁公司打包处置不良资产效率高、议价能力强。建议政府牵头整合二手设备交易渠道、引入政府背景的担保基金进行风险共担,提高银行发放制造业贷款的积极性另外,建议政府参考近期发布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买入银行、租赁等金融机构的制造业贷款,特别是设备融资贷款,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形成支持制造业贷款的示范样板,促进制造业融资难题的切实解决。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