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万亿兴业银行乘风破浪

贸易金融 2020-09-03

以下文章来源于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4年蛰伏,兴业银行经历了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



来源:轻金融(ID:Qjinrong)

作者:李静瑕


当“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的传闻近日搅动整个金融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目前银行的经营范围并没有真正的投行功能。因而这一消息背后的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更值得关注。

“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可能是打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体系的最佳手段,“借助券商与银行的投行牌照提供综合融资服务,通过银行线下和线上网点销售产品,将成为‘商行+投行’的业务解决方案。”一位资深研究人士指出。

而提到银行对“商行+投行”的布局,有一家股份行备受关注,它就是兴业银行。

从2016年率先转型“商行+投行”,4年蛰伏,兴业银行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转身:一方面,同业业务调整到位,严监管造成的压力出清;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在“商行+投行”领域转型渐入佳境,拥抱直接融资大时代,探索出了又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突围“白银时代”

当前,传统银行已经走到了大变革的关口。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深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规模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向发展要质量、要效益的时代开启;金融科技“改变者”们来势汹汹,颠覆银行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重塑金融生态,中国银行业步入“白银时代”。


从短期看,今年的特殊疫情环境下,银行业加大线上化转型力度,同时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备受关注,外部形势变化对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创新突破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各类银行中,因为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更高,股份行被认为最具创新活力的银行类型之一,不少股份行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部分银行因为布局较早,在面临市场波动时经受住了冲击。


比如,兴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等领域布局较早,客户粘性不断增强,尤其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较深,同时,兴业银行投行中的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基本都线上化,在疫情期间延续性很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这得益于该行持续推进的“商行+投行”战略。自2016年起,兴业银行强力压降非标资产超万亿,表内非标资产占比从2016年的32%降至2019年末的10%,已满足监管要求,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可谓空前。


更难能可贵的是,兴业银行在未缩表的前提下平稳转型,实现了业务结构、经营模式的显著优化。2016年至2019年,兴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了“三个一万亿”的转变,贷款增加1.36万亿,非标债权投资减少1.26万亿,存款增加1.06万亿,同时非息收入增长75%,在营收中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到43%,增速和占比提升在股份行都排名首位。


“兴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已经焕然一新,相较同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在评价兴业银行所经历的转型阵痛时,浙商证券指出。


反应到资产负债结构上,存贷款已占“半壁江山”。2016至2019年三年间,兴业银行贷款占比从34%提升到了48%;同时同业负债占比不断降低,2019年末同业负债占比21.80%,较2016年末下降12.89个百分点,存款占比由47%提升至57%。


“可以说,我们已经渡过战略转型阵痛期,开始进入攻坚期、收获期。”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坦言。


从2019年年报来看,该行各项规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在同业中排名靠前:


  • 截至2019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达7.15万亿元,规模处于八家股份行(总资产大于3万亿的8家股份行)第二位;

  • 存款规模3.76万亿,较年初增加4555.51亿元,增量位列八家股份行第一;

  • 贷款规模3.44万亿,同比增长17.29%,增速位列八家股份行第一;

  • 年化净资产收益率14.02%,在八家股份行中排第二。

“在评估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业绩表现时,除了考虑较为短期的经营利润指标以外,更核心、更能体现银行质地的指标应综合考虑资产质量、以及拨备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资产质量方面,2019年末,兴业银行不良率1.54%,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位列八家股份行第二低,不良率创近四年最低;拨备覆盖率199.13%,在八家股份行中排第二。

“商行+投行”协同发力,兴业银行近几年规模、效益、质量稳步提升,增强了资本内生动力,同时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FICC等轻资本、轻资产业务,轻资产、轻资本运营态势边际向好,2019年兴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增速较2016年下降2.7个百分点,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兴业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21位,较2016年提升11位;按总资产排名27位,较2016年提升6位。

作为兴业银行最鲜明的特色业务——同业业务,如今也实现了“凤凰涅槃”, 从主要做投融资业务到现在形成了以“结算+清算+托管”为支撑、以“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为目标的新商业模式。

一方面,银银平台积累了千余家中小金融机构客户资源和“互联网+”运营经验,有助于向综合化业务转型,巩固投行业务的领先地位,创造大量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兴业银行显著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兴业银行作为市场化负债占比最高的银行之一,是最受益于同业市场利率下行的标的之一。”华泰证券指出。

“商行+投行”步步为营

当前,全球大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综合实力的比拼上。通过综合化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积累客户资源,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一家地方银行,到区域银行、全国银行、上市银行,再到银行集团的五级跨越,回顾兴业银行的32年发展历史,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综合金融成长进击史。

兴业银行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兴业是国内市场敏感性最强的一家银行,”在总结兴业银行的历史经验时,陶以平说。多年来,通过突破诸多约束、历经多次创新变革,兴业银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尤其是在大投行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应的能力、体制、文化,已经融入了兴业的基因。

“兴业是国内市场敏感性最强的一家银行,”在总结兴业银行的历史经验时,陶以平说。多年来,通过突破诸多约束、历经多次创新变革,兴业银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尤其是在大投行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应的能力、体制、文化,已经融入了兴业的基因。

所以兴业银行选择“商行+投行”可谓传承优势、增强特色的持续升华,也是契合经济金融发展和国家政策大趋势的战略安排。一方面,担当好货币和信用的桥梁,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让货币政策通过“商行+投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更好在实体经济落地;另一方面,担当好融资和投资的桥梁,通过“商行+投行”将社会融资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更加直接高效地对接起来,既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企业、机构进行投资理财。

要理解兴业银行的战略,“商行+投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这一战略走到今天并非一蹴而就。

兴业银行2016年以来战略逐步优化、清晰


早在2016年制定五年规划时,兴业银行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提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建设战略;2017年,在此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商行+投行”战略;2018年,兴业银行总结提炼进一步提出“1234”战略体系,“商行+投行”是“两个抓手”。

毫无疑问,“商行+投行”是战略的核心。陶以平用12个字来总结“商行+投行”的要点:“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

简单来说,商行为体,做强主业,才能有庞大的客群,“投行为用,就是充分利用投行工具和思维,专注本源,为实体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获取综合收益。”

比如,对国民经济支柱——制造业的金融支持,2019年,兴业银行全口径制造业融资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548亿元。其他融资需求则通过投行的工具和手段来满足,去年该行累计为制造业承销发行债券近1000亿元,投资制造业企业债券超过700亿元,权益类投资过百亿元,融资租赁128亿元,发起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类基金15支,初始投资规模超过160亿元。

在具体的经营中,兴业银行“商行+投行”战略不仅要求商行、投行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更要围绕“+”做文章,实现“1+1>2”的效果。“商行+投行”战略的推进,使兴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营收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商行基础更加坚实,大投行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多项指标领先同业。

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
  • 2019年兴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达5217亿元,蝉联市场第一,连续8年领跑股份行;

  • 目前,兴业银行已有7000多万零售客户、80多万企业客户、90%以上的同业法人客户,三大条线“三分天下有其一”;

  • “FICC银行”崭露头角,成为营收增长重要支点;资产托管规模突破12万亿元,产品只数保持同业第一;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位居市场前列,在第三方权威机构评比中综合理财能力连续9个季度排名第一。

也正是“商行+投行”融合赋能,打通投资和融资渠道,持续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全产品覆盖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在与客户相伴成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中,兴业银行迈入了转型发展新天地。最能体现“商行+投行”战略转型成效指标的非息收入从2016年到2019年增长75%,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到43%,增速和占比提升在股份行都排首位。


“我们经常说‘商行+投行’与非息收入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战略推进下来,投行确实更有用武之地,非息收入‘花自然会开’。”陶以平如此解释。


2020年是兴业银行五年规划收官之年和战略转型的深化之年。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仍在深化,兴业银行在总行整合设立零售财富与负债管理部、私人银行部两大部门,进一步释放财富业务的发展动能。


“刀口向内”:做大零售+金融科技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指出。在群雄争霸的淘汰赛中,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必然是最能适应市场变化、将数字化与创新融入基因的银行。


向零售银行与金融科技转型,是近几年银行业“言必称”的趋势,反观股份行近几年的战略方向,主要包含了零售金融、科技金融、财富管理银行等。纵观兴业银行的三大板块,在对公与同业与金融市场齐头并进的同时,零售银行与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也抢占了先发赛道。


先来看零售,2019年,兴业银行实现零售银行业务营业净收入543.67亿元,同比增长28.30%,占全行营业收入30%,零售与对公、同业与金融市场三大条线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投行与商行的融合,为零售释放了巨大的增长动力:全行存款增加超过1万亿元,零售客户增长74%;2019年末,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零售客户综合金融资产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信用卡累计交易额接近2万亿元。


“科技兴行”,是兴业银行很早就提出的战略,这一前瞻的战略经过多年实施,让兴业银行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科技实力,目前已是国内少数具备核心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首家通过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银行,也是国内最大的金融云服务和流程机器人提供商之一。


科技创新,不进则退。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必须突破银行体制的传统思维束缚,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为此,2015年,兴业银行成立了国内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金公司,同时建立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于金融科技企业的体制机制。2019年,兴业银行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将银行研发人员成建制打包注入兴业数金,扩编队伍,实行更加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在总行层面建立业务科技联合开发工作机制,推进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三是在总行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和实施。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专项支持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发应用。2018、2019年 IT投入分别为42.8亿元、45.2亿元,绝对规模和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处于同类型银行前列。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其他方面可以节衣缩食,这方面上不封顶。”兴业银行对科技的重视可见一斑。


通过“刀口向内”的金融科技改革和强大的科技投入,兴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该行独树一帜的开放银行,已形成“F端引领,B端、G端支撑,C端并进”的开放生态圈。


兴业银行三个生态圈彼此赋能,提振 ROA
资料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具体来看,在F端,占据领先优势。2019年末,已为550家非银金融机构上线资金管理云平台,与372家中小银行建立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合作,机构投资交易平台注册金融机构达1472家,代理146家银行接入网联平台,代理129家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16家省级农信联社达成“财富云”理财代销合作关系,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钱大掌柜”注册客户1437万户,逐渐形成涵盖科技、投资、交易、资管、财富的开放金融生态圈。


在B端、G端,自主研发的小微线上融资系统上线,负责建设的金服云平台实现“万企登云”。


其中,金服云平台以政务数据为基础、企业经营数据为核心、第三方数据为补充,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为中小企业精准评分、画像,智能匹配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目前,注册用户突破2万户,发布融资需求超过200亿元,解决融资需求近100亿元。当前,平台正面向全国,通过向各地政府的积极推介,加快复制推广。


在C端,兴业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突破3000万,信用卡“好兴动”客户1265万户,截至2020年3月末,兴业银行理财产品线上交易额占比大约96%,保险代销线上交易额占比超过97%。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今年兴业银行将业务线上化和开放银行建设作为科技赋能的重中之重。同时启动“零售智慧银行”建设,进一步推进零售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社交化、开放化,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创新和市场化基因


几乎任何行业,都逃不过繁荣与萧条的轮回。而一个强大的组织在面对变革时,要保持怎样的定力以及行动力?《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有一个观点,很多时候颠覆者多是从外部闯入或创新而来。


银行业的创新者也是类似。国信证券发现,19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开始转型,经过数年优胜劣汰,胜出的银行多是通过调整业务范围与组织架构、加大创新力度等方式。


“从历史上来看,兴业银行从一个地方性银行迅速成长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创新和市场化基因毋庸置疑。”浙商证券认为,市场化机制和强大执行力是兴业银行内在基因。


华泰证券也指出,兴业银行机制优势明显、市场化嗅觉敏锐,在当前环境下投资机遇突出。


一方面,兴业银行管理层稳定性较其他股份行更高,离任管理层平均任职时间超过9年,战略定力、执行可持续性更强;集团成员兴业数金实行市场化激励机制,利于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已从单一银行晋级为覆盖租赁、信托、消金、基金、理财、期货、资管等多个领域在内的银行集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其他股份行,兴业银行是以银行为母体的现代金融服务集团,母行拥有控股优势,资源整合效率快,集团协同效应强,可以更高效推进“商行+投行”发展战略。


看一家银行的后劲和潜力,除了市场化机制,高管的一举一动更重要。2020年3月23日至25日,银行业出现董高监最集中的一次增持:兴业银行部分董监高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合计买入178万股。


对于此次增持,业界认为彰显兴业银行高管对经营管理的信心和投资价值的认可。反应到估值上,2019年兴业银行ROE为14%,对应PB仅0.62倍,有券商称其“是优秀银行阵营中最便宜的个股。


实际上,截至2020年3月,兴业银行的持股基金数、持股总量、持股市值在基金公司重仓银行股中仍排名第二,次于招行,并高于其他同类股份行。机构关注兴业的背后,是兴业银行长期培育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优势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兴业银行一脉相承、已内化为企业文化和基因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前瞻的战略把握力、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强大的创新力。


比如,兴业银行率先涉足资本市场银行业务、开创银银平台商业模式、率先发力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设立银行系首家市场化运营研究机构和首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等。


结语


相比前几轮银行业经历的信息革命,这一轮金融科技革命对金融业的冲击更加激烈、金融科技变化周期越来越短,势必会影响着银行业的组织形态和竞争格局。


在过往的每一轮市场转型中,兴业都不失时机改革创新、稳健前行,抓住了银行业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机遇。2018年12月,银保监会主管的《金融监管研究》杂志一篇关于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章中指出,股份行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了三个阵营,其中兴业银行等稳居第一阵营。


而现在,银行业新的号角在吹响: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意味着打破了银行从事券商业务的制度障碍,利好布局“商行+投行”的全国性银行龙头,兴业银行的“商行+投行”布局无疑具有先发优势。


“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随着“商行+投行”战略不断推进,兴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认可。


凤凰浴火,其羽更丰。

志在千里,乘风破浪。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