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汤志贤|盛宴已过:国际跟单信用证的未来

贸易金融 2021-03-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天九湾贸易金融 Author 汤志贤

作者:汤志贤单位:中国工商银行首尔分行贸易融资部主管天九湾金融研究院高级顾问本文不代表作者供职机构立场和观点来源:天九湾贸易金融
在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际跟单信用证(下称“信用证”),一直在国际贸易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张地说,信用证曾是国际贸易领域最大的“网红”,没有之一。
但时代变迁,世事无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迭代,信用证的高光时刻可能一去不复返。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证,被普遍认为首次亮相于19世纪中叶,其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信用证是国际金融领域天才般的设计,甚至曾有“贸易的血液”的美誉。从产生之日起至今,信用证的主要作用一直是解决贸易双方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交易信任机制。
信用证出现之前,国际贸易企业对于拓展远距离的交易对手心存疑虑,这不难理解,以当时的条件,国际贸易企业难以准确的获得交易对手的信息,如交易对手的资信情况、最新财务状况、法律状态等诸如此类。
进出口企业对商业信用关系可靠程度的担忧,一度阻碍了贸易的发展。贸易活动中,卖方通常希望“先收款、后发货”,买方通常希望“先收货、后付款”,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颇受制于远洋运输、海关、税收等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并不易实现。
信用证的出现几乎使上述困境迎刃而解。信用证引入商业银行扮演通知行、交单行、议付行等角色,银行成为交易双方沟通、信息确认的桥梁。其中的关键奥妙是,信用证使进口方与出口方的商业信用关系转变为商业银行与进出口方之间的银行信用关系,出口方安全系数大幅提升,大大免除其先发货的后顾之忧。而不少国家司法实践都赞同欺诈例外的原则,加上信用证内在设置机理,买方也因先发货获得了更大的保障。
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信用证自身功能的优势得以凸显,使得其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到20世纪70年代前后,全球约85%的国际贸易交易采用信用证结算。基于信用证的金融产品创新也大放异彩,提货担保、保兑、远证即付等产品不断涌现,可谓琳琅满目。办理信用证业务的金融机构在这一期间亦赚得盆满钵满。
问题是,既然信用证出现和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其在国际贸易中协助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买卖双方建立了较好的信任机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担心,一旦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信用证曾解决的问题,确保信任机制的运行,信用证就可能丧失继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使这种担心成为现实。现代通信技术使信息流通越来越透明,各种数据越来越容易被获取,科技使跨境物流越来越快,世界链接越来越紧密,信用证生存的空间在理论上正越来越小。
信用证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进程也表明了这一点。80年代前后,全球通信技术和物流科技迅猛发展,远洋交通的便利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而信用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原理基本没有改变,其缺陷也依旧未得到根本完善。
几乎伴随而行的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兴起,全球贸易国际结算中信用证的使用占比开始持续减少,到2010年前后,该数值约为40%,到了2018年,下降到20%以下。
基于信用证原理衍生出来的产品创新越来越少,在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短暂出现过多类出于套汇或套利动机的信用证业务创新,这些交易都不是出于便利贸易结算的目的,脱离了信用证功能的本源,在金融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这注定无法长久,金融机构通过这种创新获得的收入也注定无法持续。
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逆的,信用证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也是不可逆的。
当然,信用证的盛宴已过,并非说信用证将消失,而是指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量中的占比几乎没有理由再逆势增长,维持或下降是必然趋势,进出口企业对信用证的依赖将继续下降,银行无法通过单纯的信用证业务获取持续增长的高业务收入。
信用证的自我救赎之路并不好走,其亘久不变的运行原理注定无法解决一些问题以满足进出口商不断变化升级的要求。进出口商使用信用证交易的理由将会继续逐步减少。历史上,信用证及其附属衍生产品,很好的解决了贸易的效率问题,但这只是相对特定时代而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时效要求已经更高,信用证开立、审单、承兑等一系列流程显然难以满足更高时效的要求。效率以外的交易成本也是一个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交易主体天然的希望不断的降低交易成本。而信用证的交易成本显然并不是最优的,企业使用信用证要承担开证费、电报费、承兑费等,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可以得到解决的场景下,显然没有必要采用更高交易成本的方式。
科技对信用证的冲击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以区块链为例,区块链最引以为傲的特性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这些都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倘若借助区块链再开立信用证,并不见得比现存的开证模式能有多大本质改进。关键是,这存在一种悖论:区块链技术本身要解决的,就是信用证要解决的信息透明和信用问题,二者的终极关系应该是替代的关系。区块链推动信用证发展,更多的可能只是一个噱头。
过去几十年信用证结算量的减少,不是因为信用证自身的原因,信用证还是原来的信用证,贸易还是原来的贸易,只不过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今天的进出口商比历史上他们的同行,有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校验渠道,乃至以更完善的交易模式建立信用机制,使得信用证的刚需下降。
毫无疑问,信用证将继续存在,尤其是在信用环境相对有待提高的地区,这一点反例是发达国家正不断减少信用证的使用比例。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用证未来的走向,毕竟,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更大的交易比重,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1. 《中国特色的票据“债券化”之路: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案例及实操》培训讲座

  2. 第二届中国CFO峰会参会报名中

  3. 新冠疫情与PHEIC下我国外贸出口的困境及其应对

  4. 央行副行长重磅发言!关于支付产业数字化、数字人民币、互联网企业纳入金控监管……

  5. 银行基层到总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6.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两大政策支持,来看要点解读

  7. 基于产业链特点和信用的供应链金融ABS模式

  8. 金融科技技术演变的15年:为金融赋能,与金融共生

  9. 重磅!首份供应链金融指导性文件出炉!

  10. 当量子“纠缠”金融,眺望Fintech的第三极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