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企业净资产这么重要?——从解读外保内贷额度限额说起

贸易金融 2021-03-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湖夜雨话贸融 Author 陈志挺

作者:陈志挺

来源:江湖夜雨话贸融


缘起


近日,又有朋友向我问起外保内贷的事。他发问:“只要境外行能开出融资保函,无论金额多大,境内行都可贷出相应的金额,对吧?


我答复:“外保内贷额度有限制,看境内借款企业的净资产有多少。


他很诧异,询问依据。


依据在于外保内贷的本质为或有外债。


境外行的融资保函在一年后到期,如果境内借款企业彼时无力归还境内行贷款,境内行作为保函受益人,当保函项下被担保人违约时,很自然会向境外行索要赔款。


这笔赔款汇入境内,虽无直接限制,但是有代价的,代价便是占用境内借款企业的外债额度,这需要在外保内贷履约时进行外债登记,以便赔款通过合规形式汇入,否则政策性的惩罚将会接踵而至,除了按照擅自借用外债处罚借款企业,也可能以贷前审核未尽责对待贷款银行。


这就形成一个等式:外保内贷履约额=外债


不考虑渐行渐远的外资企业所独有的投注差模式,一般企业的外债限额,参照基准是上一年度经审计的企业年末净资产,具体上限根据某一时期的外汇政策需要而定,赋以一定比例的杠杆系数,用一个不等式可表述:外债≤N倍净资产


联立方程式得出:外保内贷履约额≤N倍净资产


一年后会怎样?对于当下的境内行而言,是不确定的未来,一切都未知,他只能了解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按照外保内贷履约额来衡量外保内贷的额度限额,即上述不等式变为:外保内贷额度≤N倍净资产


正所谓小心无大错


那为何会选用净资产这一企业财务指标?先来溯源,探探外债或外保内贷限额,是否自其一出生就相伴始终。


溯源


外债限额这一说法最早出自2003年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一款“外商投资企业举借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应当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内。在差额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举借外债。


简言之,外债=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即一般所称的投注差,未涉及净资产,仅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其中投资总额为商务部或商务局核准;注册资本是企业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资本。两个变量都固定,因此企业可借外债实际也是固定的,这是一个静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招商引资,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企业出现资金瓶颈时,进一步地注资就会出现困难。


演变


2013年的《外债登记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在外债范畴内提及外保内贷外汇管理要求,有专章述及,其中十八条有言:“符合规定的债务人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时,可以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担保(以下简称外保内贷)。境内债权人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相关数据。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债务人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


重点不在此,而是该办法确立了中资企业也可借外债、办理外保内贷,上述专章第二十条确认:“中资企业办理境内借款接受境外担保的,应事前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外保内贷额度。中资企业可在外汇局核定的额度内直接签订担保合同”。


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漫长时间内,举借外债者,独属外资企业,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终于破冰。但是有一关键问题需要破解,中资企业没有投注差,引入什么变量作为审核原则?


净资产出现了。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随附的《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第一次引入了净资产的审核要求。操作指引未直接限定外保内贷额度,但审核原则中有两大数据指标作为外汇局核定额度的依据:1.企业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15%;2.对外借款与对外担保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


这一变化,使得净资产成为了外债或外保内贷额度的计算变量之一,但不是唯一,还存在总资产,以及对外借款与对外担保这一对外生变量,考察的是借款企业当期所有外债(直接外债与或有外债)余额。


变量多,操作的难度就大。这对企业自身,还是对外汇局,都不易掌握,还需再变。


到了2014年就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明确写道:“境内债务人因外保内贷项下担保履约形成的对外负债,其未偿本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这就意味着:净资产已成为核算一般企业(除外资企业)外保内贷履约限额的唯一变量。


之后,为了整合本外币跨境融资监管的松散局面,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建立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央行于2016年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各类本外币外债统一被称为全口径跨境融资,企业的跨境融资余额上限: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上述跨境融资杠杆率,最初被定为1,到了2017年,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将其调至2。


至于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最初也为1,到了2020年的疫情特殊时期,国内企业复工复产亟需得到更多廉价资金。廉价资金从哪来?国外资金受困疫情,难以投放,正可为我所用。在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当机立断,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银发【2020】64号),将全口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调至1.25。


至此,企业的全口径跨境融资限额可达2.5倍净资产。


综上,近年来的外债政策,不管是外债的名称变化,抑或是杠杆系数调整,唯一不变的是净资产。


企业净资产的重要性到底源自哪里?


根源


学过会计的都知道,净资产有一会计恒等式:净资产=资产-负债。仅看这一等式,在逻辑学上或可称为同义反复(按张五常的行话是套套逻辑),似乎没有实际意义。


但正如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所言:“套套逻辑可以是个重要的概念,可以有启发性,因为它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认为套套逻辑内容空洞而置之不理的人,是低手。高手不会放弃任何角度看世界。


会计恒等式的理解亦如此。


有一本书名取得有点俗的著作——《财务智慧》,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视角,将上述等式化为:净资产=所有的-所欠的,或者更直白点:所有的=所欠的+净资产


这一转化,切中要害,直击心灵。


如果还未明白,我将其改成:所有的=他有的+自有的


企业手上的资产,只有净资产是自有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唯有净资产,是借款企业能够掌握的,钱能生钱的基石在此。一家企业,想要生存,起始点在净资产,若要举债,贷款者看重的是企业的营利能力,净资产即是其中关键的衡量指标。


企业营利能力越强,盈余公积就越多,可分配的利润也越多,这些都充分的反映在净资产上。无疑,净资产数据是在动态变化的,每年在更新,作为测算外债限额的指标,尤胜其他各类企业静态财务数据。


不提营利,净资产本身就是最后的偿债依托。


如此,净资产这一变量契合了外债的等式,但净资产得出的是一个限额,我们按此去放款,就无忧了吗?


反思


经济学家梯若尔有一名著——《公司金融理论》,内有专章分析了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局限性,其中重点分析了净资产的作用。


原文讲述得很复杂,在此无需深入探究。仅以外保内贷为例,依其原理简要分析可知,外保内贷限额也得有一个度:


企业想要投资某一大项目,自有资金(净资产)不足,依靠外源性资金补足,比如外保内贷项下资金。


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存在着道德风险,一年后企业即使在投资项目上盈利,企业对外宣称的净资产也会少于实际获得的,部分收益被企业内部转移。


因此,当外保内贷项下资金达到限额上限时,借款企业用于可偿债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债务本息,尤其是目前杠杆系数已达2.5的情况下,尤需慎重。


钱借给有钱人,也得借给钱能生足够多钱的人。


净资产是测算外保内贷履约限额的依据,在贷前的确非常重要,这可满足外部监管的贷后审查需要,但是作为贷款银行,也要综合考量借款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对应项目的预期盈利模式。企业的成长性对于银行后续业务的稳定运作至关重要。


银行经营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的银企合作。


借款企业的内保外贷项下贷款违约,还款来源是境外资金,银行与其之间的业务合作或许从此就结束了。


培训讲座

《中国特色的票据“债券化”之路: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案例及实操》


时间:10月31日—11月1日

地点:上海

欢迎报名&咨询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第二届中国CFO峰会报名中

▶《中国特色的票据“债券化”之路: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案例及实操》培训讲座

农行笔试有多难?硕士考生现身说法!网友:坐等这些银行上热搜……

高新金服王世江:“双平台+双牌照”赋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官宣增长52.8%!跨境电商成为对外贸易“流量担当”

▶金融机构集体呼吁:4倍LPR是否适用金融机构,急待明确!

▶A银行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研究

▶租赁物抵押制度法律研究

▶央行放的水从哪里来?

▶人民银行决定:这项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0!人民币大幅升值为啥?影响啥?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