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贸易金融 2021-03-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金融杂志 Author 王增业 王文忠

作者|王增业 王文忠「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整个实体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久久不能有效解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产业链遭到系统性冲击,实体企业发展困境愈发显现,中小微企业生存更是举步维艰。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特别是促进金融脱虚向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于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实体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链或生态圈赋能

世界万物互联,企业亦如此。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某个位置,不同产业链再彼此交织,形成生态圈,无数个生态圈最后编织成整个经济运行网络。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单靠某几个大企业或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补齐产业链中个别企业或生态圈中个别产业链的短板,推动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生态圈中的各条产业链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以中国石油为例,除拥有着油气“产炼销储贸”等上下游内部产业链(内链)超过3000家成员单位外,外部产业链(外链)上下游还遍布着40余万户实体企业,除宝武、鞍钢、中远海运、中铁、神华等多个大型产业集团外,数量更多的还是中小微企业。同时,与中国石油有着产业链关系的这些企业,各自同样拥有产业链,它们经营状况的好坏、业务往来中收付款的效率尤其是付款的及时性,同样也影响着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而也影响着众多产业链所形成的生态圈。可见,产业链、生态圈是否和谐有序,能否繁荣共生,对企业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然而,当下诸多产业链、生态圈并不和谐,金融的润滑剂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大型产业集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单靠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内部产业链远远不够,还需要外部产业链上、生态圈中的千万个中小微企业助力赋能。但中小微企业普遍融资渠道窄,同时也不同程度受到其所依附的上下游产业集团“店大欺客”的拖累。据统计,近一半的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境,若其生存发展出现问题,大型产业集团赖以生存的生态圈也会遭到破坏,最终会反噬产业集团。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资金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血液”,但是在日常经营中,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往往被应收款、预付款和存货等以各种形式所挤占,特别是对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链条上某些环节乃至全链条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在帮助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盘活流动资产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链条上下畅通,进而改善整个生态圈。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聚焦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忽视了核心企业内部,特别是大型产业集团内部这个巨大的“黑箱”。企业集团自身通常拥有较长的产业链,甚至是跨产业链运作。为解决内部产业链上企业相互拖欠、存贷双高和资金融通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企业集团通常成立财务公司,为主业发展进行金融赋能,开展产业金融。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广义的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应既包括狭义的供应链金融,也包括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所提供的集团内部产业金融,覆盖内外部全产业链。可见,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赋能产业集团、改善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可以称得上是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财务公司最适宜开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片蓝海,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机构纷纷加快布局供应链金融。笔者认为,最适宜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机构是财务公司。因为供应链金融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实现“四流”合一。谁能有效掌握“四流”,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但是,目前常见的商业银行主导型或核心企业主导型的供应链金融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在商业银行主导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虽具有资金优势,但在产业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和商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相关信息获取成本较高,严重依赖于核心企业的配合,需要核心企业做好客户推荐、交易信息共享、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协助存货变现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等大量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增加了核心企业负担,对其却无实质性好处,反而还占用其部分银行授信,导致其普遍缺乏积极性。于是,核心企业的配合成为商业银行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开展最困难的环节。

在核心企业主导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一些没有设立财务公司的核心企业虽拥有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优势,但存在明显的资金劣势,同时也受限于自身,较难拓展至更深层次的产业链部位。

与之相比,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其基本定位是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发挥着企业集团资金归集、结算、监控和金融服务“四大平台”功能。从定位和服务对象看,财务公司直接服务于企业集团,是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信息优势、渠道优势、管理优势,熟悉集团上下游产业链,并容易争取到核心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便于更全面掌握“链”上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并能较好地管控风险。在资金流方面,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银行”和资金池,资金实力较核心企业要更雄厚,且为持牌金融机构,可在市场上融入相对低成本的资金,为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

实际上,财务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定位便是产业链金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东风汽车财务公司等相继成立,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拥有较长供应链的制造业领域,为这些企业集团的内部产业链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日益拓展。目前,除了可以开展集团内部以资金集中管理为目标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服务内部产业链)外,还被允许开展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业务(服务外部下游产业链),2016年监管部门又发文支持财务公司开展“一头在外”的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服务外部上游产业链)。至此,财务公司具备了为集团所处全产业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资质与能力。

供应链金融高效赋能需要多方协作共筑生态圈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生态协作型的金融业务,即要完成一笔供应链金融业务,至少需要三方角色进行协作,包括客户资源汇集者、风险信号提供者和资金供给者。实践中,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存在一些痛点、难点,主要是整个链条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尤其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深入发展,结构更趋复杂,主体更加多元化,风险难以管控。单靠某一两个主体来提供服务必然捉襟见肘,需要供应链金融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协作。

从财务公司的角度看,财务公司扎根实体经济,依托行业核心企业,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是距离实体经济最近的金融机构,是金融资源对接实体经济最快捷的通道。目前,财务公司行业共有258家财务公司,其背后是拥有80多万亿资产的258家大型企业集团,服务的成员单位超过8万家,涉及2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类行业。其中,90%以上都是主业显著、产业链条较长的实体产业集团,这些产业集团又上下联通着数千万家中小微企业,覆盖了整个实体经济。若抓住财务公司这个产融结合关键点,积极开展内外部产业链金融业务,就能串联起整个产业链,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服务好整个实体经济。若考虑允许所属企业集团产业链间存在上下游关系的财务公司开展“财—财”合作,可进一步将产业链扩容至整个生态圈,为整个生态圈赋能。

从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角度看,单靠财务公司或商业银行等某一方单独开展供应链金融都容易使效果大打折扣,未来供应链金融需要发挥财务公司的集团“内部银行”优势,通过财务公司协调核心成员企业并调动产业链上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与商业银行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条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同时,在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方、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方和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方在获客和风控方面给予支持,更好地统筹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并与资金流汇合,实现“四流”合一。当然,作为供应链金融需求方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更应强化自身能力建设,特别是要杜绝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需监管支持

要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广泛开展和生态圈的成功打造,推动普惠目标落地开花结果,还需要监管政策更加开放包容、循时而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要解决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亟须为供应链金融进行监管赋能。

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产业金融优势。笔者建议,在原有允许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监管限制,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例如,允许风险管控能力强、产业链条长、产业链客户数量庞大、监管评级在2级以上的央企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业务,或者可以先行以北京等地为试点地区,打通央企和财务公司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通道,助力经济发展。

鼓励供应链金融创新和多方合作。创新方面,建议给予供应链金融参与方更多的创新空间,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允许其运用最新金融科技、理念方法等探索开发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内涵,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合作方面,建议支持财务公司与银行探索开展第二手、第三手的产业链业务,各自发挥优势,同时鼓励更多利益相关方和参与方积极协作,打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共同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贾瑛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